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粘合劑在被壓扁時會變干并產生黏性
本刊訊 一種由日本研究人員研制的新型粉末狀粘合劑,能幫助組建汽車或智能手機中難以觸及的部分。
大多數粘合劑或者是變干形成粘合層的液體,或者是被加熱后使其具備黏性然后在冷卻時粘在一起的固體。如今,來自大阪工業大學的Syuji Fujii和同事發明了一種在被壓扁時會變成黏性膠水的干燥粉末。
這種粉末由“液態彈珠”——包裹在固體顆粒中的液體珠子構成。固體顆粒可將液體困在內部。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將液態乳膠球放在碳酸鈣納米粒子層中碾壓。得到的滴狀物直徑有幾毫米,并且很容易被倒出來。不過,當被放置在壓力下幾秒鐘時,納米顆粒被推進去,從而使里面的黏性膠水暴露在表面。
該團隊的試驗表明,和諸如在便利貼或黏膠帶上發現的其他壓敏粘合劑(PSA)相比,這種膠水能形成更強的粘合力。“我們的PSA材料能將基底同像木頭一樣的粗糙表面附著在一起,而利用透明膠帶是很難將它們粘合起來的。”Fujii介紹說。
由于這種材料能在其黏性激活前被倒出來,Fujii認為,它特別適用于使膠水進入奇怪形狀或狹窄處。“PSA粉末能流入密閉或復雜的空間中。”為滿足汽車、航空航天和電子工業中想要獲得的設計特性,人們將非常需要將具有復雜形狀的部件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