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努·胡布斯哈力++解立松
摘要:簡述了肉羊生產接羔技術,為業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肉羊;接羔技術;產后管理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0-0057-01
肉羊生產接羔是關系到羔羊成活率高低的關鍵環節,必須規范接羔技術行為。接羔的關鍵技術環節包括:預產期計算-產前準備-產前產房溫度要求30℃左右-產前觀察-接羔技術-正產與難產的技術處理-建立檔案資料。
1 分娩征兆
母羊臨近分娩時,乳房膨大,用手擠時有少量黃色乳汁,分娩前2~3 d更為明顯,陰門腫脹潮紅,有時排出濃稠黏液,尤其臨產前2~3 h更為明顯。行動困難,排尿次數增多,性情溫順,起臥不安,時而回顧腹部,常獨處墻角臥地,四肢伸直努責。如放牧時常掉隊或離隊臥地休息。有時四肢刨地,表現不安,精神興奮或不振,食欲減退,甚至停止反芻,不時咩叫。接產人員觀察到上述征兆時,尤其是肷窩深陷、努責及羊膜露出外陰部時,應迅速將母羊從待產區轉移到產羔區,進入產羔欄內,準備接產。
2 正產與接產
正產就是胎兒的兩前肢抱頭對著陰門先產出。
2.1 產羔過程
正常分娩時,羊膜破裂后數分鐘至半小時羔羊就會產出。接產人員先看到胎兒前肢的兩個蹄伸出,隨著嘴和鼻,到頭頂露出后羔羊生出來了。如果接產人員用右手抓住兩蹄、左手護住陰門、向母羊后蹄方向輕微一拉,更有利于羔羊產出,也方便接產。
產雙羔時,兩只羔羊前后出生間隔5~30 min,有的多至幾小時。當母羊產出第一只羔羊后,應注意檢查母羊腹中是否還有未產的羔羊。如母羊仍表現不安、臥地不起或起立后又重新躺下努責,可用手掌在母羊腹部前方適當用力向上推舉,如是雙羔,則能觸摸到一個硬而光滑的羔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產雙羔或多羔的母羊,因母羊此時多已疲乏無力,且羔羊的胎位往往不正,多需人工助產。
產羔時要保持產羔舍安靜溫暖,不要驚動母羊,母羊一般都能順產。
羔羊生下后,要注意觀察15 d,0.5~3.0 h胎衣脫出。產后7~10 d母羊常有惡露排出,這些癥狀均屬正常,發現不正常現象及時處理。
2.2 接羔
羔羊出生后應迅速將其口、鼻、耳中的黏液掏干凈,以免呼吸障礙而窒息死亡或黏液吸入肺內引起異物性肺炎。羔羊身體上的黏液接產人員用毛巾或干布稍加擦拭后,讓母羊舔干,同時協助引導羔羊吃上初乳,增強母羊親子性、辨認力、哺乳性,也有利于胎衣排出和調節羔羊體溫。
對戀羔性弱的初產母羊,可將羔羊身上的黏液涂在母羊嘴上或將麥麩撒在羔羊身上讓母親舔食,通過氣味增強母仔感情。
有的羔羊生下來有假死現象。應立即抓住羔羊兩只后退倒提懸空,同時拍擊胸、背部,或使羔羊平臥,雙手有節律擠壓羔羊胸部兩側,進行人工呼吸;或向羔羊鼻孔吹氣,使其復蘇。
斷臍:母羊產后即站起,臍帶自然斷裂。如無斷裂,可用手指或消毒剪刀在離基部8~10cm處擼去血水后擰斷或剪斷,然后用碘酊消毒。臍帶勿需結扎,否則會影響滲出液的排出,使臍帶不易干燥,容易引起臍帶炎。
3 母羊產后的護理
母羊產羔后勞累疲倦、口渴,應給母羊及時飲用溫水,最好是麩皮加紅糖水,有利于母羊恢復體能、促進子宮收縮。
分娩完畢,剪去母羊乳房周圍和股內側毛發(便于羔羊吃奶),隨即用溫和的消毒水擦洗乳房,再用溫濕毛巾或紗布擦干并按摩乳房,擠去頭幾滴乳汁,輔助羔羊第一次吃飽初乳。
4 羔羊的建檔立卡
在羔羊毛干后吃奶前即可稱重、進行初生標記、鑒定,做好產羔記錄,建立檔案資料。
5 母羊產羔后的護理與育幼
母羊產羔后,1個月內要特殊照顧,安排專人特殊看管護理,特別是1~15 d內,既要保證舍內溫度和濕度,又要對母羊加強飼養管理,給以易消化的飼草料,根據需要適當增加精料,促進母羊多產奶,恢復體能和健康,要注意觀察每一只羔羊吃奶情況,及時處理好各種意外情況,為提高其成活率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