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 鋒
媒體融合時代信息管理與版權保護探索*
□文│單 鋒
媒體融合后信息資源被廣泛網絡化傳播與利用,給版權保護造成深刻的影響和較大的沖擊。新媒體傳播和共享信息資源不僅令傳統版權保護面臨挑戰,而且也為信息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提升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水平,可以為版權保護提供技術保障,也能有效推動媒體融合后的信息資源全球化合理共享。
信息管理 版權保護 信息資源共享
媒體融合時代使人類信息交流和管理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書寫媒體、印刷媒體、廣播媒體、影視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進行融合、重組、替代、更新、超越。在媒體融合的大形勢下,信息交流與傳播出現了全球覆蓋性、無限復制性、整合交互性、載體不確定性、內容高流動性、形態多樣性等特征和趨勢,傳統圖書作品信息版權的保護問題在媒體融合時代日益凸顯,尤其是作品信息的網絡化管理升級已經迫在眉睫,應盡早提出應對策略。
傳統版權保護對象多指紙質圖書、報刊文章等,一是保護作者的著作權,二是保護出版傳播者的合法權益,凡是已經發表的作品如要轉載或再版,必須支付相應的稿酬。但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的版權保護手段和規則遭到破壞,版權保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信息數字化和網絡化給版權保護增加了難度。網絡信息資源以二進制代碼的數字化形式進行編輯傳播,可以隨時給用戶提供大量可供選擇的信息資源。而網絡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復制、粘貼、轉載信息內容,因此使得著作權的確認變得更為復雜。同時,版權信息的網絡傳播往往不屬于有意識的商業行為,但其產生的傳播后果卻能造成商業化影響,甚至會損害到著作權所有者以及出版方的署名權和經濟利益。由于無法在數字化和網絡化領域確認信息傳播是否具有商業性行為,因而版權保護的難度不斷增大。
圖書著作的附屬版權難以確定歸屬。附屬版權作為一個非法律概念,一般來說,“文學作品版權派生的其他版權,如把文學作品改編成戲劇,要付上演費,拍成電影要付電影版稅,報刊連載或翻譯成外文,也都屬于附屬版權的范圍”。[1]附屬版權的問題常常針對文學作品,包括傳統出版的圖書作品和網絡作品。附屬版權可以分為圖書相關附屬版權和非圖書相關附屬版權,前者如翻印、復制、合作再版、連載、節選、改編、翻譯等,后者如多媒體制作、網絡傳播、影視改編、作品形象使用等。附屬版權的復雜形態不僅難以確認歸屬,而且在版權保護上難以采取有效措施。
版權意識薄弱給版權保護帶來困難。在媒體融合下,網絡、數字化、電子科技等飛速發展,為讀者和用戶提供了許多公開或半公開的交流和傳播平臺,從論壇貼吧到博客空間等,再到微博微信手機交流平臺,個人用戶任意轉載文字、圖片、視頻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播至各種媒體領域。這種看似無意識的傳播方式往往在版權方面造成嚴重侵害,如網絡文學作品的盜貼轉載等,給著作權所有者和文學網站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立法的遲滯和相關法律的不完善,對版權保護造成負面影響。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法律秩序都有求穩性和保守性的特征,著作權法的相關條款和規定已經難以適應媒體融合形勢下與版權相關的特殊情況。雖然各國都在探討研究新媒體版權的專門立法,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網絡著作權法尚需要一段時日。著作一旦進入新媒體領域,勢必產生多媒體形式,即由文字、圖像、聲音等構成綜合作品形態,同時,作品元素和形象又會衍生出文字改編、再創作、微電影、游戲、動漫等。在這種情況下,把多媒體作品的每一種形式單獨列出版權,或是以“大版權”的綜合形態進行考量,目前尚無法在法律上確定統一標準,因此給立法和法規頒布造成困難,并在法規執行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障礙。
傳統版權保護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在法律上強調制度的安全性和秩序性,使圖書版權在法律機制的保護下進行安全傳播。另一方面在經濟上強調版權的效益和效果,版權體現的不僅是作者和出版者的權利,其本身也具有商業性和產業性特征,會在傳播的過程中產生復雜的經濟價值。傳統版權在政策和法律手段的支持和保護下,能夠獲得相應的合法權益,但在媒體融合的形勢下,用政策和法律進行調控,其手段和措施都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更無法處理錯綜復雜的傳播狀況。因此,版權保護必定面臨轉型和升級,并以現代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手段為保障,一方面能夠促進信息快速有效地傳播,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版權的保護能力。
在媒體融合下,與版權相關的信息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信息資源建設。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程序、軟件等信息采集和歸類,并依此建立相應的網絡信息數據庫,其目的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最大數量和容量的數據信息,方便用戶對信息的選取和利用。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立從版權保護的角度出發,應嚴格區分作品信息的類型,有一些不受版權法保護的作品可以合法采集并建立數據庫,如各類官方文件、時事新聞、通用公式表格、保護期限以外的作品、超出地域制約的作品等。此外受到版權保護的作品,未經版權人許可進行采集和使用,需支付一定的報酬。
信息技術應用。包括信息采集軟件技術、信息檢索軟件技術、信息利用和服務軟件技術等,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以達到利用、傳播、交流、共享全球信息的目的。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針對信息資源的傳播、擴散和下載,在這方面是否侵犯版權,目前在法律責權認定上還有爭議,尚無法達成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合理使用”作品的狀況包括: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介紹評論作品、適當引用已發表作品、圖書館陳列和保存版本等。那么,只要是作品信息的合理使用,就并不涉及侵犯版權問題。
