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當地冰川消融退縮趨勢引關注
——一號冰川如何減緩消融
一周以來,烏魯木齊持續高溫.7月19日,新疆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面對如此高溫,距離烏魯木齊市僅約120公里、被稱為“離都市最近的冰川”的一號冰川,近日因其消融趨勢更引人關注.
因科研價值高享有“冰川活化石”之譽,氣候變暖等成其萎縮誘因.
一號冰川距城市近,是烏魯木齊河、頭屯河、三屯河和烏拉斯臺河等河流的源頭,也是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和靜縣及五家渠市生產生活的水源地,對烏魯木齊市乃至全疆水資源穩定、自然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因其距今已有480萬年的歷史,冰川地貌和沉積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遺跡保存完整清晰,因此享有“冰川活化石”之譽,成為我國觀測研究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跡的最佳地點.20世紀90年代以后,天山冰川站對冰川的觀測范圍繼續增加,形成了對天山東部觀測的完整體系,與國際冰川觀測的先進水平接軌.
然而,冰川從遠古而來,卻正在變得消瘦.有關科研報告顯示,一號冰川自上世紀50年代末有觀測記錄以來,一直處于萎縮狀態,最近20多年又出現了普遍加速退縮的趨勢.
資料顯示,1975年—2012年,一號冰川面積由1.98平方公里減至1.65平方公里,減少了16.8%.1996年以來退縮呈加速趨勢.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深入分析發現,天山冰川在表面雪粒特征、成冰帶、冰川溫度、面積、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
摘自《中國環境網》
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