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妍婕
還你一個真實的考古
·本刊記者 李妍婕

考古工作現場

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織機。
隨著《盜墓筆記》在網絡的熱播,人們對進入墓室的驚險刺激、深藏地底的神秘寶貝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有不少疑惑:現代發掘的古代貴族墓室真的為防盜墓賊設下了冷箭、毒氣等重重機關嗎?“挖掘”會遭遇靈異事件或危險嗎?真實的考古情形又是怎樣的?近日,記者采訪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考古隊相關隊員,去探尋其中的答案。
《盜墓筆記》的主角吳邪進入尸洞不久,就看到河岸站著的千年女尸。這情節不僅讓主角嚇出一身汗,也讓觀眾們驚叫連連。
“從未遇到靈異事件,豪華大墓也不存在想象中的重重機關。”在現實考古中,幾乎所有考古人員都是如此回答。
省考古隊工作人員萬靖迄今已發掘過200多處墓室,“但從沒碰到過任何危險。”據他透露,古人的墓,并不像小說里描寫的那樣有各種機關,一旦進入便有萬箭齊發或者石人擋路。當然,古人也不希望死后墓室被盜,他們采取的方法大多是深埋墓室或者在墓室外加用巨石或積沙。
那電視劇中進入墓室時施放毒氣的情況又真實存在么?“這個也沒有!”幾年前,成都市考古隊在成都周邊發掘了蜀王陵和多座明代太監墓,“有的密閉墓室里的確有氧化汞,這是古人為了防止棺木腐爛放進去的。而很多密閉的石室墓剛打開時,的確有腐爛潮濕的味道,這也只是因為氧氣不足,通常要敞一陣才敢進入。”成都市考古隊工作人員易立說。
至于電視劇中一大波“僵尸”襲來的情況,更是不可能。考古惟一可能遇到的墓室活物,也只可能是誤入其中的蛇、老鼠或蟾蜍等。
易立說,有能力修建豪華大墓者,往往也會有守墓人看守,因此不會設計機關。對考古工作者而言,考古最大的危險,其實是塌方。易立說,2009年他清理華陽一處崖墓,就很擔心風化的巖石坍塌。幸好因為防護措施得力,最終順利進行。而現在通過工程技術,一些預計的危險都能提前避免。
2012年7月15日,成都市考古隊接到電話,正在施工的成都天回南站地鐵三號線地下管道7、8米深處發現古墓,考古工作者立即入駐。歷時一年的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了西漢時期墓葬4座,其中3號墓經絡漆木人,扁鵲醫書的出土,振奮中醫史界;2號墓發掘的4部結構復雜的織機模型是迄今中國首次發現西漢時期的織機模型,這些珍貴文物的發現讓人振奮。2014年初,老官山漢墓被評為“2013年全國六大考古發現”。

現場采取保護措施。

老官山漢葬出土的彩繪木俑及人體經穴漆俑。
“這4座墓葬都被盜過,但是在挖掘的過程中,有驚喜也有失落。”成都市考古隊此項目負責人謝濤說,當他們在清理2號墓的槨室時,內部所剩無幾的隨葬品讓他們在一瞬間有些失望,但當揭開底箱,完整的4部織機的發現又讓他們歡呼,畢竟這是國內的首次發現,也許將改寫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史。
不過,在這個墓里最讓謝濤他們期待的,是織機旁邊的3個竹箱子。“因為有竹箱子的墓葬很少能夠保存下來的,我們挖掘的漢代墓有幾千座了,但是發現有保存完好竹箱子的可能就這一處。”謝濤說。
在漢代,墓里的竹箱子會放非常貴重的東西,要么是書;要么是珍貴的絲綢或者衣服。“想到四川蜀錦這么有名,它旁邊又有4個織機,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三個竹箱子很輕的浮在水面上時,給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謝濤想要是里面有蜀錦,哪怕是一小片,也可以證明四川“蜀錦之鄉”的名號。于是,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竹箱子搬回實驗室,一個一個地打開時,滿滿的期望變為失望, “骨頭、骨頭、骨頭”,里面全是牛、羊、兔等動物骨頭,看來該墓葬主人是個“吃貨”。
神秘的三星堆,出土了價值連城、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金器,尤其是“太陽神鳥”還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標志。這些珍貴的文物出土后,都要進行文物修復,這是考古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老官山漢墓的文物從保存了千年的地下出土,這一瞬間環境的變化也許就會令它們受到極大的損害,所以在現場需要及時采取保濕措施。
成都考古隊文保中心主任肖嶙介紹說,文物從現場帶回來后,我們會將其泡在放置了特制藥水的塑料盆里,用蒸餾水把地下有害的物質交換出來,再經過清洗后用特別配制的藥水進行加固處理。
“當然后期的修復程序很復雜,也很花錢。比如一個漆盤的修復費,可能都要花幾十萬。”謝濤說。
所以,考古學界對地底深藏的秘密一般情況都不會主動挖掘,除非是有特別的學術研究需要,或者確定文物在地下受到影響才會主動挖掘。如今,四川僅三星堆、邛窯、城壩等少數幾處遺址屬于主動發掘,但每年也必須制定嚴格的發掘計劃,只有經國家文物局通過以后,發掘才能夠進行。
謝濤談道,“以現在的科學技術,很多文物發掘出來根本保護不了,還不如暫時不動,就讓它們埋在地下,這是最好的保護。” (責編:彭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