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若干原則思考

2015-01-30 15:43:40程新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 2015年1期
關鍵詞:中醫藥

程新

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安徽 合肥 230038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若干原則思考

程新

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安徽 合肥 230038

中醫藥古籍具有學術和歷史文化的雙重價值,數字化是保存、整理和利用中醫藥古籍的有效方法。近年來,中醫藥發展受到高度重視,而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卻進入了發展緩慢的瓶頸期,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主要問題即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原則問題。本文論述了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應遵從的9個原則: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共建共享、標準化、可持續發展、保真、整理、圖文對照、技術服務于內容。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原則;思考

中醫藥是我國獨具特色的衛生資源,大量的中醫藥古籍承載著中醫藥學數千年來積累的豐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具有學術和歷史文化的雙重價值。對中醫藥古籍既要有效保護,又要便于傳播,更要充分利用;既要保持優良傳統,又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潮流。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保存、整理和利用中醫藥古籍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中醫藥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并寄予厚望,中醫藥事業發展一次次被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來部署。與此同時,我國大陸地區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古籍數字化經過迅猛發展后,近幾年進入了發展緩慢的瓶頸期,或者說處于化蛹為蝶的關鍵之期。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審視、認真梳理、深入思考,筆者認為首先需要考慮的即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原則問題。

按照《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原則”指“說話、行事所依據的準則。”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的原則,即是進行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時所依據的準則。在有關研究中,學者從不同側面提出過實用性原則、保真原則、整理原則、標準化原則、共建共享原則等,對古籍數字化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筆者以為,對于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的原則,我們可著重從以下9個方面來進行思考與探討。

1 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原則

1.1 解決藏與用的矛盾

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原則也可稱為實用性原則。中醫藥古籍數字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古籍“藏”與“用”的突出矛盾,或者說要在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這一矛盾中尋求一條合適之路。既能有效地保護古籍原典,努力使其作為文物“永不消失”;又能使古籍的文獻價值,即原文圖像、全文文本等能為越來越多的用戶方便利用。

1.2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其所形成的系列產品,如古籍書目庫、版本圖像庫、全文文本庫、相關知識庫等,不僅要具有數字化的圖文存儲,還要具備多種支持功能,如基于超鏈接設計的瀏覽閱讀功能、強大的檢索功能、必要的研究輔助工具等,以充分發揮數字化的優勢,盡可能適應古籍管理者、專業研究者、一般閱讀者等不同類型讀者的多種層次需求。

1.3 注意保護古籍原典

在數字化過程中要注意對古籍原典的保護。古籍數字化產品的質量與其所使用的原典或底本是密不可分的,古籍數字化產品取代不了原典。作為數字化的基礎,中醫藥古籍原典具有不可再生性,其中不少是國家珍貴的文物。在數字化過程中,既要防止因缺乏整體規劃或操作中考慮不周,對同一部古籍多次進行數字化掃描;也要防止出于某種利益考慮,追求模數轉換的效率與效益,從而可能在多個環節造成古籍原典永久性傷害[1]。

2 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原則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是中醫藥古籍保護、中醫藥文獻利用、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也是一項艱巨而龐大的系統工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不僅要符合普通古籍數字化的特點與要求,由于其獨特價值,其數字化過程還會更加復雜、要求更高。不僅有技術問題,更多的可能是思想認識、組織協調等非技術問題,需要充分認識到其長期性與復雜性。理想的數據庫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做好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又要明確階段任務、做好分步實施。

2.1 統一規劃

這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成功的關鍵與前提條件。對于全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筆者以為,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牽頭成立全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領導小組,協調相關部門和地方,制定相應政策,協調中醫藥及相關古籍資源,保障任務落實。同時,成立全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專家委員會,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等專業機構多方面的相關專家(如中醫藥、文獻、信息技術、圖書情報等)組成,負責制定技術方案,提供決策支持,明確任務分工,具體指導數字化建設。可參考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形成長效發展機制與有效實施模式。在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新安醫學古籍數據庫建設中,專家組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2 分步實施

