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玲
?
大數據時代中醫藥期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吳俊玲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在大數據時代,中醫藥期刊作為交流和傳遞中醫藥情報信息主要渠道,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肩負重要責任的中醫藥期刊,一定要把握住這次變革良機,關注熱點研究,突出中醫特色;提高編輯素質,提升期刊質量;完善數字出版,改變組稿模式;建立行業自評體系;吸引優質稿源,培養優秀作者;加強學術論壇活動,提供交流傳播平臺,共享醫藥信息資源,在大數據時代變革中有所作為。
大數據;中醫藥;期刊;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正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說道,“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大數據正帶來一場生活、工作和思維的大變革”[1]1。隨著這場信息社會“哥白尼式革命”時代的到來,作為交流和傳遞中醫藥情報信息主要渠道的中醫藥期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中醫是具有獨特系統理論的傳統醫學,幾千年來一直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中醫藥在發展的同時也深受沖擊,中醫療效評價嚴重西化,在定量化、標準化過程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中醫藥期刊是研究中醫文化的重要載體,匯集了中醫名家的寶貴經驗和發展思路,反映了中醫教學、科研、臨床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是中醫研究人員開展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水平的重要媒介。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沖擊、行業發展的限制、期刊種類數量的激增、期刊評價西化等因素,導致中醫藥期刊遭遇了發展瓶頸。全國科技期刊學術會議交流或培訓的各類排行榜、精品優秀排名中,鮮有中醫類期刊,偶有幾種,也是有關中藥研究。不論是中醫期刊評價還是學術評價,都過度依賴從事量化評價的機構,期刊優劣也被各種排行榜取代,而這其中又缺失了同行專業評委的評價。
由于SCI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越發受到重視,科研人員開始用英文寫作,并且以發表在國外期刊為榮。面對SCI要求的影響因子、被引頻次等量化指標,中醫藥期刊只能望其項背。對SCI的狂熱追求,使科研人員和機構越來越看輕國內期刊,中醫藥期刊備受沖擊。大量期刊競相創辦英文版,以進入SCI收錄為辦刊目標,一旦進入SCI就意味著領先國內同行,“走向國際了”,身價倍增。但中醫藥期刊的質量怎能是SCI說了算?!應該承認的是,對SCI論文或SCI期刊的追逐,確實鼓勵了大量科研人員發揮潛能、刻苦鉆研,但同時助長了不良風氣,出現了很多學術不端和學術造假行為。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期刊,不讀、不引用國內論文,甚至引用發表在國外期刊的中醫理論文章,對國內期刊發展相當不利;同時,這樣引導科研人員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寫英文文章,爭相在國外期刊上發表,導致新經驗、新成果嚴重外流。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中藥課題論文,必須要發在SCI收錄期刊,這就迫使科研人員將最有價值的研究結果最先投稿到國外期刊,剩余不太重要的才考慮投國內期刊,長期如此循環,國內期刊越來越沒有好論文,愈來愈沒法與國際期刊競爭,使國內中醫藥期刊學術影響力受到嚴重影響。
大數據的特點表現在“更多: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更雜: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更好: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1]1。中醫的特征和優勢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強調統一性、關聯性和功能性。大數據與中醫藥信息有極高的相似性,中醫藥信息特征與大數據的特點更加契合,這是發展中醫藥的最佳良機,中醫要利用現代新技術手段為自身發展服務,大數據技術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人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醫療信息,擁有更先進的醫學技術手段,但與此同時,各類數據信息公開暴露于外,有可能威脅到國家秘密和人身安全,所以大數據也是一把“雙刃劍”。隨著人們越來越了解大數據的問題和缺陷,只能改變原有慣例來適應這種沖擊,建立新的規范準則,提高保密意識和保密責任,讓保護隱私的責任轉移到使用者身上,讓他們更負責任地使用大數據。中醫藥期刊面臨競爭環境透明化、傳統秘方和隱私泄密、紙質古籍使用率下降、數據客觀真實性等挑戰。因此,大數據給中醫藥期刊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
2.1 關注熱點研究,突出中醫特色
大數據時代,各種醫藥信息產出數量均成倍增長,研究人員應在浩如煙海、紛繁復雜的醫藥數據中擷取有用的信息。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面對海量中醫藥信息,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取決于對大數據的收集、處理,這是目前要做的最關鍵的復雜工程,也是中醫藥研究領域的最新熱點。劉保延等在2014年12月成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負責日常事務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醫藥項目辦公室亦同時成立。該中心將盡快完成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的人員、設備和技術整合,構建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中醫藥數據支撐平臺與管理服務共享體系,擔負起國家級中醫藥數據中心的責任。可以想見,隨著中醫藥特色的大數據不斷開發,中醫藥治未病、保健養生、整體觀念、系統論等專業優勢必將有所創新和突破。中醫藥期刊刊載原創性研究成果,必須要突出中醫學術特色和學科優勢,這是中醫藥期刊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2-3]。
