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敖玉娟 康慨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已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這個基本的需求,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園林小區、花園景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自然生態景觀已成為居住的標準配置。而城市中的公園更是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必備場所,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的綠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調節城市生態系統,同時還起著承載城市文明的重任,對于城市生活的綜合質量提高功不可沒。本文主要從生態學的角度對當代園林的景觀設計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城市園林及其生態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生態;公園;設計;分析;生態
中圖分類號: TU98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01.056
城市生態系統多數是由人工建設完成的,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有的是屬于自然生態系統,得以保留,但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有的則完全被改變,現在發展相對較快的城市,其生態系統都是自然、經濟與社會等多種元素復合成的人工生態系統。系統中具有復雜的多層次結構,包括環境系統、生命系統等,在分析研究時,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考量,分析人類活動與城市發展及周邊環境的關系及相互影響的程度。近年來,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生態城市漸漸成為主流,在對城市環境進行規劃的時候,必須要先考慮生態的平衡及發展,在此基礎上考慮城市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對城市空間進行組織,經過科學規劃,建立生態城市,建設高效、和諧的人居環境。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建立起土地開發利用與環境資源保護之間和諧的關系。
1以生態效果為目標進行景觀設計
園林在城市中是十分難得的休閑、娛樂的空間,特別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土地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城市中的綠地公園對于久居城中的人們來講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公園的存在,滿足人們親近自然、返回自然的愿望,使人們遠離高樓大廈、遠離車聲嘈雜及空氣污染。公園的景觀是由不同土地單元共同組合而成,在景觀設計時,要綜合考慮經濟、生態和美學,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生態效果為主要目標,以人的感受需求為中心的規劃設計理念漸漸成為時尚。景觀建設要和諧統一,具備宜人性,體現生態文明,公園的景觀布置,要景觀通達、建筑經濟、生態穩定,空間要合理、景觀要優美,疏密相間、雖人工修飾但要顯得自然,景觀植物力求多樣,避免單一。
2 園林的景觀設計要遵循地方性原則
過去的一些公園景觀設計,往往只考慮景觀的別致精巧,對于生態往往不夠重視。但在長期的實踐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公園引進的一些南方樹種,因水土不服而很難成活的問題在園林建設中時常發生。所以在公園的設計中,要考慮地方性,考慮自然環境允許我們做什么,不允許我們做什么,自然又能給公園規劃提供什么樣的幫助,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規劃出和諧的生態園林景觀,尊重傳統和本土,適應自然,合理使用當地的材料、植物和建材,才能在實踐中表達我們設計規劃的效果。
3園林的設計要尊重自然與展現自然
現代人離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加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使人們對于自然和環境的改變及未來的生態關心越來越弱,有些人雖然關心環境,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規劃設計園林景觀時,要力求突出顯露自然的過程,讓城市居民重新感受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美妙之處,使人人都參與到自然的設計與保護中來,自覺關心自然、愛護自然,從而達到從自我做起,節制破壞自然的一些行為,從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選擇家具、裝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選購、垃圾的處理甚至于包裝袋的使用等方面,引起每個人的關心、關注,從這些小的方面進行改變,達到尊重自然,突顯自然,體現生態保護,享受生態的目的,從本質上講,生態設計包含在每個人的一切日常行為之中,不僅僅是指單一的景觀建設、綠化建設。
創造園林藝術美要最大限度發揮風景園林的綜合功能,要善于將生態環境、空間景觀、文化內涵和現代社會生活融于一體。設計者應努力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養的提升。植物種植設計首先要為植物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然后才是人們享受植物營造的園林景觀。植物種植設計同樣也是包含多種要素的綜合性工作,而不是單一的種花種草。
4總結與分析
景觀設計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生態的設計是符合人們審美的正價值的,人類對美的認識是深刻的,那些科學的生態設計,是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是能讓人類生活得更加健康的設計,是適合人類向前不斷發展的的設計,因此它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正價值,因此生態的設計是美的。未來城市環境建設要實現幾個轉變:一是從物理空間的需求向人的生活質量提高轉變;二是從污染治理的需求向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轉變;三是從城市綠化需求向生態服務功能需求轉變;四是從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過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轉變。最終達到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自然生態建設巧奪天工,社會發展以人為本,實現城市建設的系統化、自然化、經濟化和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肖篤寧,李曉文.試論景觀規劃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J].生態學雜志,1998,17(3):46-52.
[2] 王曉東,趙鵬軍.城市景觀規劃中若干尺度問題的生態學透視[J]. 城市規劃匯刊,2001(5):61-64.
[3] 原濤,王智超.景觀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J].中學生物學,2002,(10):38-39.
[4] 曹君.景觀異質性與多樣性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J].高等函授學報,2004,(6):45-48.
[5] 童道琴.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景觀生態學分析[J].中國林業,2004,(7):34.
[6] 俞孔堅,李迪華.城鄉與區域規劃的景觀生態模式[J].國外城市規劃,1997,(3):27-31.
作者簡介:王玲,本科學歷,沈陽梵音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園林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