這是實現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的基礎與必然要求。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既有迫切的要求,又難以在短期內全部實現。為此,必須按照階段任務,分步實施,保質保量穩步有序推進。例如,先做較簡單的書目庫,再做初步標引與分類的圖像庫,然后做進行深度標引與分類的全文本庫,最后做相關知識庫,并豐富數據庫的研究與應用功能等。也可考慮先做基本中醫藥古籍,再做其他中醫藥古籍,再做相關古籍等。先易后難,逐步推進,既能較快形成階段性成果滿足當前急需,又可作為后續工作基礎,并提供合作經驗。建設全國性中醫藥古籍數據庫,還應考慮同一標準與平臺下異地同步或分步進行,分工協作,并利于發揮各自優勢。

3 共建共享原則

無論是地方性中醫藥古籍數據庫,還是全國性專題數據庫,均無法涵蓋全面。因為中醫藥古籍之理法方藥及多科內容等往往融合為一體,很難截然分開。同時,由于中醫藥古籍種類已基本確定(按《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所載,全國150個圖書館、博物館館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醫藥圖書為13 455種,其中有部分不屬于古籍;若加上港澳臺及流落國外的中醫藥古籍,估計總種類不會超過此數),使得建立全國性綜合性古醫籍平臺與數據庫(可分為若干專題)既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但由于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資源分布不同等原因,使之成為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單個機構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勝任的,必須要進行全國性協作,共同參與建設。

資源過少、規模過小的數據庫作用很有限,費效比太低,甚至成為擺設、為建庫而建設。整合多庫后作用大大增強,功能得以豐富與拓展,從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各地區、各系統要統一協作、共同開發、資源共建、成果共享,這樣可避免重復開發,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發揮綜合優勢,建立起良好的資源和服務保障體系。在共建的基礎上,共享包括書目元數據信息、數字文獻資源(原文圖像、全文文本)、整理與研究成果、檢索軟件與系統平臺等[2]。共享的前提是共建,而共建的基礎是統一標準。

4 標準化原則

目前制約古籍數字化發展和資源共享的最大問題就是標準和規范問題。因此,在數據庫規劃設計之初,就應重視標準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建設成果,盡可能采用通用或公認的標準規范。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建設的協作與協調統一、技術合作,乃至產品質量保障、數據資源共享等,均離不開標準化這一基礎。從中醫藥古籍數字化來看,特別要完善以下5個方面的標準。

4.1 版本選擇標準

這是數字化的基礎和保障質量的關鍵。要充分利用古籍普查成果,由專家組進行選擇和比較,確定公認的善本做底本,必要時同一種古籍可選擇兩個乃至多個版本。如,《本草綱目》版本一祖三系,金陵本已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江西本、杭州本、合肥本各具特色。又如,中國古代本草著作中流傳最廣、翻印次數最多的《本草備要》,既有康熙二十二年汪昂還讀齋初刻本(由鄭金生教授從日本復制回國),又有康熙三十三年汪昂親自增訂后的還讀齋刻本。要明確標示版本來源與依據,以便在此基礎上做好后續整理等工作。

4.2 元數據著錄標準

以元數據為基礎進行書目著錄,形成相應的檢索系統。制定和完善《古籍元數據標準》,以元數據對古籍信息進行描述,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數字化產品的互操作及數據共享。2003年底正式啟動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 CALIS)漢語文古籍聯機編目系統在這個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其古籍聯合目錄系統是CALIS聯合目錄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值得借鑒。

4.3 存儲標準

4.3.1 漢字存儲 采用統一的字符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在古籍數字化中最常用的、也是較理想的是Unicode字符集。作為計算機科學領域里的一項業界標準,目前,Unicode的最新版本7.0已收入超過十萬個字符。通過對古籍漢字中的異體字、通假字、避諱字、冷僻字、訛字等進行規范統一處理,使不同的語言平臺之間形成共同的編碼系統[3]。

