張文超 (三亞學院藝術分院 572022)
美術專業素描教學研究
張文超 (三亞學院藝術分院 572022)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學生學習繪畫的開始,在整個繪畫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繪畫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大多數同學的通病。具體包括從一張素描最開始的觀察對象、構圖、起稿到上調子處理明暗關系、細節深入刻畫,再到最后的整體畫面的整理、自我情感方式的表達。在素描繪畫中的每一個步驟不僅需要學生的萬分注意,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掌控全局,給予專業的指導。
美術素描;繪畫習慣;教學方法
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從開始接觸繪畫就要接觸素描,對于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素描是一個需要不斷練習、研究的課題。素描課程從學生到老師,一代代的學習和傳承,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文根據素描繪畫的專業知識和部分教師的實踐經驗,從“理解本質、注重結構、大膽表達、整體處理、練習內容”五個方面對美術專業的素描繪畫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在繪畫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態度一直非常認真而端正,但是無論從一開始的起稿階段、上調子塑造階段,還是到最后的整理畫面階段,畫面總是無法達到預期要求的效果,并且進步不大,這是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他們的重點“功夫”沒有用在“理解”上,而是用在“手上”抄對象,用在一味的描摹對象上,沒有用“心眼”去看,去理解物體內在的聯系。這種繪畫方法只是在表面對所畫對象進行觀察,認為把看到的對象“原樣不變”描摹出來,然后照搬到畫面上,就是畫素描,是一種簡單的概念化。
實際上,一個物體本身擺在那里就會有它自身的凹凸起伏,在光線作用下會產生明暗虛實關系的變化,由物體內在的結構不同引起外部表現的不同。素描繪畫者要想在素描的畫面上形象生動地刻畫對象,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認真研究構圖、透視、明暗關系、空間關系等等概念,把這些概念能理解透徹,然后融會貫通的運用到畫面當中。當我們深刻理解了繪畫概念,再去觀察和描繪對象時,就不再會是照抄對象了。
“結構”一詞對于學習繪畫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基本已成為畫界口頭禪,只要學習繪畫的人,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名詞,但是真正能把這個詞弄明白的并不多,對“結構”的不理解成為很多繪畫者的薄弱環節,成為畫好一張素描的障礙。
結構是在造型初期對物體形體把握是否準確的體現,結構的理解與否決定了所畫出來的物體造型的正確與否,是形體造型的重中之重。簡單一點說“結構”就是一個形體外在的形體變化和各個部件的內在聯系。
素描有結構素描和光影素描,結構素描就是著重表現物體結構穿插的一種素描,結構素描就是加強學生對物體結構的理解練習,在結構素描畫沒有畫好時,絕對不畫光影素描。很多時候初學素描學生容易出現急于畫光影,一心想要畫面出效果,而忽略了形體結構。對于剛開始接觸素描的學生來說,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來,先把形體結構畫準確再進行下一步。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工筆重彩就是特別強調繪畫對象的形體結構,在線描稿沒有勾好的情況下絕不上色,古人云“十日一石,五日一水”,就是在告誡學畫者要戒驕戒躁,畫一幅畫要認真思考,仔細觀察,認真研究所畫的一切對象,哪怕是畫最簡單的一塊石頭,一片水,也必須認真觀察它的形體特征。
部分學生在深入塑造階段總是急于讓畫面出效果,作畫時喜歡從局部入手,在細節刻畫時喜歡盯住一個局部死摳,缺乏整體繪畫的觀念,使畫面經常出現視覺上偏差的傾斜。畫面中的部分彼此之間不能很好的銜接,導致一部分已經畫的足夠深入,而其他部分還停留在起稿階段或是還沒有開始畫,使得畫面整體性缺失。
畫面的整體關系決定了一張素描的成敗與否,局部之間的關系,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就成為繪畫者需要精心調整的關系。這種關系的調整包括調整畫面的總體色調關系、物體和物體之間的色調關系、空間關系、比例關系、虛實關系等等。畫面上該加深的部分加深,該減弱的部分減弱,不斷的對比畫面的各個部分,才能使畫面中的物象更加真實,更接近客觀事實。
馬蒂斯說過:“沒有整體的形,細節畫得再好、再出色也毫無價值。”整體觀察,從整體的角度調整畫面決定一張作品最終所呈現出的質量。教師在這一階段指導時應特別注重引導正確觀察物象的方法,學生在細節刻畫的過程中能否控制在自己的對整體把握的范圍內,能否在處理局部關系時考慮到整體關系,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示和強調。
素描不僅是繪畫的基礎,也是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也有著自身獨立的藝術魅力,素描特別注重藝術表現,最終是通過藝術表現來實現的。
一切藝術都是真實的,藝術是自我的反應,藝術注重真摯,繪畫者能以最大的熱情去揮灑每一筆,素描也不例外,素描的畫明暗又叫上調子,就像音樂中的調子一樣“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畫素描是用調子體現畫面生動、和諧的。我們對自然的描繪,對物體的再現其實是把客觀對象作為一種參照,然后對客體對象進行主觀改造,按照個人的體驗加入主觀想法進行組合創造,創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作品。每個繪畫創造者心目中理想的美比實際生活的美更美。其實素描就是描繪繪畫者的內心世界最直接最淳樸的一種表達方式。對于素描的表達方式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對于每個繪畫者來說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性格特質,有自己對于事物美的一種看法,他們在素描繪畫中應當盡情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素描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敢于在畫面上折騰,敢于大膽表現,把自己的情感釋放出來,把個人的思維智慧和創造力發揮出來,培養和樹立學生自身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學生嘗試多種繪畫技巧的運用。
畫素描,千萬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的開始繪畫練習的內容。很多初學者一開始就想畫復雜的物體,初衷沒錯,但是在實際繪畫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對于初學者來說要先從簡單的物體開始練習,先畫一個簡單的物體,再到幾個物體,最后到更復雜的物體。繪畫的對象物體也是要由簡到繁,逐步增加。最初的練習可以先從石膏幾何形體開始(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等),先對形體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畫靜物、石膏像、人物等。在不同的繪畫內容階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繪畫水平,也可以科學地安排臨摹優秀的素描作品到實物寫生。素描練習內容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
總體來說,素描教學是一項需要非常耐心的工作,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多以鼓勵的方式,正確的引導學生,使學生有更強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他們更好的學好素描。
[1]王振湦.論素描教學的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3(05).
[2]陳文波.改進素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10).
[3]宋小林.素描教學中的整合點及其解決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
張文超(1979- ),男,漢族,河南安陽人,三亞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學、造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