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峰
鞍山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設的基礎,是城市交通、生產、生活的主要設施,是城市總平面布局的骨架。城市交通問題是現代城市中最為顯著的問題。本文從道路的特色化設計、功能化設計、交通組織設計、綠化及照明設計等方面著手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提出了基本的市政道路設計方法和思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在越來越多的、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中,城市道路的改建和擴建力度也在明顯加大。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出行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與此相對應,機動車輛的保有量也出現了急劇的增加。在這一大背景下,出現了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交通需求的現象。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對于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就對市政道路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設計人員開闊視野,不斷學習,勇于創新,積累豐富的經驗,以便更好地解決城市交通中的供需矛盾。
城市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之后的產物,每個城市都有著其不可復制的地理條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自身獨特的發展歷史,以及與這一城市歷史相伴而形成的獨特的城市文化韻味。也就是說,城市不單純是一個供市民居住、工作的地方,而是蘊含著城市自有的歷史和文化,這也是在城市設計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因此,在市政道路設計中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并突出其特色,塑造城市獨特的整體形象,從而帶動城市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舒適的生活、工作、出行環境。
城市的基本功能就是為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因此,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市政道路設計必須合理規劃行人、車輛、道路、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中的有關規定,道路等級、設計車速與規劃中該道路在路網中的作用有關。在一項市政工程中,設計車速通常是一個確定的值。如果考慮坡度、平曲線半徑等因素的影響,設計車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
在進行平面設計時,平面線形應連續、順適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一般來說,平面設計的范圍均為道路紅線范圍之內。在道路紅線范圍之內,如果已有建筑物已經占用了紅線,但又不能對其實施動遷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特殊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路線可根據實際作業進行合理調整,以便做到既能保證路線平順,又能滿足行車安全。
平面設計指標應該盡量采用大于規范要求的指標值,因為這有利于行車安全和保證視距。特別是在有圓曲線處,應盡可能按照最不利的位置進行指標值的選取。
在平面設計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平面線形應均衡與連貫:長直線盡頭不能接以小半徑曲線。在城市道路中,如果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時,可減小縱坡并借助交通管制等手段,保證行車安全。
2)高低之間要有過渡。同一等級的道路,由于地形的變化不同,在指標的采用上也會有所變化。遇到這種情況時,除滿足有關設計路段在長度和梯度上的要求之外,還應結合地形的變化情況,使得路線線形指標做到逐漸過渡,避免出現突變的情況。
3)應避免連續急彎的線形:這種線形會給駕駛員帶來行車安全方面的問題,也會給乘客帶來不舒適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設計時可在曲線間插入足夠的長直線。
縱斷面設計對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影響比較大。平縱曲線的合理組合及縱坡、豎曲線半徑的合理選擇,不僅關系到行人及車輛的安全,還將影響到道路兩側建筑物散水的暢通,對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有重要意義。
縱斷面設計應按規范進行,并結合現狀合理設計縱坡,保證交叉口縱向雨水的流向順暢。如果由于實際情況無法滿足規范極限值并無法排除積水時,應在交叉口最低點處加設雨水篦子,保證交叉口無積水現象。
(1)對于舊路改造的縱斷面設計
城市道路中原有道路改造項目比較多,而且其道路兩側原有建筑物已經存在,建筑物散水及地下管線均已形成。因此,對于這種道路的縱斷面設計,其基本原則是保證縱坡平順過渡,同時,填挖方應參考本次設計要求中的道路結構厚度,不能大填大挖,要保證周圍建筑物及相鄰道路的排水要求。
(2)對于新建道路的縱斷面設計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的城區也在不斷地擴大。根據日益增長的人口的需求,新建道路也在不斷增多。對于新建道路,縱斷面設計時可不用考慮填挖深度,但必須滿足排水等地下設施的管網要求。如果前后坡差較大,則應合理采用豎曲線來緩和行車需求。
(3)對于交叉口處縱斷面的設計
交叉口處縱斷面的設計,首先應保證車輛與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時間順利通過。此外,還要能夠保證轉彎車輛的行車穩定,同時符合排水要求。對于舊路改造的交叉口,如果沒有辦法通過縱坡來滿足排水要求時,則應在低點處加設雨水口,以保證行人過街及轉彎車輛的安全性。
城市道路橫斷面分幅設計應按具體情況而定。舊路一般均為一幅路,機動車道(車行道)兩側為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綠化帶。對于特殊道路則需要進行特殊考慮。例如,鞍山市的千山東路的鞍千路-千山正門段作為本市的景點直通路,該段道路按照景觀大道來設計。道路中央設計為小型車輛通行道,其外側為綠化景觀帶,最外側為大型車輛通行道及綠化帶。這樣一來,在滿足交通功能的同時,也使該路成為本市的一道風景線。
在城市道路中,瀝青混凝土路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瀝青路面在交通安全、開放交通和行車舒適性三方面具有以下優點:1)路面交通標線為白色和黃色,與瀝青表面顏色搭配比較醒目,而交通標線是路面上的交通語言,使得交通管理更加有效;2)城市道路施工時往往需要進行交通管制,而開放交通快是瀝青路面的一大優點;3)瀝青路面無橫縫、縱縫設置且修補容易等。
隨著城市城區的逐漸擴大,已征用了許多農用耕地。鞍山市位于東北,是水稻生產地。所以,在原來的農用耕地的基礎上修建城市道路時,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對路基的下層必須進行換填。換填用料需要結合當地的礦產資源條件。一般均采用混石換填,以使路基強度滿足設計要求。
交通組織設計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環節,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可以使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在城市道路設計中,主要需要考慮交叉口處的交通組織設計,因為過街行人、非機動車及機動車都會在交叉口處交匯,如果不能合理組織的話將會帶來秩序混亂,導致事故頻出,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 50220-95)中的規定,人行橫道的間距宜為250~300m。
在我國的城市中,人流量大,行人通行影響機動車輛的通行。在主干路上,選擇合理的開口間距及立體交叉口的形式,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對平面交叉口處進行合理的渠化設計,可有效分流交叉口的交通壓力。
近年來,在鞍山市的市政道路設計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交叉口處均采用渠化交通,使得右轉車輛與直行車輛分流,緩解了交叉口處的交通壓力,并結合信號燈控制,為行人及非機動車過街安全也帶來了保障。
在過去,鞍山市的交叉口形式偏于環島形,因為原來的城市交通量不大,而且環島可作為景觀綠地,還可供市民休息娛樂之用。但是,近幾年來,私家車數量增長迅猛,環形交叉口已不能滿足交通暢通的需求,因此,在鞍山市區,已將多數環形交叉口改為信號燈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使得交通壓力得以緩解,行人過街也相對更加安全。
綠化及照明是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綠化對于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美化環境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且綠化帶還可作為城市建設備用地帶,也可埋設管線,減少管線維修對路面破壞造成的損失。照明不但是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也是美化城市、彰顯特色的重要手段。照明標準應按道路等級、交通量大小等選擇相關標準。有必要時,可在交叉口處加設高腳射燈,這樣做有利于駕駛員識別道路。在近些年來,部分城市照明已改用發光二極管(LED)光源來照明,這不但有利于節約成本,而且由于新型LED 燈的亮度提高,也有利于保證道路交通安全和車輛行駛的流暢與舒適。
城市道路設計是城市道路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道路的特色化設計、功能化設計、交通組織設計、綠化及照明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有助于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為城市道路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