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紫纖
慈善,一個美好的詞語與事業,行善并不是為了炫耀、成名亦或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贊美,倘若真是那樣,那么這便不是慈善,只能稱為施舍,真正做慈善的人是善良的,是仁慈的,更是發自內心想到行善的。所以,我們說:慈善的主旋律是愛。
又是什么匯聚成愛呢?
是善良。著名影星成龍在一次新聞發布會現場,動情地講述了自己的三個夢:“我希望世界和平,我希望世界大同,我希望中國沒有窮人”。他不斷舉辦各種慈善活動,并于1988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他為慈善事業做了很多,卻從不求回報,他的付出,他的善良,為中國的慈善事業添光溢彩。
是快樂。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有當你發自內心去幫助別人的時候,才會體會到這種意境。而這就是慈善。它不同于布施,只是表面的施舍,沒有心靈的交流。當我們行善的時候,或許會想,我捐出的這筆錢能讓多少餓得頭暈眼花的孩子吃飽飯?能讓多少孩子不再在冷風中瑟瑟發抖卻又無衣可穿?想到這些,嘴角自然就上揚,內心便是快樂的。
是念想。《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謝麗華說過:“送你一顆果子,只能享用一次,給你一粒種子,能夠受用一生”。15年來,她正是懷揣著這份念想,在慈善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她認為捐款只是給人一種精神力量,而更重要的,是讓人自己站起來走路,鼓勵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在這個念想的支持下,她幫助無數貧困人民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她用自己的方式為慈善盡了一份力。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慈善的主旋律是愛。愛生活,愛他人。
我們都應為慈善獻上一份力。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實驗中學九(1)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