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袁飛 文/圖
何康林把忠誠書寫在雪域高原
·本刊特約記者 袁飛 文/圖
甘孜州鄉城縣和甘孜縣,一個在南,一個在北,雖然兩縣面積很小,但這幾年的變化卻很大,說起今天的發展變化,兩縣的老百姓都為一個人翹起大拇指——“何康林,亞莫熱!(藏語:好)”
何康林,何許人也?為何南北兩縣的各族群眾都為他點贊?他到底為老百姓做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何康林。
何康林,藏族,1963年6月生,現任甘孜縣委書記。在此之前,何康林在鄉城縣工作6年,先后擔任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縣長、書記等職。從鄉城縣委書記到甘孜縣委書記,這位“一線總指揮”為改變藏區落后面貌傾注了滿腔心血,贏得一方百姓深深的愛戴。
鄉城縣,大山連大山、河谷依河谷,受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限制,兩萬多藏族群眾,要么缺橋過河,要么缺路下山,要么缺少飲水……
如何讓他們告別“山對山、無路走”的日子?上任不久,何康林就走遍全縣12個鄉鎮89個村,深入農牧民家中調研,找尋解決辦法。
“雖然,每個村落規模不大,但總數卻不少。”調研的結果讓何康林看到現實的嚴峻。如果要改善這些村落的基礎設施條件,盡管一座橋的投資幾十萬元,一條農村公路需要幾百萬元,但全縣加起來,就是一筆巨資。

何康林(中)調研牧民定居點。
“哪怕一年解決十個村,只要我們持續努力,就有全面解決的那一天。”何康林說,啃硬骨頭必須有股韌勁,窮地方辦事更必須一個釘子一個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決不能讓這些偏遠山鄉掉隊,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讓這些山鄉徹底改變面貌。”
2011年底,鄉城縣將新增財力的50%用于農村建設,實施以小路、小橋、小水、小能源為主的“四小工程”建設,這種做法成為全國藏區改善貧困鄉村的一個典范。
去年3月,投資30多萬元、村民投工投勞近千個工日后,一條大口徑引水管道把兩公里外的山泉引進村,給400多名村民和 1000多畝莊稼解了“渴”。盡管這些工程不大,但在當地村民眼中,卻是自己生產生活中最關鍵的一部分。
如今,鄉城縣89個村實現道路村村通,3726戶農戶水、電、通訊、太陽能實現全覆蓋。去年,鄉城縣百姓在得知何康林調走的消息時,全縣群眾依依不舍為他十里長路獻哈達。
在甘孜縣任職以來,何康林推行“千件萬件小事暖人心”為主題,以“認識人人、服務人人、人人需要、人人喜歡”為載體的藏區網格化管理。他創新性地實施了“群眾跟著蟲草走、干部跟著群眾走”的牧羊式蟲草管理和服務辦法。全力推進“民生大改善”專項攻堅,落實了一批民生項目,并制成小手冊,隨身攜帶。投入資金6.5億元,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交通、飲水等民生問題。
“我們一定要知道群眾最盼什么、最想什么、最急什么,無論是一條機耕道、入戶路,還是一條飲水渠,無論是一家照明取暖線路、還是一座安全便行的橋梁,都與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群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這是何康林經常說的一句話,更是他執政一方的理念。
“地里的莊稼長勢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今年6月20日端午節這天,何康林又一次到甘孜縣來馬鄉來馬村結對“親戚”家走訪看望,了解情況。
“親戚”扎西身體不怎么好,每到換季就喘得厲害。何康林告訴他:“找個時間去康定看病,我幫你聯系州醫院的醫生。”
生龍降措是來馬村的村主任,正籌劃建個磚廠專合組織,帶領村民們集體致富。“鄉村干部就是要提升為群眾服務的本領,帶領大家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生龍降措的想法得到了何康林的肯定和支持,“要搞好前期的市場調查,做好調研,不能讓村民的錢打水漂,挫傷村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
……
干部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和干部有多親。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寺廟,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時刻放在心上,傾情、傾智、傾力為老百姓服務,好形象、好作風也深深地烙印在群眾的心底。只要一提到何康林,甘孜縣的農牧民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聯扎,亞莫熱!”(藏語:親戚,好!)
2014年底,甘孜縣委對全縣各鄉進行綜合摸排,發現斯俄鄉存在干部管理松散、“走讀”現象嚴重、服務意識差等問題,被評定為“后進黨組織”。為讓斯俄鄉擺脫后進“帽子”,何康林先后兩次約談鄉黨委書記,逐一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并安排駐鄉村工作組成員與鄉村干部談心談話,查找不足,迅速整改。
在何康林看來,“藏區要發展,黨員必須帶好頭”。他帶頭掛帥庭卡、茶扎、斯俄等鄉,以軟鄉弱村集中整頓為突破口,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落實22名縣級黨員領導蹲點開展整頓工作,指派23名縣級機關科級領導干部擔任后進村“第一書記”。
以群眾工作全覆蓋為抓手,何康林組織甘孜縣2952名干部職工與12870戶農牧民結對子、認親戚,送溫暖、辦實事;全面推行黨建目標責任管理,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以良好的干部作風帶動全縣工作取得突破。
“抓好黨建是本職,抓不好黨建是失職。”作為黨建第一責任人,何康林時刻把加強基層堡壘建設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加強與基層聯系,筑牢黨和群眾聯系的前沿陣地。
做好領路人,帶出好干部。在工作上,何康林身先士卒,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特別是在涉及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益問題上,堅持奉公守法,嚴于律己。何康林從不插手工程項目,也從不因人情世故打招呼,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班子的廉政建設,班子成員無人違紀違規違法。2011年以來連續四年,鄉城縣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指數名列四川省前四名、全州第一名。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三嚴三實’的好干部”,這是何康林為甘孜縣領導干部講黨課時的題目。他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僅2014年甘孜縣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24件24人,全縣呈現出清廉、公正、高效的新風氣。
面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殊榮,何康林謙遜地說:“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一縣之官責任重大,我只有拼盡全力,才不愧于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責編:李靜)
●何康林:
“只有心中牽掛著群眾,才能做到心往下想、眼往下看、腳往下走,才能在村落院戶、田間地頭嗅到泥土的清香,也才能受到‘家家請你喝酥油茶’這樣質樸而又真誠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