4.3.2 文件格式 目前數字化古籍存儲的格式種類繁多,較常見的有doc、html、txt,還有abm、ebk、edb、epub、exe、pdf、pdg、wdl等,難以互相兼容,因此,必須研究建立國家或行業標準,形成統一的文件存儲格式,實現數字資源共享。

4.4 系統標準

包括數據庫系統可靠性、易用性、存取方便性及系統功能性等方面[4]。必須盡可能采用國際、國內通用的標準,支持多種軟硬件平臺與操作系統,可構成多層次的數據集成體系,能聚合多個內容對象,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對象進行靈活組合,并且能兼容多種不同形式的數據結構。要具備可擴展的靈活存儲機制和多種發布形式,在確保安全控制的基礎上,還應該充分考慮系統的互操作性和開放性。

4.5 標引標準

鑒于中醫藥古籍在當前中醫藥臨床、教學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智能檢索、數據挖掘等技術充分揭示其潛在的學術價值,既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的重點,也是發揮計算機與數據庫優勢之所在。但其前提是確定標引標準,做好數據標引工作。在統一標引方面,中醫藥領域由于前期工作扎實,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4.5.1 分類標引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薛清錄教授主編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2007年版)是在 1958年《中醫圖書聯合目錄》和1991年《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的基礎上,包括中醫藥高校在內的全國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共同參與形成的。其對中醫藥古籍12大類65個二級類目及若干三級類目的分類體系,充分考慮了現存中醫藥古籍的實際,為業界所公認,可作為中醫藥古籍分類標引之標準。同時,考慮到《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是我國圖書情報單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綜合性的分類法,為更多的人所熟悉,并可有效接軌現代醫學乃至現代科學,故可以之作為輔助分類標引標準,并存互用。

4.5.2 主題標引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吳蘭成教授主編的《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2008年版)是在1987年《中醫藥學主題詞表》和1996年《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基礎上形成的,為國內外第一部被中醫藥學及醫學信息界廣泛采用的專業主題詞表,以其科學性、適用性以及與《醫學主題詞表》(MeSH)的兼容性獲得好評,可作為中醫藥古籍主題標引的標準。同時,考慮到MeSH詞表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制的目前最權威最常用的標準醫學主題詞表,為便于與現代醫學接軌,故可以之作為輔助主題標引標準,并存互用。

此外,中醫藥古籍還有一些特殊的標引方法,如理法方藥、古籍圖像標識等,也要加強研究并逐步規范。

5 可持續發展原則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建設,尤其是數據庫的完善與深度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這樣一個功在當代、嘉惠后世的文化工程,必須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5.1 政府主導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既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文化、教育、衛生、科學研究等多方面受益的公益事業。其建設模式最好是國家行為,應由政府主導,制定政策、投入經費、協調各方,實行宏觀管理,為其高效實施、有效運行與長遠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5.2 多方主體合作

在政府主導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建設各相關利益主體之間通過互利互惠、促進共同發展的機制與制度建設,結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推進古籍數字化工程的可持續發展[1]。即以圖書館為主體的文獻部門提供文獻資源,中醫藥教學科研與臨床及文獻研究機構提供內容專家,信息技術公司提供技術專家,共同組織成立一個中醫藥古籍數字化聯合體,聯合協作開發數字化產品,重點實施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公益性項目建設。這個多元化主體之間隱含了古籍數字化工作的三種性質,既具有古籍保護的公益性質,又有古籍學術利用的研究性質,還具有古籍資源開發的商業性質[2]。

5.3 引入市場機制

在上述學界與業界各方聯合開發中醫藥數字化主產品的同時,利用聯合體的自身優勢,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大商品化的古籍數字化衍生產品開發,即進行適度商業化[5],這樣可為古籍數字化帶來較大的贏利空間,促使數字化建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從而充分調動各方工作積極性,為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

