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陽+張浩

新聞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明確提出了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等下一階段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和任務。而在此之前出臺的國務院意見也明確指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
2014年1月16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批準了《無錫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條例》,這是國內首部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并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包括總則、入學機會、辦學條件、師資配置、學校管理、教育質量、經費保障、法律責任、附則共9章41條。該條例引起全國業內高度關注,也曾經一度引起百姓熱議。大家擔心,條例中的很多條款會不會成為紙上談兵。
2014年12月底,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市縣政府統籌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討會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在無錫召開,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達地區之一,無錫推動我國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踐被業內稱為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究竟在哪些方面具有示范意義?老百姓關心也擔心的問題是否會出現?地方立法對無錫義務教育均衡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駛向無錫的高鐵上,同行的朋友發了條“將行至一座不顯山露水的城市”的微信,不甚解。下車行走城中,于鋼筋水泥掩蓋處,仍可以發現江南水城的獨特印記,灰磚白墻,碧水紅燈,美得如同一幅畫,安靜不張揚。這才對朋友的話領悟一二。作為一個關注教育的人,少不了觀察這城的教育。
(一)
打開無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時間表時,發現其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有點出乎意料。“2008年,無錫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范區創建;2009-2011年,連續投入30億元加強改造188所相對薄弱學校;2010年,推動校長教師輪崗,五年內促進萬名教師、百名校長的交流;2013年,所轄市(縣)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國家認定;2014年,全國首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地方性法規—《無錫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條例》頒布并施行。”如此優秀的成績單,讓人覺得對于無錫教育,相逢恨晚。
行走在無錫城鄉中小學間,不時聽到一同來參觀的來自全國各地教育局局長的贊嘆。通過薄弱學校改造提升,無錫市90%以上學校達到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江陰市周莊實驗小學,雖屬鎮級小學,建筑布局已經媲美甚至超越城市小學:池塘流水,蘆葦輕搖,灰白交織的江南色,配上幾縷朱紅,格外美。抓硬件的同時,無錫教育還同時推進“校長教師交流”、“一校一品”校園特色建設,推進教育質量發展。東北塘中學,依據學校特點與自身積累,發展出“棒壘球”與“圍棋”兩大特色品牌,文武兼具,促素質發展;百年老校育紅小學,讓傳統的紙版畫和古文復活,在學生的手中煥發光彩。
(二)
無錫教育是開放的,與關注教育的市民時刻保持著互動聯系。
時下最流行的傳播方式“公共微信平臺”,無錫教育早就辦得有聲有色。關注“無錫教育”,既能看到各級政策、招考資訊、教育新聞;又能發現與公眾互動起來的“公開信”、“投票箱”。不止微信,2014年12月,《無錫教育新視訊》在無錫公交移動電視上出現,為市民了解錫城教育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新渠道。
只有獲得百姓理解,人民滿意,才能達到義務教育均衡的真正目的。這是所有無錫教育人的共識。無錫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會向社會公布“為民辦實事”項目,并且在年末公開工作成果。“改造薄弱校”連續三年都被納入項目中。有目標,才有動力;有關注,才有壓力。向民眾的坦誠公開和接受監督,換來的是自身發展的高質量和民眾反饋的高滿意度。
(三)
承載無錫教育發展的無錫教育人溫和中見力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總會存在阻力和不理解,他們選擇突破和化解。
“清理教育亂象,給無錫教育發展一個安靜的空間”是大家的心愿。首先是“公有民辦”學校問題,曾一度影響無錫教育整個生態。截至2008年,無錫“校中校”問題得到徹底清理,為當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是教師校長交流,這也一直是很多區域頭疼的難題。2010年,無錫開始按照每年15%的教師比例推動輪崗交流。“城鄉教師薪資水平一致”、“教師自由選擇交流學校”、“績效薪資外不允許隨意增加其他薪資”等系列政策規定的出臺,有效保障了教師校長交流的有序進行。五年內,全市組織15580名專任教師和608名校長的輪崗交流,無錫教育圈也因此營造出了一潭能夠常更新、有生氣的活水。
教育公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追求過程,實現“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標需要努力,需要堅持。無錫教育人深知這一點,2014年,無錫市政府出臺全國首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地方性法規《無錫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條例》,業界指出,該舉措為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構建了長效機制。
說到困難,他們很坦誠,公辦學校100%向外來務工子女開放,承擔著17萬外地孩子在無錫接受好教育的重任,財政難,但必須堅持。因為好的政策支持,教師成為無錫當地頗有吸引力的職業,教師質量越來越高了。
想必無錫教育也給無錫這個溫婉的城市打下了烙印。
(本文摘自2015年1月7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