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
(作者系:中共青海省委黨校青海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柴達木地區是青海資源開發和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它承擔著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重任。該地區先行發展循環經濟具有十分明確的目標定位和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促進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廢物排放量,提高了產業發展水平。但是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時,遇到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資源綜合利用層次較低等難點問題。特別是高端產業鏈鏈接受到技術制約,一般產業鏈鏈接后出現了產品過?,F象,產業發展困難重重,嚴重影響了柴達木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加大柴達木地區先行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探索,進一步理順重點產業發展理念,夯實發展基礎,完善優惠政策,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力度,拓寬產業鏈,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降低資源損耗,提升產品檔次,推進循環經濟高端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
近年來,柴達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區域資源為依托,構筑鹽湖化工、油氣天然氣、煤炭、有色金屬等資源綜合開發、深加工利用為主導的礦產業體系。
(一)依托格爾木及周邊地區豐富的有色金屬、油氣天然氣、鹽湖等資源,建設格爾木循環經濟工業園。著力構建以有色金屬化工、油氣化工、鹽湖化工、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體系,延伸了鹽湖化工、油氣天然氣、有色金屬產業鏈,搭建了鉀肥生產基地。利用石油天然氣資源和技術,積極發展下游產品,建設一定規模的丙烯生產線,生產有市場空間的化纖原料和新材料產品,提高原油加工過程中副產物、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水平。
(二)依托大柴旦、冷湖、茫崖等地區的鹽湖、油氣、有色金屬、煤炭等資源,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建設大柴旦循環經濟工業園。著力發展煤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產業,初步建立國家重要的鹽湖化工、碳化工和鉛鋅產業基地。
(三)依托德令哈地區的堿資源、石灰石等資源,建設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著力構建以鹽湖資源開發綜合利用為重點的兩堿化工、新型建材產業,建設國家重要的鹽堿化工產業基地。
(四)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茶卡、柯柯鹽湖鈉資源,建設烏蘭循環經濟工業園。以資源綜合開發為重點,在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前提下,有序開發天峻木里煤炭資源,構建煤焦化產業鏈與其他產業鏈接,鏈接煤化能源、鹽化工、建材產業鏈,積極推進煤炭資源綜合利用。
(五)依托豐富的黃金資源,大力發展黃金產業,選擇了產業發展基礎較好,設施較完善,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都蘭縣香日德鎮建設黃金產業園區。延伸產業鏈,提升黃金生物提煉技術,著力建設黃金采選、粗煉、精煉,不斷提升黃金產業發展的水平。同時,以特色生物產業為基礎,發展柴達木地區農牧業產業,構建高原特色生物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依托枸杞資源,發展枸杞產業,建設諾木洪枸杞產業園區,加大有機枸杞種植面積,加強枸杞鮮果冷藏、凍干、枸杞汁提取、枸杞烘干、枸杞產品的深加工等。依托柴達木地區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培育新能源產業體系,加大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壯大太陽能綜合利用、風電等新興產業。
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難點問題集中表現在資源綜合利用層次較低,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較低,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有效的產業扶持政策缺失,高層次人才短缺,資源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不足。特別是高端產業鏈接受到技術制約,一般產業鏈鏈接后出現了產品過?,F象,嚴重影響了柴達木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
(一)資源綜合利用層次較低
由于柴達木地區資源精深加工技術落后,科技支撐能力低,產業鏈不長,資源回收能力不高,綜合利用層次較低,資源的多種有用成份尚未得到開發,廢棄物未能得到循環利用,尾礦回收利用進程緩慢,使得產業發展的資源供給能力不足。隨著柴達木地區礦業經濟穩步推進,產業集群的關聯交叉必將產生諸多問題和矛盾,將直接導致資源的開采加劇,在產出大量工業品的同時,勢必帶來廢水、廢氣、廢棄礦石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部分資源過度開采進一步加大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難度,發展過程中面臨資源綜合利用、污染治理、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突出問題。
(二)科技支撐能力較低,產業鏈接進程緩慢
推進循環經濟、資源采選與精深加工、建立產業鏈,需要各類高層次人才隊伍、技術和生產工藝支撐。由于柴達木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科技支撐能力較低,缺乏產業鏈鏈接的技術、工藝,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一是部分企業初步完成了在采選礦階段產業鏈的鏈接,但尚未有對各種共生和伴生礦種進行提取和分離的完整技術,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層次低;二是部分企業正在尋求資源精深加工階段的先進技術工藝來延伸產業鏈,但產業鏈接技術、工藝研發能力弱,推進速度緩慢;三是部分企業正在探索對廢棄礦石等資源提取、綜合利用技術,實現循環利用和安全排放,但推進面狹窄,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傮w上柴達木地區產業鏈接技術研發和引進能力較低,鏈接產業鏈的進程緩慢,嚴重制約了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水平。
