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靜李俊毅/文
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門的建設路徑探析
●田麗靜*李俊毅*/文
檢察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本輪司法改革的去行政化,使辦案回歸司法活動本身的目標,在先行檢察機關7個司法改革試點省份的方案中,均探索實施減少行政層級和行政人員編制,實行扁平化管理,確立主任檢察官、承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具體思路。在這個改革大背景下,原本正在各地蓬勃發展或擬將獨立設立的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門(以下簡稱未檢部門)遭遇了冰凍,擬將被“大部制”、“大刑檢”構想合并或撤銷。這種改革方案降低了未檢專業化能力,忽略了未檢社會化職能,影響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整體框架的建設,亟需予以重視。
修改后《刑事訴訟法》確立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特別程序,強調了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承認了涉案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區別對待。區別對待具體涉及“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及“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的貫徹實施,涉及各類有關心理幫教、社會調查、附條件不起訴、監督考察等特殊制度的具體落實,涉及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有關心理學、教育學、犯罪學、社會學的未檢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這些獨具特色的未檢制度均需要專業的未檢人員來操作,需要打造一支自上而下的專業未檢團隊,簡單的扁平制主任檢察官制度顯然無法貫徹落實法律的要求,反而會造成目前已取得的未檢專業化程度倒退。
辦理好未成年人案件,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未成年人能順利回歸社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對社會有益的個體。這需要承辦人員在辦好基本案件事實的前提下,大量向案外工作轉移,向社會工作延伸,努力創造一個適合其回歸社會的良好環境和條件。這往往需要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如教育培訓、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慈善救助、共青團、婦聯、未保委、關工委等)進行對接,與社會組織(如學校、社區、村委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心理咨詢機構等)建立聯系,尤其是一些特殊制度的具體落實(如合適成年人選聘、觀護場所選擇、幫教效果評估、委托異地調查等),更需要開展跨區域合作。這些千頭萬緒的工作,必須通過未檢專業機構持續的牽頭、引導、推動,才可能逐步建立起未成年人司法程序案外工作由專業社會組織外協辦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而這些工作顯然并不都適合由主任檢察官、承辦檢察官來承擔。
統觀美國、日本等世界發達國家,未成年人法已經脫離了一般刑事法律的范疇而自成體系。其不僅包括刑事案件的辦理,還涉及民事、婚姻家庭、教育和勞動等領域。目前,我國現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已經涵蓋了除刑事法外的諸多內容。這表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一種全方位和綜合化的保護,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也必將具有多重屬性,最終走向獨立的特殊部門法。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檢察機關的未檢業務承擔著重要的起承轉合作用,在未來案件辦理及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如將已經發展起來的未檢部門再重新回歸到未檢獨立之前的局面,將無利于檢察機關的價值體現。
根據某中部省份統計,在涉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90%以上,父母離異、家庭缺失的未成年人占到60%以上。未成年人案件背后從來都不僅僅是案件,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今中國,在未成年人僅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而嚴重缺失社會教育的現實中,檢察機關未檢部門承擔的不起訴幫教、心理幫扶、合適成年人陪伴等社會教育的職能,已成為未成年人接受正常教育途徑的最后一道墻。教育、感化、挽救的成功,使更多的未成年人經過評估,進行不起訴處理,降低了非正常監獄改造帶來的陰影,順利回歸社會。
檢察機關做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社會管理中承擔更多的社會職能,發揮更大的價值。新一輪的司法改革目標是去行政化,而不是去社會化,是讓辦案活動回歸司法屬性本身,而不是盲目合并相關部門,使承辦檢察官僅僅成為一個辦理案件的工匠。在以后的司法改革中,應當持續并加強未檢部門的建設,使未檢部門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發揮更大的作用。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人民檢察院[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