5.4 加強境外合作

近年來古籍數字化國際合作項目逐步增多,古籍數字信息的回流,進一步充實了文獻資源量,特別是給古籍數字化工作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超前的理念與豐富的管理經驗,同時也擴大了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通過與港澳臺地區,日韓、歐美等國的跨境與跨行業合作,以我們的資源優勢,與境外的技術優勢與管理經驗形成優勢互補,對古籍數字化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在合作中要注意文獻資源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5.5 版權保護

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產品不同于一般圖書的數字出版,不僅要考慮中醫藥古籍學術價值的發掘、中醫藥古籍的普及推廣、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同時還要認真考慮開發的成本和開發者的積極性,畢竟這些數字化產品是大批工作人員對古籍進行篩選、著錄、掃描、錄入、校勘、整理等一系列艱苦工作的成果[6]。2012 年9月中華書局訴某公司“二十五史”侵權案獲法院支持,對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具有積極意義。2014年10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又播出了某網絡文庫侵權案。這表明政府加大了對數字化中醫藥古籍市場的監管力度,版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從法律上保證了中醫藥古籍數字化事業的順利開展。

5.6 應用推廣與日常運維

要加強對古籍數字化產品的宣傳推廣,不僅是衍生產品的商業推廣,更需要由聯合主體各方分別著重面對三類重點讀者(用戶),即大眾用戶、專門讀者、專業研究者提供使用或試用。這一工作可與專業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密切結合,與醫療(臨床)工作、衛生事業及信息化工作相結合。同時,要成立常設的專門機構,負責數字系統與平臺持續穩定運行與維護,及時解決日常使用中的各種問題,并注意收集反饋意見,經專家組研究后及時或定期修改完善數據庫。

6 保真原則

古籍數字化從本質上說就是對古籍的一種整理,只不過是整理的手段、成果的形式與傳統有別而已,必須遵循古籍整理的基本原則。中醫藥古籍不僅具有文獻學術價值,還具有歷史文物價值,因此在數字化過程中除了進行再生性保護,還應注重對其進行原生性保護,這就要求在進行再生性保護的“復制轉移”過程中必須努力保持其原貌,此即保真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對古籍進行圖像處理時,除載體外應完整保留全部信息,使數字化產品在版本特征、刊印形式等方面保持與原典的一致性。同時,對載體也需作詳細描述與全面記錄,從而使數字化中醫藥古籍產品具有重現作為歷史文物的古籍原貌的功能,其原文圖像可以滿足版本研究、文字校勘、書史研究、文物鑒賞、原件對照等特殊需要[6]。

7 整理原則

7.1 整理的必要性

保真原則重在保持古籍作為歷史文物的原貌,整理原則則重在發掘古籍的文獻學術價值。古籍的數字化并不只是對其進行掃描并存儲在計算機中供瀏覽就可以了。數字化的中醫藥古籍應該經過認真整理,成為現有較好乃至最好的版本,否則就會造成謬種流傳,貽誤后世,這對中醫藥古籍尤為重要。一方面,中醫藥古籍是蘊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防病治病寶貴經驗的知識寶庫,需要學者去研究開發;另一方面,中醫藥直接關系人的生命與健康,倘若古籍中的醫理、藥物等文字出現錯誤,并且以訛傳訛,將對百姓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同時,通過對中醫藥古籍的文獻整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術價值發掘,正是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巨大價值與優勢所在。

7.2 文字整理

稗草對已經使用多年的除草劑的敏感性不斷降低,其防效逐年下降,為了有效應對水稻田雜草危害問題,常州市信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了4%氟嘧啶草醚+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00毫升/畝,該藥劑使用方便,可以直接進行甩施,該藥劑擴大了殺草譜,不僅可以防治稗草還可以防治野慈姑,本研究對其安全性和防效進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由于時間久遠或保護不善而導致古籍殘缺或部分文字模糊不清,由于在抄錄、重刻等流傳過程中產生的文字訛誤(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由于少數書坊粗制濫造或個別不良書商有意作偽等,都導致古籍需要通過校勘、輯佚等方法進行整理,補其殘缺,糾其錯訛,從而去偽存真,正本清源。

