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屹 (衡陽師范學院 421002)
淺析高師油畫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周遠屹 (衡陽師范學院 421002)
高師油畫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本文通過對高師油畫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油畫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現實意義及其有效途徑,為高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重要參考。
高師油畫教學;學生;創新意識
此文為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傳統文人畫精神內涵在當代油畫語言中的轉譯研究”結題成果,項目編號為14C0173。
上世紀中葉以來,前蘇聯油畫教育模式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中得以深入且廣泛的普及,高師油畫教學的方法與模式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已經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現實意義,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以往的油畫教學過于片面的注重對學生的造型能力等規律性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趨于匱乏,這必然的導致當前的教學內容與將來藝術創作的脫節。眾所周知,創新意識對于學生將來的藝術生涯來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本文將從高師油畫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基本現狀、意義及其途徑等方面進行探討。
我國當前油畫教學模式深受西方學院式藝術教育尤其是前蘇聯教育體系的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高等院校油畫教學受西方哲學及當代思潮的影響,在思路上有了新的轉變,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油畫教育體系。然而,由于深受技術、觀念、歷史以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高等師范院校在油畫教學實踐中,基本上還在沿襲著傳統寫實這個單一的油畫語言進行探索,由此而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普遍缺失。從當前油畫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全國范圍的高校擴招,學院油畫教育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學生在油畫專業領域中基本素養的整體滑坡已是不爭之事實,治學的教條主義思想也深深的抑制了學生個性與創造力的自由發揮。
創新是藝術創作的本源與核心,如果藝術創作沒有創新意識,也就意味著完全喪失了藝術的靈魂。我們評判藝術創作是否成功,重要標準之一就在于它的創造性與藝術性的融合程度。徐悲鴻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可見,創新意識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在高師油畫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創新是藝術從業者們應當承擔的一項人文責任。油畫創作之難就其藝術特征來看,在于對社會人文情懷的把持,藝術家們一方面需要通過作品的潛移默化去引領藝術思潮的變化,另一方面,油畫家們又必須在其作品中與時俱進的反映社會潮流的變化,這一目的實現,完全取決于藝術家創新意識的形成。其次,創新是培養高素質油畫人才的基礎。人才的培養,不應該只停留在對基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上,而是要不斷地打破傳統,不斷創新,要在前人的知識體系中探尋新的觀點,從而提出自己的見解。長期以來,高師油畫教學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觀念上的陳舊與僵化,這嚴重束縛著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喪失創新的藝術無疑將走向枯竭。最后,油畫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就能夠不斷培養和加深學生自身的創造思維能力、合理發揮想象并不斷補充與完善的過程。學生在繪畫實踐中加以合理想象,進而進行補充與完善,將自己獨特的想法付諸于畫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與形成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首先,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理念。“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很簡單,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教學的關鍵在于教給學生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的最終目的不是教。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們在油畫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應該注重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培養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油畫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的重要因素在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形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并且不斷鼓勵一些創新思維比較強的學生,合理的調動他們的創作激情。另一方面,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意識,教師要更新觀念、開拓視野、與時俱進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繪畫審美理念。中國傳統的美術教育是一種繼承性、維持性的教育。在油畫教學中主要表現為重技術而輕創新,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原來已經確立起來的觀念、方法和原則,以此應付已知的重復的情景已成為當前油畫教學中的普遍現象。因此對學生創造性的審美理念的引導與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繪畫的審美理念是藝術家們用智慧在表現自然、創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感受和創新思維,例如齊白石先生畫“墨荷”,不去描繪荷花及荷葉所客觀呈現出來的顏色,而是用“墨色”來盡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內涵,這就是畫家獨到的繪畫審美理念。可見,創造性的繪畫審美理念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就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創新的繪畫理念。在教與學的關系上,要求教學相長,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看成是獨特內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潛能的個體,鼓勵學生不斷創新,敢于思考探索。
最后,營造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藝術氛圍,創造多樣化的油畫教學實踐活動。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有利于充分發揮極大的學習動力與潛能。在油畫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提供和營造盡可能寬松自由、崇尚個性的教學氛圍,寬松平等的教學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發展。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就認為,心理上的自由是有利于創造性發揮的一般條件,對個人的贊許乃是促進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油畫教學實踐中應該創設寬松的環境,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性格愛好選擇運用合適的工具材料乃至繪畫表現方式,能夠充分的認識自我并發展自我。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之中,讓學生釋放出自我的審美情感,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所帶來的審美愉悅與情趣。在課外,創造多樣化的油畫教學實踐活動可以說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直接面對自然世界,在情與景的交融中去探尋繪畫的本質。
總之,在油畫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實質就是在于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原創力。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油畫教育者來說,只有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情境中豐富內心感受、在藝術體驗中獲得充分的滿足、鼓勵創新、彰顯個性,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形成,創造能力得到全面的激發。
[1]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79.
[2]陳愛萍.油畫教學與學生創造心理發展的思考[J].感悟研究,2008(08).
[3]馬寧.淺議學生思維創造力的培養[J].課程學習,2010(06).
[4]戴士和,馬路,丁一林.油畫教學的四個焦點問題[J].美苑,2003(01).
周遠屹(1977—),男,湖南洪江人,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衡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