網站建設和運營。網站作為信息交流和傳播平臺之一,使用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進行建設、運營和維護。網站一般以商業化和全球化戰略作為建設依托,對各類多媒體信息進行歸類、整合,并建立具有特色和個性的一體化信息數據庫,以滿足營運和商業需求。依照《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必須同時具有獨創性,具有文學藝術或科學等智力成果特征,網站建設和運營經常在“獨創性”方面鉆空子侵犯版權,獲取非法利潤。那么,在信息管理和技術的監控下,網站數據庫必須建設具有較高查全率和便捷的用戶界面,盡可能在檢索方面窮竭某類信息,既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也能為作品的獨創性提供證據,以達到保護作品版權的目的。
信息應用價值評估。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信息利用的最大化,為用戶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在媒體融合的大形勢下,信息形態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不受時空限制泛濫傳播,用戶無法對其進行價值評估,因而無法有效地對信息進行價值篩選。通過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運用,按照信息價值等級進行分類、排列和篩選,如公共數據信息、正式文件、正規條款、經典文學藝術作品等優先檢索,既可以減少獨創性作品的侵權問題,也可以給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相關信息。
由此可見,信息管理的有效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大力運用信息技術對信息管理服務進行深度挖掘開發,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網站優化,并運用技術設計專門化信息搜索引擎。現代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是盡可能實現無國界的信息共享,雖然表面上這一目標與版權保護之間存在矛盾,但實際上信息管理手段可以提升版權保護能力,并且使信息傳播共享與版權保護獲得雙贏的成果。
一般說來,版權具有專有性和地域性兩大主要特征,專有性決定了版權無法免費共享,而地域性則使得版權保護不能在全球范圍內無條件地傳播流通。傳統的版權保護需要考慮五方面要素:第一,版權的有償傳播和應用。第二,禁止非法利用版權獲利,以確保知識生產的積極性。第三,制定法規保障作者、出版方、傳統媒體傳播者的合法權益。第四,制定有效的版權流通運行機制。第五,平衡各方利益,以實現版權價值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版權保護的五要素仍然存在,同時,新媒體傳播技術本身擁有的多種權利,這使版權保護對象出現動態擴張和無形隱蔽性的特征。由于網絡媒體擁有無限鏈接權利,以及向公眾無限傳播信息的權利,而且版權全面數字化也是大勢所趨,不能因為版權保護的問題顧此失彼。那么,現代信息管理任重而道遠,既要運用信息手段提升版權保護的能力,也要保障網絡媒體的合法權益,確保其無限鏈接權和傳播權。有效地平衡版權保護和新媒體傳播之間的利益,消解網絡信息無國界共享和版權之間的矛盾。
目前,雖然在全球范圍內尚未出臺完善的新媒體版權法律法規,但在版權保護方面基本上已達成共識,一方面要強化版權的專有性,確保獨創性作品的絕對版權,鼓勵知識創造和產生智力成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弱化版權的地域性,強調網絡信息一體化,以達到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無國界共享的目標。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維護版權利益,而且也使信息能夠通過各種新舊媒體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以增加信息的應用價值和貢獻度。因此,版權保護和信息傳播都離不開多維度信息管理手段,應從多維度的視角采取信息集成管理方法,從速度、深度、廣度等方面促成版權保護和信息共享的雙贏。
信息管理在速度方面提升信息的利用率。比如在準確采集、合理分類、快速檢索、傳播交流等方面使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以達到信息資源全球共享的目的。這樣既能確保網絡傳媒的合法權益,同時也使版權擁有者獲得最廣泛的知名度,為作品提供更多的附屬版權利益,從而將文本版權的損失降到最低。
信息管理在深度方面強化版權保護的技術內容。比如利用二維碼、數據庫篩選技術等為網站提供專業的信息優化服務,設計專門化的信息檢索引擎,開發防盜版技術打擊網絡盜貼等。信息技術的深度開發利用主要針對保護獨創性的文學文藝作品,而非獨創性的作品在先進的信息技術面前無法提供獨創證據,因此不受版權法保護,在網絡媒體中可以合理使用、傳播、共享。
信息管理在廣度方面凸顯信息資源的國際化和跨地域化特征。將信息技術納入知識成果管理,提高成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經濟價值。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促進知識與技術創新,完善版權的管理機制,也能促進版權的產業化,提升版權附加值,并增強版權的國際化交流和共享。
實現版權保護和信息共享的雙贏是信息管理的功能與目的,在媒體融合的形勢下,只有合理運用現代信息管理手段,才能解決目前網絡傳播造成版權侵害和信息傳播混亂的問題,為實現版權專有保護和信息國際化全球化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法學院)
[1]李魁彩.情報與文獻工作詞典[Z].北京: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90
[2]楊銳.信息資源的網絡管理風險:網絡知識產權保護[J].情報雜志,2001(1)
[3]苗劍英.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的新視角[J].情報科學,2003(3)
[4]姚文濤.網絡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9)
[5]于帆.論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1(9)
[6]吳才喚.信息不對稱:現代組織知識共享障礙與知識產權保護[J].圖書館界,2009(3)
*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解釋論視域下的民事訴訟法研究”(14Fxb007)階段性成果,并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