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程占華
摘要:寒地蘇打鹽漬土水稻“三推兩早一達標”高產栽培模式是前郭縣廣大干部和技術人員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研究總結出來的一項綜合配套生產模式。推廣了秋天稻草覆蓋置床這項新技術,發展和完善了大中棚缽盤旱育苗、適時早育苗、早插秧、稀植栽培等新技術,并對各項技術指標進行了量化。各項技術措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三推”是實現“兩早”的前提,“兩早”又為高產及穩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必須以各項技術措施達標為保障。
關鍵詞:水稻;“三推兩早一達標”高產栽培模式;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01.007
1 “三推”
1.1推廣秋天稻草覆蓋置床,做到春凍秋防
在秋天最好是11月10日前,把第二年的育苗地用稻格蕘或稻草覆蓋上。標準是用稻格蕘厚50 厘米以上,用稻草厚1.5米以上,覆蓋時四周要寬出育苗地1米以上。通過幾年的試驗證實有四個好處:一是育苗地在冬天不上凍或凍得很淺,覆蓋稻格蕘在50厘米以上或蓋稻草1.5米以上的不上凍,覆蓋稻格蕘在30厘米的上凍30厘米,而未覆蓋稻草的裸地上凍113~128厘米;二是育苗時置床全部化凍,可提高棚溫、地溫,防御低溫冷害。蓋置床的棚溫和地溫分別比未蓋的溫度平均高出3.0℃和9.0℃。以3月23日對置床化凍調查看,蓋置床的全部化凍,未蓋置床的僅化凍12厘米。由于置床全部化透,育苗時種子播在熱土上,出苗快,根系發育健壯,提高了抗寒和抗病能力,即使遇上階段性低溫,土壤可釋放熱量使秧苗不受凍害;三是置床的pH值低,通透性強。被覆蓋的置床土壤pH值在6.4~7.2之間,相對含水量在83%~85%,而未覆蓋的置床土壤pH值在8.4~8.9之間,相對含水量96%~110%。可以看出,蓋置床的比未蓋的置床土壤pH值低1.85左右,相對含水量低19%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是置床化透后,土壤不返漿,澆水時能滲下去,起到以水淋堿,以水調氣,以水增養的作用;四是能夠早育苗。蓋置床的在3月15日扣棚,在3月23日,棚內平均氣溫和地溫已達到12.8℃和14.3℃,可以進行育苗。
1.2推廣庭院大中棚缽盤育苗,培育大齡帶蘗壯苗
采取大中棚育苗,能改變局部環境條件,具有搶積溫、實現早育苗、利于管理的特點,能夠育出高質量的壯苗。因此必須堅持在庭院或集中搞大中棚缽盤育苗。每公頃水田建棚面積100平方米,缽盤400個。培育大齡壯秧的標準:秧齡40天以上,葉齡4.5片以上,株高15~18厘米,每株根數15條以上,50%帶蘗,地上百株干重4克以上。
1.3推廣稀植栽培,以蘗穗增產
稀植栽培就是稀播和稀插。稀播就是每盤播芽種為50克,即每孔落粒1~3粒。稀播種能培育大齡壯苗,不發病;而隨著每盤播種量的增加,秧苗素質逐漸減弱,如果每穴超過4個粒,秧苗就產生徒長、無分蘗、易發病,秧苗素質明顯下降。稀植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秧苗素質情況,確定插秧密度。密度不能小于30×20厘米(每平方米最多16.7穴)。在一些地力強、品種分蘗力強的地塊,密度可增加到30×23厘米、30×24厘米或采用大壟雙行[(44厘米+22厘米)×22厘米]。在稀播種育壯秧的基礎上,插雙株和3株的30×20厘米、30×23厘米的產量最高,兩年平均分別為11730公斤/公頃、11912公斤/公頃。
2 “兩早”就是適時進行早育苗和早插秧
這是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在置床全部化透的情況下早育苗,在壯苗的基礎上早插秧。
2.1適時早育苗
從3月18日開始育苗至4月5日結束育苗。通過多年試驗,早育苗有很多優點。能爭取有效積溫,我們對蓋置床早育苗和未蓋置床晚育苗,進行了兩年溫度觀察,蓋置床早育苗比未蓋置床晚育苗,兩年平均棚內多得活動溫度206℃,有效溫度71.6℃,床面多得活動溫度322.1℃,有效積溫174℃。盤下多得活動溫度423℃,并且不易發病。
