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義
一、看圖猜字
同學們,你們能看懂這幅圖嗎?有的小朋友可能會說,這不簡單:一個彎腰駝背的老奶奶,笑瞇瞇地看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用手扶著老奶奶走路。
沒錯。如果將這幅圖看成一個字,你能猜出來嗎?這相當有難度,告訴你吧:這是一個“孝”字。你們看,上為“老”,下為“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孩子小的時候,老人把孩子庇護在自己身下,撐起一片藍天,為他們遮風擋雨,全力使孩子們幸福、快樂成長。孩子漸漸長大了,烏鴉反哺,“子”字把“老”字整個兒背起來、支撐起來。也就是說子女照顧老人,和老人相依為命,讓他們安度晚年。
小朋友,我們從一個“孝”字,可以讀懂:為人子,應知禮,孝父母,愛姐弟。
二、讀“孝”的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從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能寫一手好文章。黃香最可貴之處不在于他的文學才華,而是他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品德。
在他9歲的時候,母親病故了。他把思念母親的心全部用在孝敬父親身上。
三伏盛夏,酷熱難當,小黃香擔心勞累一天的父親因天太熱,睡不好覺,就拿著扇子在父親床邊扇枕席。
寒冬臘月,天氣特別寒冷。黃香天天都提早上床,先睡到父親床上替父親暖被,然后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感覺暖和多了。
古往今來,孝的故事很多,同學們一定聽過《陳毅探母》的故事:
陳毅元帥的母親生病了,陳毅知道后,趕回故鄉看望。
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他看見母親換下的衣服還沒洗,就打來一盆水,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母親說:“你也五六十歲了,還替娘洗衣服。”陳毅說:“娘,快別這么說。從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給你洗洗衣服,是應該的呀!”
同學們想了解更多“孝”的故事,可以讀《二十四孝》故事。
三、讀《弟子規》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爛漫的少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父母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無私而偉大的愛。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懂得感恩,他就會樂于助人。
請同學們認真書寫“弘揚孝道”,寫的時候請注意:
弘:左右結構,左大右小,右部偏上。
揚: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收右放。
孝:上下結構,上緊下舒。
道:半包圍結構,平捺舒展。
責任編輯 張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