7.3 內容整理

除對文字(含圖像)本身進行整理外,還應重視中醫藥古籍文字背后的內容問題。

7.3.1 古今文字理解問題 由于古今文字差異,可能導致文義(醫理)理解問題。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7]對其中“佩”字的注釋,楊上善、王冰、張介賓、張志聰四位大家皆有“望文生義之錯”[8]。胡澍《內經素問校義》以漢學考據之法,達其訓詁,窮其聲韻,以為“佩”、“倍”古音同聲而通用,成為訓詁之公論而傳諸后學。

7.3.2 醫家認識與時代局限問題 由于醫家個人認識與所處時代局限,中醫藥古籍中不免有些不當或與現代認識不符的內容,甚至有些具有某種迷信色彩。如孫一奎所撰《赤水玄珠》30卷,博采群書,結合已驗,見解獨到,無論對理論研究還是臨床實踐都具有較高參考價值。但正如《四庫提要》所云:“惟第十卷怯損勞瘵門,附方外還丹,專講以人補人采煉之法,殊非正道。蓋一奎以醫術游公卿間,不免以是投其所好。遂為全書之大瑕,是足惜耳。”[9]

7.3.3 今人自己產生的問題 原本無問題,今人自己逐步產生的問題。如《清史稿》有專傳且明確記載為安徽人的三位醫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其中的周學海、余霖兩位分別被大多數文獻認定為浙江人、江蘇人。

以上這些問題就需要通過注釋、標點、語譯等方法進行整理,必要時增加導讀,從而去粗取精,古為今用。

7.4 整理屬于再創作

古籍整理不僅是利用的基礎與前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再創作。其實不少中醫藥古籍正是通過諸如校訂、注釋、編纂、評注等方式形成的,如《黃帝內經素問吳注》《傷寒論條辨》等,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古籍整理作品是具有版權的。當然,古籍整理是個復雜的、見仁見智的問題。對于數字化的古籍文本,還應有原版圖像以便對照使用。

8 圖文對照原則

8.1 保真與整理的統一

保真和整理分別側重于從古籍作為文物和文獻兩方面對于數字化提出的要求,或者說是從形式與內容兩方面提出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從工作內容上看,一方面,保真形成的原文圖形版可以進行適當的整理加工,如添加檢索工具和輔助閱讀工具,這正是數字化古籍的優勢[2]。另一方面,整理形成的數字文本版追求的是內容上的保真。如補其殘缺模糊字、改正訛字、恢復避諱字、整理異體字等。從工作程序上看,古籍掃描形成原文圖形版(保真)為整理的基礎,整理形成的數字文本版是對保真的進一步完善、補充。

8.2 圖文對照

保真與整理統一的原則要求數字化古籍應在原文圖形版和數字文本版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即實現圖文關聯,使文本顯示和圖形顯示能夠方便地切換,以便隨時對兩個版本進行對照使用。

8.2.1 原文圖像版 中醫藥古籍掃描形成的原文圖像既能保持古籍的“原貌”,內容又不會錯訛,而且錄入也方便省力。原貌原圖的采集及相應的版本掃描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中醫藥古籍形式上的完全保真。

8.2.2 數字文本版 整理后錄入的數字文本版不僅內容更加真實可靠,而且可發揮原文圖像版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和功能,如全文檢索、內容挖掘、深度標引、輔助閱讀、統計等。當然,數字文本版永遠不可能完全代替原文圖像版,正如后者不能取代古籍原典一樣。通過圖文對照,可以達到古籍原貌保護和文本充分利用的雙重目的。

