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鑒遠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發展快速的互聯網信息在滿足思想活躍的大學生需要的同時,也為大學數字圖書館提供了歷史機遇。本文結合我國“三網融合”取得的成就,詳細闡述了“三網融合”帶給大學圖書館的啟示,文章最后指出大學數字圖書館建設重心在于敢于破舊立新,敢于轉變傳統觀念和傳統思維模式,深入研究“三網融合”思路,借鑒“三網融合”的理論知識和思路,建設覆蓋面大、兼容性強的數字資源。
現如今的大學生均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出生的,正趕上我國互聯網和微機的普及,自幼就對微電腦感興趣,再加上當今2G、3G、4G 技術在移動、聯通、電信等三大通信運營商服務終端中的普及和應用,更使在校大學生對網絡信息愛不釋手,無論是與朋友聊天、與老師討論問題,還是與千里之外的爸媽聯系,均離不了電腦和網絡。國務院總理在2014年3月全國人代會上作報告曾提出要“加快4G 發展,全國推行‘三網融合’”這標志著我國要進入全新的網絡時代,實現我國電信網、廣電網、因特網實質性融合,為建設網絡大國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為此,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者應迅速轉變傳統觀念和傳統思維模式,把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融入到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形成一個全新的數字圖書館思維模式,開發建造出一個系統、安全、全面的數字資源系統這才是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核心之所在,即重心。
從行業角度來理解“三網融合”,其概念即為我國互聯網絡、通訊網絡以及廣播電視網絡等系統的有機融匯,結合;從技術層面來講,“三網融合”可以定義為信息技術在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升級和實質性融會貫通。我們從“三網融合”的含義中不難看出:三網融合并非三大網絡及其網絡運營商的簡單物理合并,而是指較高層面業務應用的融合,如應用技術融合、服務業務融合、服務終端融合、服務業務融合以及網絡融合等。通過實施“三網融合”,實現工作互聯互通、學習觸手可及、娛樂手上掌控、居家淘寶購物等。
1998年原體改委體改所副所長王小強博士在《中國電訊產業的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第一次提出我國的信息產業“三網融合”說法;2001年3月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第六章加速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信息化中的第二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國家首次提出“三網融合”;在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第三篇第十五章積極推進信息化第三節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再次明確重申要積極推進“三網融合”。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2008年1月國務院轉發六部委《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快信息網絡建設,2009年的《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中,要求相關部委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前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10年開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一次重申“三網融合”工作。會上正式規定了“三網融合”時間表;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工作報告第三部分2014年重點工作中再次提出我國要加快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推進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和寬帶鄉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聯網網速,形成合力在全國推行“三網融合”。
首先,“三網融合”是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臻完善和拔高,我國信息技術水平在世界范圍內已經遙遙領先,特別是全IP 時代的到來,4G 技術和全媒體技術在信息產業中的推廣和普及,“三網融合”已成為必然;其次,“三網融合”是消除行業壁壘、打破壟斷競爭、實現業務多元化的終極利器;最后是“三網融合”利國利民。從國家層面來說,三網的融合發展,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將能大大降低國家基礎建設投資,騰出盡量多的資金用于改善其他更多民生工程;從公眾家庭層面來說,實現“三網融合”后,居民家庭就不用多頭出資開戶和購買通訊費、網絡費、收視費,大大節約家庭日常開支。“三網融合”最終實現各種信息設備互聯互通,一手掌控。
隨著“三網融合”效果的日益凸顯,譬如資源共享、系統兼容、后臺支持等愈加明顯,“三網融合”的思想、策略等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啟發和幫助,不難想到要把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做實做好,保證長遠實用或一個世紀不落后,就必須下大氣力,腳踏實地,深入研究,借雞下蛋,把“三網融合”的成果嫁接到大學數字圖書館里,通過融合網絡等各項信息,進而把圖書館里的所有信息串聯起來,滿足廣大讀者對各項信息的需求。這就是當代大學圖書館界同仁們的歷史重擔,是現如今大學數字圖書館建設重心之所在。
網絡信息資源融合利用就是指圖書館根據師生、社會人員等讀者信息需求內容,通過圖書館專業人員利用圖書館專業技術,進行加工和整理,而提出的一種促進解決辦法。也就是說大學圖書館技術人員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系統把網絡信息資源以某一統一的既定方式呈現給廣大讀者,進而實現需求信息資源的有序組織、快速定位和有效揭示。
2014年1月22日發布的《全球智庫發展報告2013》顯示,中國共有智庫425 家,僅次于美國,智庫數量居全球第二位。上海社科院也于同日發布了《中國智庫報告——影響力排名與政策建議》;《建設智庫之路》2014年10月19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首發。該書建議我國若想實現從智庫大國向智庫強國的跨越,建立健全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制度,把智庫建設納入科學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軌道是必經之路;2014年10月23日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發布報告《中國經濟改革意愿堅定穩步前行》,報告說中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年間,中國領導層表現出堅定的改革決心,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各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等文件,會議上作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必由之路,而只有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的深化改革任務,要統籌推進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技和企業、社會智庫協調發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綜上所述,中國智庫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我國各個大學,更離不開大學的圖書館。因此說圖書館對學校和國家的發展相當重要,“三網融合”是通過我國幾代人的辛勤工作取得的,來之不易。所以當下的“三網融合”,也將對圖書館進行二次革命,借助“三網融合”,廣泛組織網絡信息資源的融合利用,開發出更多的新的情報信息資源,滿足在校師生和社會科研人員及其他人員的信息需求。
在全國上下的努力下,“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全部實現,3G、4G 相繼粉墨登場,移動客戶端、全媒體技術、3D 打印等新興科技涌入公眾腦海。徘徊在信息科技十字路口的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已經時不我待,“三網融合”的成功事例,為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圖書館界的有識之士應把握好此次機會,汲取“三網融合”智慧,開啟圖書館改革、建設數字圖書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