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麗,汪曉冬,廖振宇,艾玉,曹東麗
(天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天津300384)
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乳制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等防腐劑用于生鮮乳保鮮[1]。在實際檢測中,部分乳制品中能檢出苯甲酸。研究表明乳制品中的苯甲酸會天然存在,其絕大部分是生產過程中原料乳中馬尿酸脫去甘氨酸生成,并且這個反應是不可逆的[2]。馬尿酸(Hippuric Acid,HA)又名苯甲酰氨基乙酸,是食植動物代謝的副產物,多存在于馬和草食性動物的尿液中,也可通過乳汁排出,同時會存在于原料奶中[3]。因此,為了更好地研究乳制品中苯甲酸的來源,建立了能夠同時測定乳制品中馬尿酸和苯甲酸含量的HPLC 方法,該方法對控制、解決乳制品的安全衛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1260 series;美國Agilent公司);色譜柱(Waters 柱,150 mm×4.6 mm,粒度2.7 μm);離心機(H2050R;長沙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振蕩器(HNY-100B;天津市歐諾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乙腈(HPLC 級,DikmaPure 公司);甲醇(HPLC 級,DikmaPure 公司);苯甲酸標準品(Dr.EhrenstorferGmbH)、馬尿酸對照品;醋酸;磷酸二氫鉀;KH2PO4;氫氧化鈉;去離子水。
標準儲備液:精密稱取馬尿酸和苯甲酸標準品各5 mg,于50 mL 的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配置成濃度各為100 μg/mL 標準儲備液。
混合標準工作液:精密量取濃度為100 μg/mL 的馬尿酸和苯甲酸標準儲備液適量,用50%甲醇溶液定容,配置成濃度為0、0.1、0.2、0.5、1、5 μg/mL 的系列混合標準溶液。
本實驗采用單因素法,對HPLC 同時測定馬尿酸、苯甲酸的主要參數——流動相、柱溫、流速、進樣量等進行優選。選用1 μg/mL 的馬尿酸、苯甲酸混合標準溶液進行優選實驗。
1.3.1 流動相種類的優選
分別用下列不同的流動相對1 μg/mL 的馬尿酸、苯甲酸混合標準溶液進行測定。
(1)甲醇+0.4%醋酸溶液=35+65
(2)乙腈+0.4%醋酸溶液=35+65
(3)甲醇+0.05 mol/L 磷酸溶液=35+65
(4)乙腈+0.05 mol/L 磷酸溶液=35+65
(5)甲醇+0.02 mol/L KH2PO4溶液=35+65
(6)乙腈+0.02 mol/L KH2PO4溶液=35+65
1.3.2 流動相溶劑配比的優化
在確定流動相后,進一步優選流動相溶劑配比。分別以乙腈+0.4%醋酸溶液=15+85、25+75、35+65、45+55、55+45 為流動相,對1 μg/mL 混合標準溶液進行測定。
1.3.3 柱溫的優選
在確定流動相配比后,分別設定柱溫為25、30、35、40、45 ℃,以確定最適溫度。
1.3.4 流速的優選
設定儀器流速0.4、0.6、0.8、1.0、1.5、2.0 mL/min,檢測混合標準溶液,根據目標物質的分離度、峰型等選擇合適的流速。
1.3.5 進樣量的優選
分別設定進樣量為5、10、15、25、50μL,測定1μg/mL的混合標準溶液。
樣品提取[6]。
在提取馬尿酸和苯甲酸時,要去除牛奶中的大分子干擾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等。稱取20 g 樣品(精確至0.01 g)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5 mL0.1 mol/L 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置于超聲波水浴或70 ℃水浴中處理15 min。冷卻后,用0.5 mol/L 硫酸溶液將pH 調節到8(用pH 計或pH 試紙均可),分別加入2 mL 92 g/L亞鐵氰化鉀溶液和183 g/L 乙酸鋅溶液。劇烈振搖,靜置15 min,混合后冷卻到室溫,再用甲醇定容,靜置15 min,4 000 r/min 離心,上清液經過0.22 μm 濾膜過濾。收集濾液作為試樣溶液,用于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
實驗結果表明,(2)流動相峰高較高、峰型相對較好、靈敏度較大;基于與雜質色譜峰的分離度、峰高、峰寬以及對稱性等因素,其35+65 的相配是最優選擇;35 ℃時,2種物質的色譜峰高而窄,對稱性好;0.6 mL/min 時,2種目標物得到了很好的分離,且分析時間短;進樣量為10 μL 時色譜峰對稱性好,峰高高。
綜上所述,本文選擇的色譜條件為:流動相組成:A 通道為去離子水,B 通道為甲醇(色譜純),C 通道為乙腈(色譜純),D 通道為0.4%醋酸溶液(已抽濾);柱溫35 ℃;流速0.6 mL/min;進樣量10 μL;檢測波長235 nm。
對濃度為0、0.1、0.2、0.5、1、5 μg/mL 的馬尿酸、苯甲酸混合標準溶液進行檢測,測定其相應的峰面積繪制標準曲線,得線性方程、相關系數:
Y=10.250 622 5×X-0.417 895 6 R=0.999 0(馬)
Y=10.556 950 4×X+0.378 122 6 R=0.999 8(苯)
式中:Y 為面積;X 為含量。