9 技術服務于內容原則

古籍數字化從本質上屬于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范疇,以校勘、標點、注釋、今譯、輯佚等為手段,綜合運用版本、目錄、校勘、文字、音韻、訓詁、考古等多種專業知識對古籍進行整理加工。數字化技術是其形式,是古籍整理的工具與手段,古籍內容本身才是本質和核心。就中醫藥古籍來說,古籍不僅是文物、文化遺產和歷史文獻,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這就需要對其學術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只有充分熟悉古籍內容的專家才有能力決定古籍數字化的基本思路和總體構架[10]。因此,在整個數字化過程中,必須以中醫藥相關領域的學者(中醫藥教學、科研、臨床及文獻研究專家)即內容專家為主導,因為他們不僅對古籍內容整理最有發言權,而且還是古籍數字化產品的重點用戶。主要由內容專家來決定數字化的內容、標引的深度、相關檢索工具的配置等。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認真聽取圖書情報信息專家意見,并與數字化技術專家深入溝通。三類專家充分交流,反復論證,最終形成實施技術方案。

在中醫藥古籍數字化的內容與技術問題權衡上,要明確技術是為方便利用而服務于內容的。我們既要避免過高估計和過分依賴計算機在古籍整理和研究領域的作用,又要注意技術優勢的充分發揮。在學術研究中,電腦和人工智能無論如何先進,都只能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能替代學術本身。對中醫藥古籍進行數字化,無疑有助于消除信息鴻溝(即通過網絡提供的廣泛且方便的利用機會,消除使用者獲取信息方面的差距),但也要防止學術異化及技術偽裝學問。

10 小結

以上諸原則中,從總體看,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原則、統一規劃與分步實施原則、共建共享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等可屬宏觀原則,為數字化前期所重點考慮,其中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原則對于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尤為重要。保真原則、整理原則、圖文對照原則等可屬微觀原則,為數據庫建設的前期基礎工作。標準化原則、技術服務于內容原則介于宏觀、微觀之間,貫穿于數字化建設始終。

[1]高娟,劉家真.中國大陸地區古籍數字化問題及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39(4):110-119.

[2]徐金鑄.中文古籍數字化建設理論問題淺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78-180.

[3]肖禹.古籍數字化中的集外字處理問題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3,43(5):27-30.

[4]毛建軍.中文古籍全文數據庫的類型與規范[J].中國索引,2008,6(2): 14-18.

[5]毛建軍.古籍數字化商業運作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19):18-22.

[6]李寶金,藍韶清,張曉旭.中醫藥古籍數字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30(1):36-38,73.

[7]王洪圖.內經選讀[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2.

[8]王益軍.中醫古籍校勘與整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4):104-105.

[9]傅景華,高兆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目錄索引醫家類[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45.

[10]朱開忠.安徽省館藏古籍數字化工作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3):145-148.

Thoughts on Some Principles of Digit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 Xin
(Library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38, China)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ve dual values both in academy and historic culture. Digit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sort, and use TCM ancient book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CM has attached high attention, but there is a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digitalization. The main problems, i.e. the principles of digitaliz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need further thought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9 principles that digitaliz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should follow:combination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with step by step,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tandard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delity, sorting, image-text contrast, and technology serving content.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ization; principle; thought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1.002

2014-11-05;編輯:魏民)

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SK2014A286)

程新,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資料、古籍整理。E-mail:cxcxtsg@163.com

猜你喜歡
中醫藥
中醫藥非凡十年
——中醫藥科研創新成果豐碩(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四周年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獻身中醫藥事業的巴渝中醫人
重視中醫藥發展,發揮中醫藥作用
兩會聚焦:中醫藥戰“疫”收獲何種啟示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安徽醫學(2020年6期)2020-07-17 12:16:44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毛片在线播放a| 一级毛片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欧美激情综合|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丝袜|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国产高清不卡|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第一页在线| 午夜精品影院|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毛片手机在线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小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九色91在线视频| 色婷婷久久|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综合亚洲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色综合激情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色天堂无毒不卡| a级毛片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香蕉在线| 欧美午夜久久|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久久女人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自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日韩美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欧美天堂久久|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