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 銘
童裝新國標頒布 嬰幼兒保障升級
● 吳 銘
大裙擺的紗紗裙、鮮艷可愛的T恤、大方帥氣的運動服……六一兒童節到了,不少家長已著手為孩子挑選禮物,童裝自然是重點選擇對象之一。不過,比起越來越時尚、美觀的設計,父母們更關心的是童裝的安全和健康問題。因為,大到整件服裝設計,小到一??圩?、一根拉鏈甚至一個線頭,都有可能給童裝增加危險因素,從而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
近日,我國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出臺,該標準在現有的紡織安全標準基礎上,對童裝的安全性能進行了全面升級。
《規范》對童裝的安全性能進行了全面規范,有助于引導生產企業提高童裝的安全與質量,保護嬰幼兒及兒童健康安全。
在《規范》中,童裝產品進行分類,有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著的嬰幼兒紡織產品,及適用于3歲以上、14歲及以下兒童穿著的兒童紡織產品。根據《規范》,按安全要求把童裝安全技術類別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最佳,B類次之,C類是基本要求。綜合《規范》信息,標準對嬰幼兒紡織產品,提出應符合A類要求,對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要求至少符合B類標準;對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要求至少應符合C類標準。
《規范》的技術規范包括化學安全,增加了6種增塑劑和鉛、鎘2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機械安全,對童裝頭頸、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繩帶作出詳細規定,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紡織附件應具有一定的抗拉強力,要求沒有銳利尖端和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童裝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安全類別,嬰幼兒紡織產品還應特別注明“嬰幼兒用品”字樣。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以后可根據使用說明上標明的安全類別作為選購標準。
“標準剛到,相信很多企業都還沒反應過來。”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白云認為,《規范》有利于童裝生產安全技術標準的提高,也有助于童裝產品出口,以更嚴的標準應對出口市場的貿易壁壘。
事實也正是如此。國家標準委向媒體透露,《規范》在化學安全方面增加了6種增塑劑和鉛、鎘2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這些要求等同歐盟標準,高于美國標準。
2016年6月1日起,《規范》作為強制性標準正式實施??梢灶A見,《規范》以國內首部嬰幼兒和兒童紡織產品強制性標準出臺,將對童裝產業和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白云說,很多企業要去適應新標準,比如用料、技術、設計甚至生產線,都很可能作出調整。
為此,國家標準委方面向媒體披露,為了保證市場的順利過渡,設置了兩年過渡期。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說,設置過渡期的原因是因為該標準大幅提高了對嬰童紡織產品的要求,企業需要一定時間完成技術改造與升級。同時紡織產品為反季生產產品,生產、銷售周期較長,消化庫存需要一定的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過渡期為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對2016年6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產品,可以繼續銷售,檢測機構按照企業所執行的標準進行檢測;2018年6月1日起,市場上的所有相關產品要求必須符合標準。
白云進一步分析指出,過渡期后童裝產品不得被檢出違反《規范》的要求,否則肯定有不輕的處罰。
事實上,在質監部門對服裝企業抽查發現,問題大多出在使用說明(標識)不合格上。去年浙江省質監局一份監督抽查報告顯示,浙江企業生產的專供網上銷售的兒童服裝,有三成多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使用說明(標識)、纖維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pH值等項目。
質監專家介紹,按照要求標識一般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和規格、產品質量等級等,若不規范將無法真實體現其產品質量。
“新標準對使用說明上強制性規定,將有利于消費者在購買童裝時明白消費?!庇嘘P人士對此表示。
在業內看來,作為我國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童裝)的強制性國家標準,新標的發布必將對整個童裝市場帶來深刻影響。
“對品牌企業沖擊會小很多,非品牌企業將會壓力很大。”這是童裝品牌“鉛筆俱樂部”董事總經理裴厲對《規范》的看法。
如今,我國童裝產業的發展迅速,涌現了大批知名品牌,占據了不小的國內市場份額。白云認為,由于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對工藝、技術等方面升級,必然會帶來一定的行業洗牌,一批小企業可能因此退出市場。
“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強制性標準出來,”裴厲認為,國內童裝市場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不能容忍化學元素含量超標等問題,企業必須去適應這個趨勢。媒體公開報道顯示,2015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將高達2000億元,未來20年童裝產業前景可觀。
至于家長們關心的價格問題,業內稱,由于新標對今后童裝的生產要求更加嚴格,或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和檢測費用,但是服裝價格又受競爭、原材料等多重因素影響,所以尚無法斷定終端市場會因此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