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暢
信息惠民的“浙江樣本”
袁暢
2014年初,國家對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做出了重要任務部署,杭州、嘉興、溫州三市獲批建設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經過近一年的試點建設,浙江三個試點城市按照國家信息惠民工作的總體部署,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實現跨部門信息協同共享為抓手,在推進信息惠民建設上保障有力、共享有效、成效顯著、特色鮮明,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組織保障和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試點城市建立起了“一把手”領導負責制,成立由多個相關部門共同組成的信息惠民工作組,將信息惠民工程納入城市的信息化重要戰略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并制定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組建了由專業咨詢機構、科研院所、企業界專業人士等構成的信息惠民專家組,指導惠民工程實施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試點城市先后制定出臺了政務信息共享管理辦法,開展了數據開放共享政策的積極探索。在行政審批及管理流程優化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其中,嘉興市先后印發行政審批及管理流程優化相關政策文件3項,有效提升和優化了相關政策環境。
資金投入和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試點城市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的多元化信息惠民資金投入機制,在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代建代維、政府購買服務、社會資本參與投入等多種投資模式,建立了可持續的資金保障長效機制。試點城市探索建立信息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設、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測評、信息安全應急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均有明顯成效。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信息惠民工程有效推動了人口、法人、地理空間等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動跨部門、跨層級業務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例如,杭州市構建了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的基礎平臺,溫州市建成了全市實有人口數據庫,嘉興市在醫療、教育、社保等多個領域采用PPP模式與大數據挖掘公司和軟件開發公司合作,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
信息共享配套支撐能力得到增強。試點城市先后制定了信息共享管理辦法,同時完善了信息共享標準規范,一方面積極采納國家、行業標準,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地方行業規范。開展信息共享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省級政務服務網建設要求,建成了市級層面統一的政務資源交換共享平臺。
惠民服務形式實現多渠道拓寬。惠民服務便捷性得到了提升,建立行政服務大廳、網絡辦事大廳、熱線電話服務、移動終端APP辦理等,實現“一站式”服務、“一條龍”服務、“一卡通”服務,不斷拓展多渠道服務的便捷性。同時,惠民服務向基層不斷延伸,建立起省、市、縣(區)、社區等多層級服務網絡,在醫療、就業、教育、安全等多個領域推動公共服務事項和社會信息服務事項權限下放。
在試點建設過程中也暴露出信息資源應用“縱強橫弱”,存在“信息孤島”,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足,信息化人才和技術支撐服務不足等問題。下一步建議:一是創新信息惠民建設機制。試點城市應順應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發展需求,進一步理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體制機制,開展更高效、實效組織架構創新,健全各相關委辦局聯席會議制度,推進政府管理服務流程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二是加快信息資源歸集共享。試點城市應盡快統一數據標準,突破部門界限和體制性障礙,打破“信息孤島”格局,加大政務信息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力度,逐步拓寬開放領域和內容。三是突出重大項目工程建設。按照國家信息惠民建設目標和九大領域項目建設要求,進一步做好信息惠民項目謀劃和梳理,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做好項目建設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保障。四是強化信息惠民工作的績效考評。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惠民建設績效評估機制,形成定期跟蹤、測評和反饋機制,加強政府投資信息惠民項目的評估和監督考核,探索建立網絡信息公開考核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動以評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