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湖北省標準化研究院)
加快標準化工作 推動質量文化建設的思考
李君(湖北省標準化研究院)
本文簡要介紹了質量文化的內涵,分析了標準化工作和質量文化建設的關系,提出加快標準化工作,推進質量文化建設的思考和對策,以期能推動我國質量文化建設進程。
標準質量文化建設思考
質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形象所在,一個民族的素質、精神所在;質量,關系國計民生,關系民族命運;加強質量工作,是民族振興之道、國家強盛之舉。鄧小平同志說過:“質量問題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素質”。 意思是,質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整個民族精神素養的表現形式。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9次提到“質量”,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獻中8次使用“質量”概念,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14次使用“質量”概念,3個重要文獻中,累積使用“質量概念”31處。31處“質量”涵蓋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各個方面,充分闡述了方方面面都與質量有關、全社會都要抓質量的道理,質量對于國家競爭力、國家發展動力、國家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梢?,質量之內涵,既通民之命脈,又系國之危重。
過去的幾年,各行業發生了諸多事件,能與“質量”字眼關聯者甚多,這使得數年前就被地列入學術課題的“質量文化”一詞,在輿論圈里又被熱情地追捧起來。眼下,我國標準化體制機制改革面臨大好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加快標準化工作,推進我國的質量文化建設值得我們深思。
2.1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看,“文化”概念反映了任何特定人類群體世代相傳的本質特征。人類學家威廉·A·哈維蘭在其《當代人類學》一書中指出,文化是一系列規范或準則。《美國傳統詞典》對“文化”一詞的解釋是“人類群體或民族世代相傳的行為模式、藝術、宗教信仰、群體組織和其他一切人類生產活動、思維活動的本質特性的總和?!?/p>
2.2質量文化分為物質、行為、制度及道德四個層面的內容,質量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由企業管理層特別是主要領導倡導、職工普遍認同的逐步形成并相對固化的群體質量意識、質量價值觀、質量方針、質量目標、采標原則、檢測手段、檢驗方法、質量獎懲制度的總和。
2.3作為一個解釋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基本概念,“質量文化”的涵義是指“以近、現代以來的工業化進程為基礎,以特定的民族文化為背景,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物質基礎、技術知識、管理思想、行為模式、法律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質量文化概念天然地體現著20世紀以來工業文明的特征,它繼承了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主流價值觀念——TQM思想的絕大多數精髓,并突破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關注與研究的企業文化的界限??梢哉J為,質量文化是當代文化學研究的最新課題,也是國家或地區借助于文化力量振興其經濟競爭力的強大武器。值得說明的是,由于質量文化思想還處在初創階段,存在著將質量文化概念與企業文化概念混同的現象。
2.4質量文化作為一種與現代工業文明密切相關的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獨特的結構化特征。通過對質量文化的結構化特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為質量文化的定性評價與定量度量建立一個基本的框架或機制。從時間的橫斷面上看,質量文化的結構化特征由其物質層面、行為層面、制度層面和道德層面構成,質量文化變革的抗性特征從物質層面到道德層面逐漸增強。具體而言:
2.4.1物質層面是質量文化的基礎性層面。一般來說,某一國家或地區經濟中物質性因素水平決定著該國或該地區質量文化的基本力量,物質層面對質量文化強度的影響力相對較小。
2.4.2行為層面對質量文化的影響更大。從地區經濟的角度看,在物質層面水平基本相同的城市之間存在的質量文化強度的差異,通常歸因于群體的行為模式差異。
2.4.3質量文化的制度層面是塑造行為層面的主要機制。制度層面涉及以下3個方面,即標準化與規范體系、獎勵制度和法律體系。
2.4.4道德層面既是質量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質量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道德層面涉及以下4個群體價值取向,即尊重顧客主權;積極主動地維護社會質量文化的權威;追求行為結果的社會效益與完美主義;以及以連續與持久的眼光看待經濟資源,倡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3.1質量和標準密切相關。
3.1.1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與標準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質量是標準的結晶,標準是質量的依據。沒有質量,企業就不能生存和發展,這是嚴酷的事實。市場競爭的第一要素是質量,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求發展,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正確道路,這也是無數事實所證明了的。
3.1.2現代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企業標準化是建設創新型企業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組織現代化、集約化生產的重要保證,是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國家建設項目的規劃與實施、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以及技術創新與新成果的推廣,標準時刻都在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保障和引領作用。質量問題說到底是標準的問題,質量的高低優劣與否是通過標準水平來反映的,當前由質量問題引起的社會問題、民生問題、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等問題,追根溯源還是標準出了問題,將標準問題解決好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好質量問題,對于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2質量文化和標準密切相關。
3.2.1質量文化和標準密切相關,互相作用。質量文化是伴隨著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逐步產生和形成的,是在從事產品質量活動中所形成的意識形態、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物質表征。質量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的每一位管理者及員工在質量文化的陶冶和約束中規范自己的行為,激發員工改進質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從人的因素方面根本上防止質量問題和質量事故發生。而這一切實現與否無不與標準和標準化工作密切相關。
