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效教學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的陣地便是課堂。我認為要想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模式,應注重以下六個方面。
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有加工語言的強烈意識,不斷豐富詞匯,不斷增加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語文的極大魅力。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精彩的語言,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廣闊的胸襟,進步的思想。語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引領他們完善自己的人格。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應用流暢而生動的語言不斷為學生青春的生命注入新鮮的血液,為學生求知的頭腦增添人生的智慧,為學生不斷成熟的世界觀浸潤進步的思想。這是我們語文教師肩負的職責。
課堂上,教師激情飽滿,才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難想象,一位沒有熱情的教師能讓學生熱愛他所教的學科。語文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形象性,需要教師聲情并茂地展示,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麗。語文教師要用激情點燃課堂,讓課堂變得流動,變得活潑。只有激情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帶學生體味文化的博大精深,盡享語文的無窮魅力。作為語文教師,只要你愛語文,你就有講授語文的激情。帶著你的激情,去感染你的課堂,去感染你的學生。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語文是需要積累的科目,教師用飽滿的激情,引發(fā)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才會真正地熱愛語文,喜歡文字,從而增強文學底蘊,最終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一堂課的時間畢竟只有40分鐘,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教師必須對課堂內(nèi)容統(tǒng)籌安排,要正確地確定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教師在上課之前,應精心確定三維目標,當然,在一篇課文的講解中,不一定將三維目標全部體現(xiàn)出來,可以針對具體內(nèi)容,分別處理。教師要有良好的目標意識,前提必須是吃透教材,要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系統(tǒng)的解讀,再結(jié)合單元目標和學期目標設定好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好教學重點。目標確定了,重點明晰了,內(nèi)容要圍繞它展開,多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所以,每節(jié)課必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使教者有中心,讓聽者有抓手。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的四種基礎能力,也一直是語文課中堅持培養(yǎng)的能力。在課上,語文教師要用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聽覺,讓他們感受文字之美。還要讓學生帶著任務聽,不但要聽出文字之美,更要聽出停頓節(jié)奏,重讀輕讀,聽出情感變化,聽出重要信息,逐步提升學生聽的能力。在教學中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學會美讀。不但要朗讀,還要用心讀。在讀書時,要學會勾畫好詞好句,還要做好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見解,疑惑等,提升學生讀的能力。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時機,讓學生暢言。讓他們敢說,說得條理清晰,說得語言精彩。在訓煉學生寫作時不要就一種作文形式,可以有周記,可以有隨感,哪怕只是一個場景,一段描寫,無一不在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聽說讀寫中,教師更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思辨,探究的能力。
我們講課有個誤區(qū),感覺自己講明白了,學生就應會;感覺學生會了,過一段時間考試就不應不會。很多時候,學生在考試中,就錯了我們講過的或他們曾經(jīng)會的題,所以在總結(jié)時,學生總會說,自己那次考試應多得多少分。得多少就是多少,錯自有錯的理由,錯在對自己學過的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
孔子講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每一節(jié)課講新知識前,應適當對學生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進行檢測。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通過一段時間的檢測,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以為學生會了的知識,其實他們并沒有會。在多次檢測后,學生在學習語文中,才真正地有了抓手,再也不說語文沒什么學的話。有時我感覺,內(nèi)容上講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講的內(nèi)容學生真的會了,并能觸類旁通。
語文課堂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形象化的展示。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如音樂播放、示范誦讀、扮演角色等。多媒體的運用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但應注意的是,多媒體的運用要講究適用,并非節(jié)節(jié)必用。如果只追求花樣的更新,那就違背了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的初衷。最近在名校聽課,我們看到了,他們運用多媒體簡單實用,不講究形式。事實上,形式應為內(nèi)容服務。如果形式與內(nèi)容完美結(jié)合,那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