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14年7月15到8月15日,雙陽區幾乎滴雨未降,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此時正值玉米灌漿期,一些地勢較高、土質較差如白漿土、砂石土的地塊出現了玉米禿尖、空棒、癟粒等災情,但也有相當部分上述條件相同的地塊,由于耕作技術措施得當或常年堅持施用有機肥而沒有減產,甚至增產。本文簡要分析了玉米抗旱途徑,為減災防災奠定基礎。
關鍵詞:玉米;抗旱;途徑
中圖分類號: S3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01.011
1 增施有機肥
施用有機肥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的抗旱和耐澇能力。通過對山河街道新開村曲占國、寶善村王清秀、八面村王琦三戶施用農家肥的白干土地塊秋季產量調查證明了這一點。曲占國施農家肥地塊產量為12026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9.43%,百粒重增加0.6克;王清秀施農肥地塊產量為11574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4.79%,百粒重增加0.6克;王琦施農家肥地塊產量12366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14.38%,百粒重增加0.6克。施農家肥使三戶平均增產9.53%(詳見附表)。
2 采用標準壟側保墑栽培
近10年來,雙陽區有30%以上地塊采用一次性扣幫施底肥起壟方式,其結果是施肥深度不夠,引起燒苗,造成缺苗斷條,輕者根系不下扎,嚴重影響了吸水吸肥和抗倒能力,抗旱耐澇性能急劇下降,是出現玉米不抗旱、禿尖的主要原因。玉米壟側保墑栽培是先破壟深施底肥再扣幫合壟的耕作方式,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從秋季產量調查看,寶善村栗喜山示范地塊測產結果11332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4.2%,百粒重增加0.6克;三家村李紹軍示范地塊測產結果11385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4.97%,百粒重增加0.4克;沿河村王喜慶示范地塊測產結果11532公斤/公頃,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11.16%,百粒重增加0.5克。這項技術措施使三戶平均增產6.78%(詳見附表)。
3 采用機械免耕播種
一次性機械免耕播種春季保墑作用明顯,整個生產季土壤水分蒸發量小,并保證了播種質量,實現苗全、苗齊、苗勻,這是高產穩產的基礎,也是實現玉米抗旱的一條有效途徑。秋季測產結果如下:盧家村王建國公頃產量11879公斤,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7.5%,百粒重增加0.2克;寶善村尚學江公頃產量10910公斤,比對照地塊增產3.88%,百粒重增加0.5克;大龍村李東公頃產量達11719公斤,比臨近對照地塊增產9.46%,百粒重增加0.5克。機械免耕播種使三戶平均增產6.95%(詳見附表)。
綜上所述,玉米通過增施農家肥、采取春季先淺耕滅茬再起壟或采用規范化的壟側栽培、一次性機械免耕播種等一系列耕作模式來減輕旱災。
作者簡介:楊柏鳳,中專學歷,長春市雙陽區山河街道辦事處農業站,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