2.2 提升期刊質量,提高編輯素質
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巨大、種類繁多、價值密度較低,中醫藥期刊編輯必須要具備超強的信息能力,從中找到所需信息。這就要求編輯樹立大數據時代編輯理念,有較高學術素養和較強的辨別能力,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扎實的信息知識、良好的信息渠道。尤其是青年編輯,不僅要求具備醫療系統相關專業知識,還要熟練運用計算機系統,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適應新時代對期刊編輯的新要求。中醫藥期刊編輯應密切關注中醫藥數字化信息,時刻探索學習形成中醫藥大數據的具體操作技術、研究方法,能夠既懂中醫藥,又擅長中醫相關知識信息數據采集、分析,做一名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智能編輯”,做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
2.3 完善數字出版,改變組稿模式
數字化出版是中醫藥期刊的必由之路。中醫古醫籍數字化、數據化與知識庫工程已初具規模。大量病歷資料、臨床方藥、名醫經驗、實驗研究也正逐漸實現數據化。隨著文獻載體和傳播途徑數字化,中醫藥期刊大多使用了采編系統,利用計算機軟件系統對來稿進行“預處理”,自動評估重合率、一稿多投等,直接檢測出來稿抄襲、重復發表等學術不端現象,減少了編輯的無效勞動。隨著采編系統的應用,根據檢測結果可以把握文章創新點,稿件內容反復退修,基礎質量有所提高。期刊編輯應主動了解讀者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與名中醫藥專家及頂級實驗室保持密切聯系,掌握本專業最新研究進展,預測本領域的發展前景,對作者和讀者下一步的科研方向進行指引。
2.4 建立行業自評體系
大數據強調“一切數據平等”的理念,因此必然會弱化原有核心期刊體系,需要建立起新的期刊評價體系。中醫有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了無法計數的中醫經典方,而SCI、EI缺乏中醫藥專家對論文進行同行評議,論文沒有發表在SCI、EI收錄期刊,不能說明其內容學術價值不高。所以,有必要建立中醫藥核心期刊評價體系,評選出本行業的特色期刊、精品期刊。唯有此,中醫藥期刊才可以理直氣壯地發揮中醫自身特色,自信地走自己的路!
2.5 吸引優質稿源,培養優秀作者
由于中醫藥期刊影響因子普遍不高,國際影響力低,優質稿件大多涌向SCI期刊。要想吸引高質量稿件,必須要和那些專業領域內優秀專家或經常發表佳作的優秀作者密切聯系,常書信交流、電話聯系,或使用新的交流方式如建立QQ聊天室、微信圈等,為他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供他們急需的最新信息,給出及時的建議和思路,以培養優秀作者。這樣可激發中醫藥研究人員的熱情,留住優質稿件,同時為中醫藥發展做出切實的貢獻。
2.6 加強學術論壇活動
大數據時代更需要交流,通過開展學術會議或高層論壇,互通信息,開闊思路,取長補短,獲得新知識、新觀念,掌握新技術、新能力。了解中醫藥最新研究進展和方向,及時報道和傳播,不僅能提高期刊的關注度,而且為中醫藥學術交流傳播提供更好的平臺,從而提高中醫藥期刊的學術水平,提升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努力推出精品特色期刊,真正實現與國際接軌。
總之,大數據在中醫藥領域才剛剛起步,如果收集到了海量數據,卻不能進行有效地分析處理,那這些數據就是死的,無法從中提取有用信息。肩負重要責任的中醫藥期刊,一定要把握住這次變革良機,爭取在大數據變革時代有所作為。
[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熊斌,李漢鑫.中醫藥期刊:黑暗中尋找光明[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6(1):59-62.
[3] 高榮慧.科技期刊出版轉型中要重視內容的“科技屬性”[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6):53-56.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CM Periodicals in Big Data Era
WU Jun-l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As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exchange and transmission of TCM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in big data era, TCM periodicals have been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houldering such significant duty, TCM periodicals should catch the opportunity for revolution, focus on the hottest researches, and highlight TCM features. The quality of editors and periodicals should be improved; Digital publishing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solicit contribution mode should be changed; Industry self-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rticles with high quality should be attracted and excellent authors should be trained; Academic forum activiti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a purpose to shar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 the mentioned above can help TCM periodicals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big data era.
big data; TCM; periodical; opportunity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9
(2015-02-26;編輯:季巍巍)
山東中醫藥大學“名科工程”項目(ZYDXW201310)
吳俊玲,副編審,研究方向為中醫藥期刊文字規范與翻譯。E-mail: junlingwu2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