防止發生藥害。農藥的使用必須經過試驗、示范后才能推廣應用,在使用時要掌握好施藥時間、方法和用量,做到因草定藥、以草齡定藥量,根據氣候變化定施藥方法,同時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以免造成危害。特別是在苗期,按技術要求操作就基本不發生病害,因此不要亂用藥。
預防鼠害。鼠害這幾年非常嚴重,因此必須納入到重要議程,組織好全民滅鼠工作,要以鄉(鎮、場)為單位搞好村屯聯防,在春季組織統一下藥滅鼠。
控制好播種量。控制好播種量是培育壯苗的大前提。根據多年的實踐和實際調查證明:一是每穴播一粒的秧苗生長健壯,插后公頃產量可達10000公斤。每穴播量超過4粒的秧苗素質差,插后個體發育不良,分蘗少,莖細,公頃產量只達9061公斤。最理想的播量是每穴1~3粒種子,此播量秧苗壯,發病率低,插后個體和群體發育達到最佳值,公頃產量達11246公斤;二是能做到低溫成苗,育出高質量的壯苗,不得病;三是能夠實現早插秧。
2.2適時早插秧
從5月4日~5日開始插秧,到5月20日全部結束。早插秧的分蘗多,穗大粒多,而且產量高。
3 “一達標”就是關鍵技術措施都要達標
我們把各項技術措施進行了量化,統一了標準,在生產中必須達到這個標準才能保證高產、穩產,因此才叫“一達標”。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以下應該達標的技術措施:
3.1選用品種達標
具體要求:生育期140~145天,需活動積溫2900℃~3000℃,平均穗粒數85粒以上,千粒重25克以上,發芽率95%,發芽勢90%以上,種子純度99%以上,公頃理論產量9500公斤以上,抗倒、抗病、質優、分蘗力強的品種。
3.2育苗程序達標
置床化透——翻后耙碎摟平——裝盤土(壓實后達缽盤3/4)——澆透底水——土壤消毒(澆1500倍敵克松水2 公斤/立方米)——播種擺盤——壓實覆土(0.5厘米)——藥劑封閉滅草(渠干土不用封閉)——覆二層膜。
3.3種子處理達標
曬種脫芒。選晴天曬2~3天,注意要勤翻動,達到干燥度一致,然后將稻種脫芒;選種。即用20%的鹽水或硫銨水,比重為1.13(放入新鮮雞蛋橫浮出水面五分硬幣大小),然后把種子放到里面,充分攪拌均勻,撈出上浮的雜物和秕粒后,再用清水沖洗兩遍,進行消毒;藥劑浸種消毒。主要防治惡苗病、胡麻斑病,用惡苗靈和多效靈均可。方法是用100克藥,加50公斤水稀釋,浸40公斤種子。浸種要放在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0℃以上。
3.4種子催芽達標
有90%以上的種子破胸露白為宜,然后攤開晾種降溫后即可播種。
3.5營養土的配制調酸達標
選擇含鹽量少pH值低、草籽少、土質疏松肥沃的土壤作育苗土。用總干土較為適宜,配制比例是用95%總干土加5%的優質腐熟的馬糞或豬糞作育苗土,再加入不同育苗調理劑或硫酸,配制成育苗營養土。營養土的配制要二準一勻:二準就是床土、化肥、農藥、調酸劑用量要稱準,調酸曲線要測準。一勻就是配制營養土時要拌勻,采用由少到多的方法,進行混拌,多過幾遍篩子。
3.6防治肥害、藥害、鼠害要達標
肥害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這幾年在育苗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發生,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按技術要求進行。施肥時要掌握好用量,拌勻、施勻,苗期不要使用尿素做底肥,以免燒苗。一旦發生肥害就要用水沖洗,降低濃度,減輕危害。在配制營養土時不要摻入不經腐熟的農家肥或其他有機肥料,避免增加營養土的鹽堿度和雜草籽的含量,不利于調酸和滅草。
4早育早插防寒措施
早育早插能夠充分利用光能熱能資源,奪得積溫,確保水稻安全成熟,但是為防止特殊年份的溫度變化必須做好防寒。一是秧田防寒。在育苗階段如遇有持續低溫,最低溫在-5℃就要注意防寒。在棚內覆蓋二層膜,保持地面溫度。用稻草或草簾在大棚周圍圍上圍裙,保持棚內溫度。在第二天早上太陽出來之前用涼水澆灌,把葉尖上的冰塊澆掉為止。這樣苗就能緩過來;二是本田防寒。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如果最低氣溫達到零下,就要進行深水灌溉護秧,等到氣溫回升后要及時把水層撤掉。
作者簡介:田敬,本科學歷,前郭縣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程占華,中專學歷,長春市朝陽區富鋒街道辦事處,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