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巍
吉林石化集團信息網絡公司
物聯網背景下我國城鎮居民信息消費升級路徑
尚 巍
吉林石化集團信息網絡公司
尚巍,吉林石化集團信息網絡公司,工程師,碩士學位,現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信息消費被視為我國擴大內需的新引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本文從信息需求角度分析當前我國城鎮居民信息消費的新特征,挖掘居民信息消費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以提高信息消費有效供給為落腳點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信息技術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是推動了居民信息消費潛力的釋放,居民信息消費的觀念和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也成為現代城鎮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明確提出要培育信息消費需求,將信息消費這一新型消費領域作為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重要動力,被譽為繼房產、汽車后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家庭為單位的居民信息消費是我國拉動消費內需的最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探討新形勢下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需求特征,對于推進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信息消費是一個宏觀的概念,是指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涉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信息消費已經突破狹義的凈信息產品消費概念,生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與家庭消費信息化等構成信息消費的全新內容。從居民家庭消費視角,信息消費包括信息產品消費和信息服務消費兩大類。
1.信息產品消費。主要是各類智能終端的消費,包括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多種信息產品以及智能眼鏡、智能醫療儀等與居民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智能終端產品。
2.信息服務消費。居民家庭信息消費服務已經涵蓋了文化、教育、娛樂、旅游、醫療、購物等各個領域,形成了語音、互聯網數據服務、信息和應用服務、軟件等多種服務形態,以及基于信息平臺的電子商務、云服務等間接拉動消費的新型信息服務模式。
以國際互聯網技術的商業化創新為背景,以信息社會化革命為動力,居民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從上世紀90年代起,信息產業的發展為城鎮居民使用現代信息手段提高了物質基礎,固定電話增容、移動電話的應用與普及極大豐富了信息消費市場。到20世紀初期計算機的家庭化應用與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國民信息消費支出猛增。近幾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智能電視和寬帶網絡的日益普及,信息產品與服務極大豐富和便利了居民生活,并逐步改變著居民的生活方式。居民信息消費與智能經濟發展的吻合度逐步提高,信息消費由單純數量擴張向信息消費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多媒體化、通信移動化、服務個性化方向發展。
(一)信息用戶規模增長,夯實信息消費基礎
信息消費規模化、普及化,成為我國消費需求比較集中的領域。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網絡購物用戶達到2.42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2.9%。同時,手機上網成為新趨勢。我國手機用戶數量已超過1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也已超過4.6億,其中3G用戶也已超過3億。另外,70%的新增移動互聯網用戶通過手機來使用網絡服務,即時通信、手機搜索、掌上閱讀、掌上購物、手機游戲等應用越來越豐富,信息消費成為民眾追求的新熱潮,龐大的用戶規模更是奠定了信息消費的堅實基礎,對我國消費結構優化與升級產生重要意義與積極影響。
(二)信息產品市場繁榮,居民信息消費趨旺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指尖上的生活”,手機、電腦、智能終端等信息類產品消費已成為嶄新的消費形式。而且,隨著通訊、互聯網信息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升級換代,信息產品功能的大眾化、價格的平民化趨勢明顯。家用電腦從過去的臺式PC到筆記本電腦,再到目前的平板超薄型電腦;移動電話從過去的普通按鍵式到現在的智能化觸摸屏式的4G機。據統計,2012年中國的電子消費市場為13680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計算機的數量為87臺,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娛樂支出比重達12.2%。信息產品功能越來越多,上網速度越來越快,手機已從過去單純的通信工具,逐步發展成為搭載智能操作系統的商務、娛樂終端,更加符合年輕人追趕時尚快的消費理念,也快速拉升了城鄉居民電子信息產品的擁有量。
(三)信息服務業蓬勃發展,信息消費網絡化
國際互聯網的出現與普及應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信息服務也由傳統的以圖書館、情報中心為基地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形式向以電子網絡為媒介手段提供電子化信息服務轉變,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技術開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服務網絡化、信息消費網絡化趨勢明顯。網絡已經成為信息消費的綜合平臺,融入居民文化、教育、娛樂、旅游與體驗的各方面。其中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城鎮居民流行的家庭消費模式,據統計2012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2.42億,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金額達到12594億元,比2011年增長66.5%。
