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嬌
不想當媽媽的編輯不是好作家。
在眼下這個“娘炮”和“精分”橫行的時代,這頭兒你才看到一撥兒叫嚷著打日本的純傻爺們兒,那邊你就能看到一老頭兒跌倒在小區里沒人敢扶最后死掉了,帶種不帶種的,實在是一轉臉兒就變。去年的賀歲片《私人定制》,就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馮導能開著20年前的玩笑接著把你逗樂了,也能開著豪車忽然就淚流滿面了,你還沒怎么著呢,他先把自己感動的屁滾尿流。
乍看一下,如今院線里上映的那些國產電影,跟20年前的其實沒什么質的區別,好在觀眾也還都是當年那些觀眾,依然愿意花錢去聽個廉價的笑話,看個假的不招邊兒的故事。唯一升級了的是觀眾轟笑啼哭之后學會罵娘了:喲,您拍了多爛一個戲,不指出七八九個失誤顯得我特傻。
也有例外,在中國導演的譜系之中,姜文是不能黑的。時代、媒體與他周圍的那群圈內大佬朋友們,有意無意為他塑造起了這樣一種形象。以至于很多人認為他的電影是檢驗智商的,“觀眾必須去看,看了還必須說好,不然就是智商有問題”。
其實,不是說他牛逼轟轟到了什么地步,而是他反襯出了對手們糟爛到什么程度,在一堆娘炮里有個傻大黑粗的糙老爺們兒立在那里,什么都不用說,他就贏了。贏得太容易了,他沒有大家吹的那么神乎其神。這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歡欣鼓舞的事情,在一個每次走進影院都等于自取其辱的大背景里,他能在電影里就急吼吼嚷嚷著要站著把錢給賺了,他能在人前塑造一個囂張跋扈的形象,他顯得多爺們。20年,就拍了4部電影,他的鏡頭語言總是象征與隱喻,性、女人、酒、革命與暴力。太陽,寫滿粗話的黃銅鏡子,粗糙的光,汗液,鹽分和潮濕的欲望,疲于承受卻不得違逆。有些人拼死拼活就為了顯得有點力度,而姜文卻需要克制他狼奔虎突的力度。
姜文的電影都相當生猛,不光布滿了男人味,而且布滿了動物性。他曾經有過這樣瘋狂的舉動:把自己關在斗室里寫劇本,反復修改打磨,身邊堆滿了稿紙書本和方便面;給一部電影寫很細的分鏡頭,而且勾勒出草圖;一再突破投資人的預算,不斷追加資金,拍了25萬尺膠卷,片比高達1:15,而當時國產電影的片比僅僅是1:3;把一幫半大小子弄到一個偏僻地方,穿“文革”時期的衣服,看“文革”時期的書,聽"文革"時期的歌曲……眾所周知,最后他“瘋”出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面姑娘都夠野,寧靜夠豐腴,夏雨也夠傻,里面有大段大段的幻覺,看得我們一愣一愣。
現在的姜文,已不需要如此輾轉反側,他有足夠的能力將資源聚攏。新作《一步之遙》有好的投資、好的檔期、好的演員和編劇……想想這些年來,我們在電影院里看的那些戲花的那些錢,我們也該,二話不說,給《一步之遙》點個贊,立馬high起來。
王朔說:“老姜是一個有自己態度且旗幟鮮明的人,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電影也不都是行活兒。”
有時感到悲觀,我們曾看到戲曲失勢,看到文學失勢,是不是也將看到電影失勢?但是這些又都不影響地球飛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