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友(臨海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浙江 臨海 317000)
商品混凝土強度不合格原因解析
林星友
(臨海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浙江 臨海 317000)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點工程,需要設計、材料、施工、檢測等各個單位共同合作的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商品混凝土是整個建筑行業產品主流,越來越多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應運而生,然而其質量卻受多方因素影響,難以保證,本文通過多年現場工作經驗,總結出一些導致商品混凝土強度不合格的原因,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商品混凝土;不合格;原因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有錢人投資混凝土生產行業,其中不乏魚龍混雜之人,他們根本不懂技術,不懂管理,唯利是圖,一味的降低成本,追求利益,加之市場競爭激烈,迫使他們更是不舍得投資,不計后果的進行低價競爭,混凝土質量自然無法保障。這些混凝土生產企業數量多,管理混亂,人員配備多數達不到要求,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更是形同虛設,遇到真正的質量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因此很難保證生產出來的商品混凝土能夠合格。
(1)生產企業所用水泥,品種變換頻繁,多為小廠家生產的低價水泥,水泥強度富余系數不穩定,忽高忽低,導致生產的混凝土強度也是忽高忽低,無法保障。
(2)砂石含泥量過大,為了減少成本支出,拌合站又舍不得投入水洗設備,因此影響混凝土土膠結材料與骨料的粘結性,導致強度不合格。
(3)砂石材料的堅固性不符合要求,影響混凝土強度。
(4)碎石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很多針片狀顆粒,導致壓碎值太大,使混凝土強度受影響。
(1)配合比設計時,為了節約水泥用量,配制強度過低,水灰比過大,不能保證水泥混凝土強度的正常浮動,導致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強度;有的水灰比過小,反而引起混凝土強度過高,超強。
(2)配合比設計時雖然合理,但是在生產混凝土時,沒有對設計時得出的配合比進行調整,實際生產時用的砂石會含有一定的水,而設計配合比中骨料材料質量都是飽和面干質量。如果不扣除砂石中的水分,或是扣除不合理,就會導致混凝土中加水量不準確,水灰比就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混凝土強度受到影響。
(3)配合比設計時加入了減水劑等外加劑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加或少加外加劑,導致用水量增加,水灰比增大,強度降低。
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大多采用混凝土攪拌罐車,在運輸前,混凝土罐車中的水如果沒有放干凈,混凝土進入罐中與水混合攪拌,相當于增大了混凝土水灰比,強度必然會降低。在運輸到工地過程中,由于工地路途較遠,有時協調不到位還可能導致混凝土罐車到場后等候時間過長,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和易性不好,為了方便施工,工人會在混凝土罐中直接加水攪拌后施工,又會導致水灰比增大,強度變低。
(1)由于混凝土的商品化,施工單位不重視混凝土質量,認為出現不合格就是混凝土供貨商的事,因此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只是在形式上配合混凝土生產商制作試件,并不按要求規范制作和養護,這樣試塊本身質量并不能代表混凝土的真實質量。
(2)施工單位為了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方便,隨意改變混凝土配合比,通過加水調整混凝土坍落度,將混凝土坍落度調大,不用振搗,有的甚至直接用水管沖混凝土,嚴重影響混凝土質量。
(3)施工單位指派的混凝土試塊制作人員不專業,多數就是現場工人,這些人缺乏規范的制作試塊的專業知識,而且質量意識淡薄,加之有的施工單位現場無人監督指導,整個試塊制作過程無人問津,做完后也不注重養護,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拆模時間也比較隨意,為了試模能夠快速周轉使用,混凝土還沒有達到終凝便過早拆除試模,導致試塊不完整,缺棱掉角。還有施工單位不舍得投資,試塊制作不配備振動臺,即使有也不經過檢定,混凝土試模反復使用,不定期校正,用變形的試模制作試塊,導致制作的試塊也發生變形,混凝土強度自然不合格。
(1)實體養護:混凝土早期養護比較重要,有的施工單位不注重養護工作,混凝土在拆模后沒有及時覆蓋或灑水養護,有的養護期不及時灑水,或是養護時間不夠,都會影響混凝土強度增長,導致混凝土強度偏低。
(2)試塊養護:施工現場沒有標準養護室,習慣的做法是在試塊送到檢測單位前直接泡入水中養護,缺乏養護知識,不顧早期養護對混凝土的重要性,導致夏季混凝土試塊強度過高,冬季可能混凝土試塊強度不夠的現象。有的管理混亂,甚至會出現送檢時,試塊找不到,冒名頂替現象。對需要同條件養護試塊的結構,養護條件不與現場同步,失去了同期養護的意義,這些試塊并不能代表構件的同條件強度。
(1)目前檢測單位多數本著只對來樣負責的態度,并不認真的對待檢測過程,加之檢測單位每天可能都有上百組試塊要測,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有的檢測人員會加快壓力機加荷速度,或是采用一組試塊只壓一兩塊的辦法,導致試驗結果缺乏真實性,強度值也會受到影響。
(2)檢測單位的自主經營,也會造成惡性競爭,低價中標,如果出現試塊不合格,就會對現場實體進行進一步檢測,給他們帶來新的檢測項目和檢測費用。因此檢測單位并不會真正在意混凝土的實際強度。
(1)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大多數企業在出現質量問題后,容易出現責任不清,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并不是從根本上分析原因,解決處理有關問題。為了應付差事便會采取折中態度處理,各負一部分責任,導致人員質量意識越來越淡薄。
(2)工期原因。混凝土強度的增長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一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有的施工單位或建設單位為了趕工期,不遵守客觀規律,一味的強調進度﹑工期﹑成本等,而忽略了質量,使得混凝土過早拆模,結構過早的承擔上部荷載,使得混凝土質量無法保證,嚴重的還會造成安全隱患或事故。
商品混凝土是具有社會化的商品,是現代建筑行業實現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商品混凝土具有加快施工進度,減少環境和噪音污染,降低原材料消耗等諸多優點,目前在國內越來越受到廣泛應用,因此認清混凝土發展規律和影響其強度的原因,各方共同努力,嚴格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證商品混凝土質量,避免出現不合格。
[1]向華.商品混凝土質量控制[J].建筑,2003(09).
TU52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