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智
為了在統考中達標,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些學校有組織地作弊:在校長授意下,老師或在考前弄到試題,為學生講解,或在考后修改答卷,讓學生高分過關。
這一事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考試作弊丑聞。美國《紐約客》雜志最近披露了丑聞發生的過程。
考前“真題演練”立竿見影
下午,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帕克斯中學29歲的數學老師達馬尼·劉易斯走進存放試卷的房間。
一個個紙箱內,是用玻璃紙密封的試卷。劉易斯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打開紙箱,用刀片割開玻璃紙,抽出一張試卷,復印后放回原處。然后,他用打火機加熱刀片,用刀片的溫度粘合被割開的玻璃紙。
這一幕發生在2006年春,此時距他的學生參加標準參照能力測試(CRCT)還有一個星期。
美國《紐約客》雜志稱,CRCT是佐治亞州的統一考試。根據美國2002年開始實施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CLB),學生的數學、語文、閱讀等科目的成績將決定帕克斯中學是否會被列入“需要改進的學校”。如果學校的數學統考通過率不及58%,語文統考通過率不及67%,州政府就有權關閉這所學校。
劉易斯把閱讀和語文試題給了兩位信得過的老師,自己把數學試題帶回家。
接下來的幾天,劉易斯為學生進行了精心輔導。“真題演練”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他的學生連非常難的題目都答對了。不過,其他班的學生做錯了很多題目。
CRCT考試周的最后階段,劉易斯和語文老師克瑞斯托爾·德雷珀忙活了半天,將答題卡上的錯誤答案擦除,然后涂上正確答案。“很多學生差幾分就能及格,幫他們多得兩三分,結局完全不一樣。”
一個月后,統考成績公布。在學校的自助餐廳里,學生們一邊享用免費的冰激凌、比薩餅和雞翅,一邊聽沃勒校長宣布好消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實施以來,帕克斯中學首次完成了學年目標,統考通過率從以前的24%上升至86%,成績高于預期的學生比例從1%飆升至46%。
教職員工收入與學生成績掛鉤
和亞特蘭大北部的學校相比,中南部地區的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上差一大截,高中畢業率約為40%。大多數學生是非洲裔或拉美裔,四分之三的學生的生活水平接近貧困線或在貧困線以下。
劉易斯2000年進入帕克斯中學工作。站上講臺沒多久,學生們的表現就讓他絕望。對學生們來說,家庭作業就是個笑話,不必費神。教學樓的走廊上到處是垃圾。一位同事告訴劉易斯,只有20%的學生能掌握他講授的知識點,要想讓他們的成績好一點兒,每一課都得復習5遍。
亞特蘭大學區總監比佛利·霍爾于1999年上任。《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實施后,霍爾將學校教職員工(包括校車司機、食堂廚師)的收入與學生成績掛鉤。霍爾告訴各學校的校長,如果學校連續三年未能達到教學目標,校長就要下臺。
學區總監向校長施壓,校長就向老師施壓。《亞特蘭大憲法報》稱,該市一位校長曾在員工會議上強迫一名老師鉆到桌子下,因為她的學生考試成績太差。
霍爾對內使用鐵腕,對外努力打造亞特蘭大教育系統的良好形象。她推出了“畢業生計劃”,募集數百萬美元資金,讓各學校聘請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在2004年拍攝的紀錄片《期待最佳》中,帕克斯中學被當成示范學校重點介紹。解說詞稱,帕克斯中學“具有一所好學校應該具備的一切”。
“特殊措施”觸目驚心
因為學生成績不佳,在霍爾召集的會議上,帕克斯中學的校長克里斯托弗·沃勒往往坐在很偏的位置。2005年的一天,沃勒在會議結束后回到學校,沮喪地說:“那感覺就像得了麻風病,沒有人愿意靠近你。沒有人想和失敗者坐在一起。”
經過深思熟慮,沃勒決定組織一些可靠的老師,對學生們采取“特殊措施”。
“該死的考試!我們的學生刻苦學習,仍然難以應付。”沃勒對劉易斯說,“帕克斯中學是個避難所。如果學生們的成績不達標,他們就會被分到不同的學校,帕克斯中學將被關閉。”
在這番鋪墊后,沃勒說出了他設想的“特殊措施”,還說這是在幫助學生。
此后,帕克斯中學開始有組織地作弊。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從2006年開始,劉易斯復印試卷并傳遞給多位老師,還和別的老師一起在監考員辦公室里修改學生的答卷。
監考員反對作弊,沃勒校長經常找借口“調虎離山”。為了不被監考員發現,劉易斯總會事先拍下監考員辦公室里的布置,修改答卷后再按照照片“完美還原”。
有組織地作弊并非帕克斯中學的特色。在亞特蘭大市的其他學校,有的監考員會在考試結束后把答卷交給老師們,方便他們修改答案;有的學校會在考前排好座位,方便成績不佳的學生作弊……
學區總監霍爾對這些“特殊措施”并非沒有耳聞。2006年,帕克斯中學教師塔米卡·格蘭特寫信反映學校作弊的事,霍爾沒有回應。
由于所轄學校的學生成績顯著提高,霍爾在2009年獲得全美教育總監獎。
這一代青少年已被耽誤
紙里終歸包不住火。根據一些教師的舉報,以及佐治亞州教育主管部門巡視時發現的疑點,2010年8月,佐治亞州州長索尼·珀杜組建了特別調查小組,對考試作弊進行調查,調查報告于次年7月5日公布。
《紐約時報》稱,這份厚達800頁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數年,在亞特蘭大56所中小學中,80%的學校幫助學生在全州統考中作弊,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考試作弊丑聞。
這份報告引發了亞特蘭大市教育系統的“大地震”:5所學校因行為惡劣被佐治亞州教育署強制監管,帕克斯中學就是其中之一;178名教師和校長承認參與作弊,其中數十人因此辭職,另有40多人被解聘;學區總監霍爾和其他34人面臨總計65項指控。
霍爾并未參與作弊,但她對校長和教師施加了“不合理的壓力”,導致作弊行為發生。如果罪名成立,她將面臨45年監禁。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學校通過作弊提高了成績,卻失去了聯邦政府劃撥的教育資金,這些資金原本可以幫助孩子們取得切實的進步,“事實上,亞特蘭大市的這一代青少年已被耽誤”。
其他各國如何處罰作弊
作弊在任何國家都不是光彩的事情,在英國、德國大學考試中,一旦發現作弊行為,一般都會立即取消其考試資格。在英國除了取消作弊考生的考試資格外,該考生也不再有補考機會。這些處罰還不算最狠的,在一次秘魯的工程師從業資格考試上發生了集體作弊,某學校的考生用重金賄賂了一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然后用手機傳遞信號大家集體抄襲。這個作弊可以稱得上是秘魯歷史上最愚蠢的作弊,一個教室的考生答案都一樣,判卷老師能不懷疑嗎?更關鍵的是,高科技作弊在南美還是比較少見的。后來這些考生的下場比較慘,監考老師叫來了警察,他們被捕入獄了。因為在考專業執照的時候作弊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