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每年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這是厲行法治的一個象征,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首個“國家憲法日”之際強調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更好地發揮憲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是全黨全國當前和長遠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也是出版工作的重大任務和神圣職責。出版要為憲法宣傳教育竭誠服務。
1954年9月20日,經過1.5億人的討論,通過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12月4日,經過為期4個月的全民大討論,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現行憲法。現行憲法是1954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現行憲法在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作了四次重要修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國憲法是符合國情、符合實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好憲法。”它是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制度保證。
出版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憲法宣傳教育竭誠服務,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模范遵守憲法。出版工作者不能只是學習掌握與出版有關的法律,還要學習掌握其他法律特別是憲法。學習憲法要做到八個深刻認識:深刻認識我國憲法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及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我國憲法的深厚根基和豐富內涵,深刻認識我國憲法的巨大功效和重大現實意義,深刻認識我國憲法與改革開放同相伴、共命運的相輔相成關系,深刻認識我國憲法在法治體系中的至上地位和最高權威,深刻認識“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的重大現實意義,深刻認識憲法同國家的未來方向和發展目標緊密相連,深刻認識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責任。要全面加強對憲法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的學習,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出版權力、履行出版職責,以憲法作為從事出版活動的根本準則。
憲法宣傳教育是出版工作一項既緊迫又須長期堅持的重大任務。憲法和法治宣傳教育是出版工作的薄弱環節,數量需要加強,質量需要提高。要堅持憲法宣傳的正確方向,宣傳黨的領導是憲法實施最根本的保證,宣傳憲法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和理論,宣傳憲法至上、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等理念,宣傳憲法確立的國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我國的國體、政體,宣傳國家生活的基本原則,宣傳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憲法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武器,使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信仰。要特別重視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憲法觀念。要統籌抓好媒體宣傳和社會宣傳,網上宣傳和網下宣傳,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形成規模聲勢,取得實際成效。要有針對性地回答社會關注問題和深層次思想問題,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征,講清楚我們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憲政”的根本區別,講清楚為什么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講清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任務,以更好地明辨理論是非,統一思想認識,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
憲法宣傳教育需要持久不懈地努力。最近一項問卷調查說明,僅一成受訪者通讀過憲法,近九成的人沒有完整讀過憲法。出版為憲法宣傳教育服務任重道遠。憲法乃國之重器。全面深化改革,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離不開憲法的保障作用。出版工作者要站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高度,既要帶頭學好憲法,模范遵守憲法,又要盡職盡責,為憲法宣傳教育竭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