(四)信息服務消費個性化與多元化并存
隨著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云家電、智能穿戴設備、物聯網、電子導航、智能安防設備等各類新型網絡化終端產品的消費開始興起,我國居民家庭信息消費呈現出個性化與多元化并存的特點。數字文化、數字教育、數字娛樂、數字旅游等,居民不僅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公共性、及時性的信息資訊,還需要借助網絡平臺開展互動性、體驗性的信息交換,特別是基于web2.0技術為基礎,以博客、微博等為代表的網絡平臺更將后現代的邊緣化、去中心化色彩展現得淋漓盡致。媒體未來學家甚至預言,到2020年,超過50%的新聞將由公眾提供。
(五)信息消費潛力和空間巨大
從消費意愿角度,不同于傳統產品的消費領域,信息消費邊際消費傾向遞增,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新增的信息消費支出呈現上升趨勢,居民信息消費的意愿會不斷增強;從消費環境角度,基于網絡的信息消費市場活躍、技術活躍,網絡與終端設備更新換代周期不斷縮短;從信息消費內容角度,新的信息產品和服務將不斷涌現,遠程教育、電子商務、遠程醫療、數字設計等高端信息服務不斷融入民眾生活。
(一)信息消費過程中信息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網絡的便捷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同時也帶來了十分嚴峻的信息污染難題。許多城鎮居民家庭成員時常會接收到許多垃圾廣告、電話、短信、郵件等,有些甚至是涉及違法的電話及騷擾信息,媒介信息中摻雜了有害性、欺騙性、誤導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過傳播標準或道德底線。全國網民一年收垃圾郵件超3700億封。而黃色信息玷污了人們的靈魂, 虛假信息則浪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二)信息消費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互聯網系統的漏洞和網絡的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居民信息消費帶來了負面影響,病毒侵襲、網絡欺詐、黑客攻擊等問題為用戶帶來困擾和危害。特別是我國網絡信息系統多使用國外技術和產品,一些技術和產品的漏洞導致網絡和系統容易受到攻擊,致使敏感信息泄露、系統癱瘓等安全事件多發,網絡安全狀況堪憂。多數網民也對網絡購物賬戶的安全問題表現出了擔憂。
(三)信息服務市場秩序有待規范
總體而言,當前我國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較為混亂,特別是互聯網網絡銷售市場魚龍混雜,仿制品、假貨大量充斥網絡市場。在網絡銷售市場,產品信息不真實、商品質量良莠不齊、貨款支付風險、物流配送問題頻出、售后爭議現象突出等時有發生,而國家對這些方面進規范約束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完善,對網路信息消費供給者和中介方的監控和管理仍需加強。挖掘我國居民家庭信息消費潛力,必須高度重視健康、有序的信息消費市場環境的營造。
(四)信息消費領域體驗性、個性化服務供給不足
截至2013年12月,App Store美國應用數量將已超過100萬款,而且仍然以加快的速度增長,但是目前體驗性、互動性、知識增長型的智能應用系統數量不足。信息消費產品與服務在引導信息消費者重精神消費、重學習型消費、重發展型消費等方面的作用不顯著。此外,能通過家庭的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實現多業務綜合應用,擴大數字視聽娛樂、多媒體互動、安防和遠程控制、智能家居和節能、智能型社區、社會公共服務等新型信息化、個性化、網絡化的信息消費產品不足,總體而言,我國居民的信息消費仍然停留在對網絡的初級應用階段。
居民信息消費是新媒體時代我國最具潛力的消費領域,各大中城市家庭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機的擁有率已達到80%以上,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為核心的“體驗+消費”的數字化家庭應用已經具備發展條件。但針對我國家庭信息消費層次不高、環境不良等問題,政府還需加強監管,促進信息消費產業健康發展,使之成為我國拉動內需的重要動力。
(一)優化信息消費市場發展環境
建議政府加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信息產業發展政策,肅清信息污染,確保信息消費安全性的同時,加大對信息產業及信息市場的監督管理,規范信息交易行為,建立健全信息消費服務體系,有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議相關部門強化對信息市場的各方面協調,提高監督力度,為居民信息消費提供優良的環境。
(二)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及服務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速我國信息消費的有效供給,一方面繼續生產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保障信息產品的教育性、健康性、體驗性,既滿足普適性需求又不斷提升個性化需求的滿足程度。此外,還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將實體生產企業產品利用剛玩過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三)加速信息消費服務功能升級
信息消費沒有過剩,只有不斷升級,基于數字家庭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構建智能家庭網絡,借助智能終端、數字家庭、4G網絡等新信息產品和服務迎合消費者對新技術、高附加值信息產品消費的心理需求,實現居民家庭信息消費的網絡化、人性化、泛在化和智能化;通過先進IT技術服務、遠程教育服務、遠程醫療服務等手段,體現居民家庭娛樂、家居控制、家庭健康、文化教育、家庭節能、家庭通信等核心功能,不斷釋放我國居民家庭信息消費潛力。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