3.2.2質量文化是質量價值觀和質量行為準則的總和,體現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群體對質量的態度、思維程序及采取的行動方式。質量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從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向現代的質量管理模式轉變;從“事后把關”向“事前預防”轉變;從主要依靠專職質量監督管理向主要依靠群眾性監督和自我管理轉變;通過開展質量文化建設,使全員接受深刻的質量文化教育,使全員的質量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質量管理體系在良好的質量文化環境中。
因此說,標準是質量文化建設的前提和關鍵要素,標準化工作其貫穿于質量文化建設的始終和全過程,離開了標準和標準化,質量文化就無從談起,質量文化建設就無法進行。反過來,質量文化建設的推進有利于加快標準化工作的進程。
質量文化建設是一項百年大計的系統工程,人是質量文化的主體,也是質量文化建設的目的,質量文化建設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提高人的生活價值和工作價值的過程。這里筆者建議以標準化工作為主要抓手,來推進質量文化建設的進程。具體為:
4.1要堅持先進質量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人民大眾作為服務主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就要實現和發展好人民的權益。推進質量文化建設,一定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始終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文化服務的對象。
4.2進一步提高對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目前我國標準化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區對技術標準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標準化工作資金投入較少。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工作協調機制、標準化工作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不夠完善。企業制修訂標準、實施標準和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體地位不夠明確,尚未建立自主創新成果通過技術標準轉化為生產力的機制。為此,各級政府部門要明確責任,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對標準和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推進標準化建設的各項工作。以推進標準化工作為抓手,來推動質量文化建設更好地發展。
4.3進一步健全各項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和標準,做到質量管理制度健全、職責明確、程序規范、監督有力、獎罰分明,使產品質量的受控狀況有較大改觀。加快質量文化手冊的編制。質量文化手冊是質量文化建設的指南,編制質量文化手冊是質量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質量文化手冊的主要內容包括:
質量文化結構、質量方針、質量理念、質量價值觀、質量道德觀、質量政策、質量行為準則、質量行為規范和質量文化的物化體現等。
4.4要加強質量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廣泛的服務網絡。質量是改善民生的保障線。推動質檢工作發展,質量文化設施建設必不可少。這些年來,中央對質量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非常重視,各地區質檢部門加大投入力度,覆蓋城鄉的質量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為做好質檢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5還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開辟更多有效的質量文化建設渠道。堅持以質取勝,關鍵在落實。質檢工作作為一項宏觀工程和系統工程,思想認識是前提,政府重視是主導,只有建立“大質量”工作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抓大質量、大抓質量,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活動,質量立省才有保證。誠信建設是根本,必須不斷強化質量建設責任管理,做到講責任、講誠信、講良心,做到人品重于產品,嚴格守法執紀。從嚴監管是手段。一個時期以來,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為此,要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質量安全責任體系,立足防范,從嚴監管。
4.6鑒于中國質量管理的實踐還主要停留在質量管理思想發展進程中的“質量保證”階段——由此可以說,從總體上看,中國當前面臨的是質量文化的建設問題,而不是質量文化的變革問題。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對“日本式”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學習與移植工作。然而,20年過去了,中國的全面質量管理實踐還停留在“貌合神離”的狀態——在總體上,中國并沒有真正建立起與現有國情相適應的、“中國式”的全面質量管理思想。對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學習和移植不能僅僅局限在簡單模仿階段,而必須實施與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相適應的制度和道德變革。為此,要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有影響力的專職質量管理隊伍,使之在科研生產和質量改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 許川,康鵬程.淺談質量文化建設[J].核動力工程.2008
[2] 石貴龍,佘元冠. 質量管理與質量文化—以日、美兩國為例[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7(03).
[3] 楊耀武,陶 軍. 推動質量文化建設 不斷創新方式方法[J].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1, 11, 25.
[4] 費楚貴. 質量文化建設探討. 中國質量協會網. 2010, 4, 6.
[5] 宋子明.做好標準化為企業文化建設夯實基礎[D].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論壇論文集2014.
[6] 羅國英. 質量文化建設是新世紀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J]. 中國質量,2011(09).
[7] 黃薇.質量與標準的關系[J].管理與技術,2008(03):38-40.
[8] 李正權. 論標準與質量的關系問題[J]. 國防技術基礎, 2006 (10):18-20.
Promoting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cceler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Li Jun ( Hubei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between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culture. Based on that, the strategies of accelerating standardization for promoting Chinese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standardization,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