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十八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磅礴氣勢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以超出想象的力度把改革推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改革舉措密集出臺,改革成效日益顯現,改革正在成為我國的新常態。
2014年2月9日,春節后剛剛上班,遼寧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正式成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研究落實我省重大改革任務。承載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使命的改革航船,開始在新的征程上破浪前行。在改革元年的濃厚氛圍中,我省堅持以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項改革工作有序推進,進展順利,實現了良好開局。
強化領導體系扎實推進改革
省委高度重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省委書記擔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6個改革專項小組,同時成立常設機構省委改革辦。目前,省委改革領導小組已先后召開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革工作規則、總體方案和國企改革等實施方案,研究部署重點改革任務,對階段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及時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形成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同時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2014年改革工作要點,對重點改革任務進行細化、實化、具體化。
在推動改革實踐中,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統攬全局,有效把握改革的節奏、力度,研究部署重點改革,發揮了“司令部”的核心作用;各專項小組積極組織本領域重大改革調研、改革方案制訂和改革措施推進,統籌各單位改革任務落實、責任落實,發揮了“方面軍”的統領作用。改革辦認真履行統籌協調職能,開展重大改革問題研究,督促各地區、各部門改革方案的落實,發揮了“參謀部”和“督戰隊”的促進作用。
省委、省政府領導堅持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展調查研究。王珉書記反復強調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實質,做到學必求深、做必務實、行必求遠,明確提出改革不能等、不能等改革,確保中央改革部署落實到位。李希省長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深化各項改革,為穩增長營造環境提供動力。許衛國副書記多次主持召開各市及省直部門座談會,聽取改革工作情況,分析改革形勢,實行面對面指導。為了學習借鑒外地改革經驗,各專項小組分別由省領導帶隊,到上海、廣東等地學習,借他山之石,取改革真經。同時緊密結合省情實際開展大調研,找準問題,對癥下藥,推動改革實現新突破。省直各部門普遍加強了對改革工作的領導,把改革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建立責任制度,逐項落實改革任務。省委改革領導小組及時組織督察,對改革工作盯住不放、貼身緊逼,把推動改革落實貫穿始終。
突出重點任務改革初見成效
根據省委2014年改革工作要點,各專項小組和省直部門進一步細化為378項具體改革任務。大多數改革都已按時啟動,有些領域改革邁出較大步伐,取得初步成效。
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意見》,先后取消和調整省級行政職權783項,同時強調放管結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了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積極推動“三個率先”,即率先放寬注冊資本條件,比全國提前兩個月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增市場主體3.5萬戶,增幅達到18%;率先實行縣級工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三局合一”,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率先試點營業執照、組織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大大簡化了審批手續。重點圍繞國企改革深入調研,制定了《進一步深化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更具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等方面實現了新突破。積極探索民營經濟改革試驗,鼓勵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構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省政府制定了《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集約化經營的實施意見》,全省土地流轉面積比例達到21.2%,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順利開展。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試行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和居民居住證制度。社會事業改革步伐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開始實施,鼓勵現代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并軌,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農村居民大病保險率先實現全覆蓋。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機制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更加健全。《遼寧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正式發布,生態補償機制框架初步構建。遼河保護區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初步建立環保與公安執法聯動機制。
穩妥推進民主法制領域改革。加強人大全口徑預算決算審查監督,率先對開發區財政預決算監督體制進行規范,圍繞重點改革推動制定地方法規。積極探索協商民主制度化,省政協安排8次重點協商、7次定期協商活動。強化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
文化體制改革向深度拓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活動;全面完成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完善互聯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制訂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加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和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力度。
司法和社會體制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進展。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體部署,提出法治遼寧建設新目標,探索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穩步推進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大力推進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公開等司法公開。全面推行“輕刑快辦”機制,深化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加強社會治理,推進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規范化建設。
黨的建設制度不斷完善。全面推進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扎實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形成了干部選拔任用各環節系統配套、完整閉合的制度體系。強化對干部的從嚴監督管理,制定了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責辦法;加強干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和素質能力建設。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審議通過了《省委反腐敗協調小組議事規則》;進一步完善辦案機制。完成了圍繞“兩個責任”“兩個為主”“兩個全覆蓋”問題的調研,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
鼓勵探索創新省市改革聯動
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離不開基層的探索創新實踐。各市委相應成立了改革領導機構,健全了工作體系,積極開展改革試點,形成了以改革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沈陽市十分注重改革宣傳引導,在《沈陽日報》設立“深化改革進行時”專欄,積極開展“深化改革助推振興”系列培訓。重點推出4家國有企業開展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大力推進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探索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新模式,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大連市積極推進對外貿易便利化改革,從上海自貿區可復制措施中選取5項制度開展先期試點。同時重視與副省級城市建立改革信息交流機制,拓寬改革視野。鞍山市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率先實行行政審批串聯改并聯;錦州市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和開發區機構改革;朝陽市以產業園區改革為突破口打造發展新引擎;營口市設立了金融自主創新獎勵基金;阜新市扶貧開發改革試驗區順利啟動;葫蘆島市作為審判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肯定;本溪市推行黨代表常任制、鐵嶺市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也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敢于涉險灘,必須破浪前行、砥礪前行、躬身前行,必須真刀真槍打贏攻堅戰。
全面深化改革,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