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智 德稻環保金融研究院院長
轉變:從土豪到紳士
李卓智 德稻環保金融研究院院長
高速時代,悄然落幕。
2014年中國GDP增幅為7.4%,連續幾年破8。同時,生態破壞亦日趨嚴重。
在傳統的發展模式終結之后,中國新的發展動力在哪里?
十八大報告突出生態文明概念,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為一體,建設美麗中國。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也已成為全球共識。在2012年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峰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經濟體系,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平和實體經濟效率。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最大福祉。
一個健康的經濟系統必須要有四種類型的資本才能正常運轉∶即人力資本、金融資本、加工資本和自然資本。
傳統的資本理論只關注前三種資本,而忽略了第四種資本。經濟增長的實現是以犧牲環境和社會利益為代價。未來經濟必須關注自然資本。自然資本不僅包括為人類所利用的資源,如水資源、礦物、木材等,還包括森林、草原、沼澤等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時再次提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掘綠水青山的價值,這正是我們所倡導的。
自然資本,無疑是中國未來新的增長動力之一。當下,各個流派的學者,均為中國未來開出了藥方。但是,傳統的投資效率極度低下,對于投資的拉動作用越小越失效。而當下中國內需不振,短期無法提振經濟。自然資本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未來的投資結構與投資方向,將使中國經濟重獲生機。
傳統經濟學以自然資源無限供給作為假設條件。陽光、空氣和水不要錢。如果承認了自然資本,那么經濟學中的很多觀點也要隨之修改,如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GDP。
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將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產出,如中國越來越多的沿海地區,由于土地、能源和水資源供應不足,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就會增加社會總產出。
隨著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其價值已經日益凸顯。自然資本對其他三種資本的效率起著關鍵作用。假若缺少,整個城市將癱瘓,任何產業都難以發展。南水北調,以及此前的河北水入北京,都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青山綠水”并非無價,而是有價,而且未來價值越來越大。
近十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相比而言,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自然資本的價格基本不變,有些甚至下降。中國對其他資本的投資大大超過了對自然資本的投資。造成自然資本損耗過大,到處是破壞,認不出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依靠犧牲自然資源獲得短期增長的模式將逐步被拋棄。那未來新的發展動力在哪里?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倡導的傳統與創新的雙引擎模式,獲得了廣泛認同。同樣,在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未來中國也將形成一種“雙增長模式”,強調經濟增長與自然資本的協同發展。增加對自然資源的投入,對環境的治理與修復,充分發揮自然資本投資對GDP和社會福祉的推動作用。未來北京如可增加自然資源,不僅可實現山清水秀天藍的夢想,經濟發展的持續性也更強。
當然,并非所有的自然資本都值得投資。
我們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是GDP高速增長,但是自然資本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地區。中國就是一個典型。全球強國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中國30年就完成了,這種飛躍的代價,就是巨大的環境破壞。當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有能力也有責任,在環境治理方面有所擔當。這是自然資本投資的巨大機會。尤其是中國東部這些經濟發達、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地區。通過在自然資本領域的投資,可改善環境,帶動經濟發展,提高當地GDP的質量,實現從土豪到紳士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