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寧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窯街煤電公司總醫院神經內科,甘肅 蘭州 730080)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肢體疼痛麻木45例
孫利寧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窯街煤電公司總醫院神經內科,甘肅 蘭州 730080)
目的:觀察當歸四逆湯治療中風后肢體疼痛麻木的臨床療效。方法:45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5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均用腦心膠囊、維生素B1、維生素B12、胞二磷膽堿治療,治療組加服當歸四逆湯。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6%,對照組8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肢體疼痛麻木效果較好。
中風;肢體疼痛麻木;中西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肢體疼痛麻木是中風后常見臨床癥狀,具體發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中風后神經受損、微循環障礙和肢體局部溫度降低等因素相關[1]。我們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當歸四逆湯加味治療中風后肢體疼痛麻木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45例,均為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住院患者。男27例,女18例。病程1~6個月,平均2個月;年齡45~70歲,平均61歲;原發性腦梗死30例,腦出血15例。45例分為治療組25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性質、肢體疼痛麻木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表現有肢體疼痛麻木,伴有畏寒肢冷。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波幅減低。
中風診斷標準:參照1996年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公布的“中風病診斷標準”。腦卒中(腦出血、腦梗死)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要點》。
排除標準:非腦血管病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神志昏迷或生命體征不平穩,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兩組均給予腦心膠囊3粒,1日3次口服;維生素B1100mg肌注,維生素B12500μg肌注,1日1次;胞二磷膽堿1.0g靜滴,1日1次。同時治療基礎疾病,療程4周。
治療組加用當歸四逆湯加味。當歸15g,桂枝10g,白芍10g,通草10g,細辛3g,炙甘草6g,大棗25枚。氣短乏力加黃芪,口干咽燥加沙參、麥冬,肢體麻木或疼痛甚加全蝎、水蛭,痰濁甚加石菖蒲、遠志。水煎服,1日1劑。用全自動煎藥機煎藥。1日1劑,1劑煎兩包各200mL,早晚分服,療程4周。
顯效:肢體疼痛痊愈,感覺障礙消失,電生理檢查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大于等于10m/s或恢復正常。有效:肢體疼痛基本緩解,感覺障礙顯著改善,電生理檢查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大于等于5m/s。無效:肢體疼痛和感覺障礙略減輕或無減輕,電生理檢查神經傳導速度較前增加小于5m/s。
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備急千金方》載:“偏枯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變,智不亂,病在分腠之間……”《醫學綱目》云:“中風皆因脈道不利,氣血閉塞也。”現代汪洪燕認為,由于久臥,氣血凝滯,經脈受阻,樞機不利。治療應以養血通脈,活血止痛為主[2-4]。
《傷寒論》曰:“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當歸四逆湯由桂枝湯加當歸、細辛、通草而成。方中當歸甘辛而溫,補血行血。芍藥養血柔肝斂陰,細辛逐寒通脈。桂枝通陽散寒,通草通利血脈,大棗補氣補血,甘草補中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養血通脈之功。
當歸四逆湯加味與西藥結合治療中風后肢體麻木疼痛,能顯著提高療效。
[1]印士艷.中風后肢體麻木的綜合治療與護理[J].河南中醫,2013,31(9):1604.
[2]宋漢秋.補陽還五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埂塞46例[J].陜西中醫,2013,34(2):158-160.
[3]陳瑛林,陳立典,陶靜.栝樓桂枝湯治療中風后肢體痙攣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3,5(4):7-9.
[4]牟方波,盧正海,姜林芳.活血通絡搽劑治療中風后肢體疼痛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04,23(5):274-275.
R743.3
B
1004-2814(2015)02-0112-01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