圖1 馬尿酸、苯甲酸混合標準品譜圖(1.0 μg/mL)Fig.1 Chromatogram of mixture HA and Benzoic Acid sample(1.0 μg/mL)
在圖1中馬尿酸(HA)的出峰時間為2.841,苯甲酸(BJS)的出峰時間為4.594。
根據國標GB/T27404-2008,方法的測定低限按下式計算:

式中:CL 為方法的測定低限;Sb 為空白值標準偏差(一般平行測定20 次得到);b 為方法校準曲線的斜率。
在本實驗中Sb=1.113 767,b=10.250 622 5,根據上式計算方法測定低限為0.326 mg/kg(馬);Sb=1.235 521,b=10.556 950 4,根據上式計算方法測定低限為0.351 mg/kg(苯)。
取牛奶樣品,做空白對照。分別作0.5、5、10 mg/kg 3個水平、6 個平行添加回收率實驗。樣品按照前述實驗步驟操作測定。結果如下表。

表1 牛奶苯甲酸、馬尿酸的回收率Table1 Recoveries of Benzoic acid,HA in milk
分別取2 個水平,濃度為0.2、1 μg/mL 的馬尿酸、苯甲酸標準溶液在本文選取的最佳參數下做平行,進樣7 次,測定相應的峰面積。結果表明,本法的RSD(%)<2%,具有良好的精密度,較高的重現性。且濃度較低時,相對偏差較大;濃度較大時,相對偏差較小。

表2 精密度試驗結果Table2 The result of the precision experiment
在HPLC 分析中,通過峰的保留時間將標準色譜峰與樣品色譜峰對照、定性,同時可查看相應峰的吸收波長進行精確判斷。然后利用標準曲線計算出待測樣品中2種目標物質的含量。在市場流通領域選取多家品牌不同規格的產品,樣品經前處理后進行檢測。在對13種純牛奶檢測時發現1種樣品含有馬尿酸及其轉化產物苯甲酸(見圖2)。

圖2 某純牛奶樣品檢測譜圖Fig.2 Chromatogram of milk sample
圖2為該純牛奶樣品的檢測譜圖。根據公式計算得出該樣品中馬尿酸的含量為4.6 mg/kg,苯甲酸的含量為3.4 mg/kg。
本文建立了同時測定乳制品中馬尿酸、苯甲酸的HPLC 方法,本方法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99 0 和0.999 8;檢出限分別為0.326 mg/kg 和0.351 mg/kg;方法的RSD(%)(n=7)<2%,說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度、精密度和較高的重現性,適用于乳與乳制品中馬尿酸和苯甲酸的殘留分析。通過本實驗提供的方法可以方便、可靠地分析乳制品中苯甲酸的本底水平,有助于科學、準確的綜合判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352
[2] 謝國祥,吳麗莉,宋如森,等.乳制品中馬尿酸的檢測及其在發酵過程中動態變化研究[J].分析檢驗,2005(9):426-429
[3] 顧瑞霞.乳與乳制品的生理功能特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213
[4] The 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IDF 139 Milk,Dried Milk, Yogurt and Other Fermented Milks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nd Sorbic Acid content[S].Belgium:IDF,1987
[5] 陳亞成,賈彩鳳,王疆元,等.牛乳中苯甲酸的HPLC 測定及來源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10(6):94-95,9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 21703—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