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

科學技術的普及程度,是國民科學文化素養的重要標志,事關經濟振興、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更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江陰市顧山實驗小學是無錫市航空航天科技教育活動重點單位、科技特色學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科技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科技活動陣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孩子們插上科技的翅膀而不懈努力。
計劃先行,重在科技制度建設
學校充分認識到,加強學校的科技工作,是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斷豐富學校內涵的需要,因而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擺到學校工作的重要地位。科技工作努力做到計劃先行,學校每年初召開科技工作專題會議,認真討論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對學年工作作出整體安排,然后狠抓計劃落實,確保科技工作不走過場。為了把科技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引領師生主動地開展科技工作,學校加強科技工作的制度建設,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活動室制度》、《科技成果獎勵制度》等,以制度規范科技行為,以制度激勵和促進科技工作的開展。
學校動員全體師生積極投入到科技教育工作中來,使科技工作家喻戶曉,每位教師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科技創新的思想,成立學校科技興趣小組,加強對科技興趣小組的指導,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科技活動和科技競賽,動員教師學生撰寫科技論文。
創設濃郁的科技校園環境
1.利用宣傳陣地,營造創建氛圍。學校在明確了科技工作的目標之后,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班級板報、主題班會等陣地,擴大輿論宣傳的聲勢,營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圍,努力使科技工作深入人心,為科技工作做好思想準備。
2.打造硬環境,做到科技教育“環境化”。為使學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和發揮科技活動室的教育資源,學校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科技活動室的硬件建設,充實和完善硬件配備、網絡活動教室、科學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小小氣象站、科技畫廓等科技活動陣地。這些都為學校提供了“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活動平臺,做到科技教育“環境化”。
3.打造軟環境,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技教育“學科化”。學校科技工作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技教育“學科化”,科技教育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科學性強,各門學科不僅具有科技教育的豐富內容,而且各學科中滲透的科技教育內容既是漸進的、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抓好科技教育的學科滲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內涵,是學校開展科技教育的堅實基礎。為此,學校一方面重視科技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效滲透,以科技輔導教師為骨干,以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備課形式,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技教育的知識點,使科技教育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另一方面,學校重視各學科間科技教育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齊頭并進,相互連通進行科技教育,聯合進行科技教育滲透,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實到各科教學之中。
打造科學型教師隊伍
一流的學校既要有一流的設施,還要有一流的教師。“教師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勤于動手”的榜樣。
1.組織學習,提高認識。學校堅持不懈地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學習國家有關科技教育的法令條文,學習與科技教育相關的理論,學習其他學校的教學實踐經驗,努力轉變不適應科技教育思想的觀念,不斷鉆研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科技育人本領,激發服務學生熱情,熱愛科技教育,爭當科技教育的實踐者和探索者。
2.專家引路,培養骨干。學校積極與市內外教育專家取得聯系,經常向他們請教或邀請他們來校做學術報告,來校把脈會診,指導培養教師開展科技活動,同時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科技類進修和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了一批科技教育骨干,并擔任科技輔導員,有了這樣一批科技教育的領頭雁,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科技工作。
3.科研導航,開發科技資源。為了豐富科技內涵,整體推進學校科技工作,學校大興教學改革之風,倡導以研興校,以研促教,教科室組織教研組、備課組開展科技教育課題研究,定期進行學習、交流。學校要求全體教職工根據科技思想,圍繞科技目標,研究本崗位、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分析開發科技資源,找準突破口,制訂切實可行的科技方案,并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和所有學科的滲透。目前,一批教師在科技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學校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型的教師隊伍。
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實施科技教育的關鍵在于師生“勤于動手”,在于從實踐中體驗發展。活動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科技教育內容,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科技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科技興趣小組。多年來,學校十分重視開展小學生科技教育活動,著重開展以培養學生對科技興趣和好奇心的科技教學活動。學校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對科技活動興趣濃厚,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個性特長的科技苗子,開設了各種科技興趣小組。如:快樂科學興趣小組、環保社團、電腦機器人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氣象觀察興趣小組等。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發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2.科技讀書教育系列活動。學校把科技教育納入讀書教育系列活動,先后開展了“崇尚科學、傳播文明”、“青少年健康”、“應急救治”、“食品藥品安全教育”等讀書活動,力求使活動系列化,在普及讀書的基礎開展小論文、演講、漫畫、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推動科技教育活動,廣大學生踴躍參加,提高了讀書教育的質量。
3.校園科技節。學校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動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每位同學提供展示個性風采的舞臺,每學年11月舉辦一次校園科技節,每年5月舉辦紅豆科技周活動。在科技節期間,學校開展科技知識競賽、科技論壇,科技制作,科研成果評比,電腦繪畫大賽,科技板報及科技影視展播、網頁制作比賽、科技調查等系列活動。學校每年組織和開展春、秋兩季全校性的大規模科技航模比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4屆校級比賽,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面越來越廣,使學校的科技教育活動真正地實現了普及,達到了充分彰顯學生的自我個性,拓展科學見識,培養創新意識,增強科技能力的素質教育目的。
4.開放科技活動室。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充分發揮各科技活動室的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各類科技活動室包括科技活動室、科技閱覽室、微機室、科技畫廓、科技模型展示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放。
學校將不斷拓展科技創新活動范圍,更好地開展創新教育工作,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人人愛科技、人人愛創造”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