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江陰分院 江陰 214434)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電梯數量的增加,發生電梯困人的情況也逐年上升。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屬一般事故,即一旦電梯困人時間一長,便上升為事故性質,而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發生事故將會對負有責任的單位采取相應的措施,所以我們應對電梯困人的救援予以高度重視。
由于電梯自身的故障(如電氣控制系統、門系統或機械系統等發生故障)、突然停電等原因,運行中的電梯突然停止,此時轎廂內的乘客將受困。一旦電梯發生困人事故,被困的乘客千萬不能采取強行扒開電梯轎門爬出電梯等魯莽行動,應消除恐懼心理,根據轎廂內提示(警鈴或電話)主動與外界取得聯系,告知所在位置和轎廂人員情況等,然后保持鎮定,相互安慰。電梯困人后的最安全的方法是靜候專業人員來實施放人。
首先設法通知轎廂受困乘客,外面已在進行施救,不要驚慌,勿強行自行解困;其次判斷轎廂位置,當轎廂地坎不超樓面上0.5m時,有證營救人員可用鑰匙開啟層門,同時用力緩慢打開轎廂門,協助乘客安全離開轎廂,然后重新將門關好。其間電梯應切斷主電源并派人值守。
如果轎廂停于遠離層門口位置(即轎廂已經不在開鎖區域),救援人員應訊問或判斷門的開閉狀態;確保關閉后,通過手動盤車或其他手段使轎廂接近平層;再用專用層門鑰匙開門,解救出被困人員,然后重新將門關閉。對于有機房和無機房的電梯在救援時應該注意各自規定的救援程序,確保救援過程的安全。
●2.2.1 有機房電梯的困人救援
具體施救措施及注意事項如下:
1)當電梯無緊急電動操作功能時可用手動盤車功能。手動盤車時,至少兩人進行。注意首先關斷主電源;按照救援程序說明,一人雙手盤車,另一人松開抱閘。注意間斷操作,直至轎廂達到開鎖區域。禁止松閘后讓轎廂自行移動。
2)當電梯有緊急電動操作功能時,在機房操作緊急電動功能,移動轎廂到平層施救位置。
3)若電梯因安全鉗動作停車,手動盤車無法施行,可選擇從安全窗(如有)解救被困乘客。
4)若出現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動作,應首先將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復位,再檢查其他安全保護裝置的有效性,經確認運行轎廂無安全隱患時再實施救援放人。
整個施救過程中,施救者和被困者應保持溝通,并隨時關注轎廂的安全狀況。
●2.2.2 無機房電梯的困人救援
無機房電梯因自身特點,主機、限速器等設于井道內,若在運行中發生故障或停電停梯、困人,由于無法直接進行松閘、盤車,施救比有機房難度大。不過同有機房電梯一樣,我們也可以用相同的思路來實施救援,即通過釋放抱閘施救。一般的救援程序如下:首先通過緊急操作控制箱中的遠程控制把制動器松開,然后利用曳引輪兩側重量差實現溜車達到轎廂的移動。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釋放抱閘施救,對其速度的控制困難。特別是控制系統設計,電動機線圈在電梯故障停梯后若未能形成閉合回路,當持續釋放抱閘時間過長時,盡管無機房電梯大多采用永磁技術,但線圈在切割磁力線時未能產生感應電流而形成制動力,電梯轎廂溜車速度就無法受控了。
無機房電梯目前常見的松閘形式主要有機械松閘、電氣松閘兩種,一種通過人力操作設于井道外的操縱手柄拉動牽引繩帶動松閘機械連桿,實現松閘;一種為通過蓄電池電動釋放抱閘裝置來實現松閘。當然,這兩種方法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弊端。機械松閘形式,常由于牽引繩和松閘機械連桿以及松閘手柄之間的位置、牽引繩的長度、預緊力大小等未能調整恰當,松閘效果受到影響。預緊力太小,盡管釋放松閘手柄達到極限位置,但抱閘可能仍然未能打開;預緊力太大,牽引繩太長,使得抱閘松開后,松閘手柄會因牽引繩受到阻力太大而無法復位,抱閘也因此無法閉合。而電氣松閘形式常因蓄電池無電、電解液泄漏等,而致使蓄電池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提供釋放抱閘線圈所需的電源。
無機房電梯就要通過釋放抱閘之后,利用曳引輪兩側重量差實現溜車達到轎廂的移動的措施,可能還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1)轎廂和對重重量相當;2)手動或電動釋放抱閘裝置失效;3)轎廂沖頂后反向下落致安全鉗動作。
針對上述第一種情況時,在曳引輪兩側重量剛好平衡、轎廂不能自行移動的情況下,可通過在轎頂或轎內加配重產生重量差,使轎廂移動而就近平層。除此之外,當電源失效且安全鉗動作,或其他故障,應急操作都不能移動轎廂時,救援人員可在轎頂上或底坑內使用專業特殊救援工具來上提轎廂以釋放安全鉗,并移動轎廂到平層區域,救援被困乘客。專用特殊救援工具為無機房電梯所特有,有規定的使用程序和方法,由專業人員利用它來實施特殊救援。
由于無機房電梯減少了機房空間,降低了建筑空間,受建筑設計和電梯使用單位的青睞,但從電梯故障后的困人救援角度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如果建筑空間允許,建議盡量選用有機房電梯,有利于電梯的維修保養和困人后緊急救援的實施。
總之,電梯的困人救援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也是電梯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梯的困人救援有其自身的規律,根據電梯的功能制定可行的應急方案極為重要。
[1] GB 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S].
[2] TSG T7001—2009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3] 孔剛,劉磊,趙青.高層建筑電梯事故的應急避險及救援[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2,28(5):12-13.
[4] 王倉永.電梯困人自救與施救[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06,22(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