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自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央持續加碼穩增長,財政、貨幣政策齊上陣,投資、消費雙促進,改革、創新同驅動,并派出督查組對各地穩增長政策落實情況開展重點督查,政策措施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宏觀經濟出現企穩向好勢頭,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0%,總體表現好于此前預期。
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同時要看到的是,經濟回穩的基礎還不牢固,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還較多,經濟運行正處于筑底企穩的關鍵期,需要各方面的積極主動作為,尤其需要強化政策落實不松懈,確保經濟回穩勢頭得到鞏固。為此,李克強總理在最近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指出:“要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項目落實,頂住下行壓力、增強發展動力,鞏固經濟趨穩向好勢頭。”
除中央層面積極部署穩增長政策外,地方版的穩增長措施也是密集發力,縱觀各省政策清單,既有規定動作又有自選動作,既有傳統手法也有創新亮點,重點聚焦在以下領域:
一是加碼投資提振信心。穩定并加快投資是短時間內穩定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手段,針對近期因投資增長放緩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重大項目投資成為各省穩增長政策的“標配”,不少省份都提出了非常詳細具體的投資目標,浙江提出前三季度提前完成全年開工率,廣西把投資進度細化到了每個季度節點。面對政府投資缺錢的制約,各省把加快投資的著力點放在解決資金瓶頸上,如大力推廣PPP項目的實施,通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積極開展銀項對接、設立基建投資基金、推動地方債務置換等一系列舉措,力爭盡快啟動更多投資項目。在如此大力度的推動下,下半年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勢頭有望遏制。
二是房地產市場被寄予厚望。3月30日鼓勵剛性需求與改善性需求的房地產政策落地,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房地產市場銷售回暖,放松房地產政策也再次成為應對經濟增長下滑的重要砝碼,浙江以及安徽、甘肅等省份都專門出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浙江提出了包括特定對象購房補貼、調整普通商品房認定標準、完善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等多項實實在在的舉措,但由于前期商品房庫存積壓較多,希冀回到前些年紅火局面的可能性不大,房地產市場分化發展的現象會更趨明顯。
三是真金白銀助推創業創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針對創業創新的定向扶持一直是本輪宏觀調控的重點,各省針對創業創新的政策最多、含金量也最高,如江西、云南、河南等省都安排了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培育各類創業創新。浙江省支持創業創新的力度也不小,安排2億元財政科技經費用于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安排3億元資金用于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向全省發放1億元“創新券”。當創業創新接續成為新引擎,脫離轉型升級“成長之痛”也將為時不遠。
四是深挖潛能培育新增長點。新增長點的培育將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方面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是新常態下實現動力轉換和結構優化的重要抓手。多個省份針對“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出臺了地方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實施路徑。浙江提出在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加快發展七大產業、創建特色小鎮、新型城市化等方面培育新增長點。
五是強化服務優化環境。除了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外,良好的發展環境也是穩增長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方面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繼續大力度下放行政審批權限,簡化審批流程;另一方面以清稅降費為重點繼續減輕企業負擔,如廣東省出臺的《關于財政支持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為企業減負約380億元。
當前既是經濟企穩筑底的關鍵期,更是新舊增長動力轉換的轉折點,必須高度重視穩定當前增長與推動長遠發展的結合,在穩固投資、消費等傳統動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新動力的培育,積蓄新的經濟發展動能,以期盡快度過轉型升級陣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