(三)融資渠道狹窄
當前,柴達木地區的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十分困難。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和金融企業追求近期收益,融資方式單一。金融機構信貸機制不靈活,信貸投放主要傾向優勢企業和中長期大項目;生產企業融資渠道不寬,除銀行貸款外,尚未有其他融資方式或投入資金,招資、引資、擴資能力不足,也不愿意研發深度產業鏈接技術,只是短期開發資源,生產初級產品,產業發展戰略不明朗。各類不利因素影響,造成融資程度低,致使部分循環經濟發展項目進展緩慢。
(四)有效的產業扶持發展政策缺失
柴達木地區雖然制定出臺了一些發展循環經濟的制度措施,但產業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很少,對循環型企業和產業鏈鏈接的支持力度不大,產業扶持發展的方式單一,措施不力。一是柴達木地區的產業規模、影響力不大,爭取國家項目支持的難度特大;二是我省經濟發展效率不高,財力不足,扶持產業發展只能采用“撒胡椒面”方式,當地企業尚未有高端產業發展技術,單個企業無能力解決高端產業鏈鏈接問題,致使部分產業發展到了關鍵時期就止步不前,產業高端鏈接困難重重。如,昆侖玉產業、枸杞產業,到了多產業耦合鏈接或探尋下游鏈條時期,受到產業鏈接技術影響就止步不前,產業發展到了一個階段后又回歸走上了原材料輸出為主,精深加產業在省外完成的老路;三是目前尚未制定合理征收生態補償稅費的優惠政策,現階段征收生態補償稅費時,尚未考慮原生礦品位高低因素,實行一刀切。這樣原生礦品位較高的成本低,原生礦品位較低成本就高,出現了事實上的不合理,不利于難采難選礦的開采及尾礦循環利用,挫傷了部分礦山企業繳納稅費的積極性。生態補償稅費分配時采取先征后返的辦法,上級有關部門按全省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一攬子工程進行分配,征收稅費主要用于循環經濟發展及省政府確定的重大項目上,具體返還給礦山所屬縣的金額有限,地方政府所得實惠有限。因而地方政府督促征收生態補償稅費的積極性不高,實際征費的金額不足,企業長期拖欠生態補償稅費的現象經常存在。
(五)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
由于受自然條件艱苦、科研環境特差、工作待遇低下等因素影響,柴達木地區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難以引進和培養高端產業鏈鏈接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不愿來柴達木地區進行課題研究,來了也留不住,工作一兩年后就走人。如,2014年柴達木地區一鎮衛生院三名專業技術人員在該鎮工作一年后辭職再考試就業。一般專業技術人員如此,何況是高層次人才??傮w上青??蒲腥藛T的工作環境很差,相關方面對研究成果的重視程度很低,造成惡性循環,挫傷了專業人才科研的積極性,致使整體產業鏈鏈接技術不高,直接制約著資源轉換戰略的深入實施,阻礙著循環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
(六)資源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不足
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資金不足,使柴達木地區資源開發區、部分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在公路方面。雖基本形成了以格爾木、德令哈、都蘭等市(縣)為中心,通往各鄉鎮、產業園區的公路交通網絡。但市(縣)與主要礦區的公路建設滯后,公路密度不高,特別是部分園區公路建設速度緩慢。在鐵路方面。區內最主要的一條鐵路主線就是青藏鐵路線路,有一定的貨運能力,年運力達到了5000萬噸,但它只能保證主要產業領域的重點貨運,鐵路運營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有限,特別是地方鐵路建設能力低下。在民航方面。航線少,航次少,運營成本高。在水資源方面。常年干旱少雨,盆地外水源補水缺少,水資源相對缺乏,全區的水回用率較低,部分工業用水使用地下水,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的需求與水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如果絕大多數企業都采用地下打井工業用水,勢必影響柴達木地區的生態環境。
加大柴達木地區循環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索,進一步理順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加強輿論引導,夯實發展基礎,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優惠政策,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和生產工藝,拓寬產業鏈,提高產業關聯度,推動產業間的融合與共生,提升產品檔次,推動循環經濟全面發展。
(一)輿論引導——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前提
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和各類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優惠政策、運行進程、產業技術需求等方面,導向科研機構或研究人員跟蹤研究產業發展技術和生產工藝,引導企業樹立資源節約意識、綠色發展意識,加大研發高端產業鏈鏈接技術和工藝,逐步形成循環利用資源的生產方式、模式,為先行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夯實基礎。充分發揮企業先行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的宣傳作用,把節約回收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知識納入企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強化宣傳引導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公布先行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的有關信息,強化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宣傳作用。
(二)夯實發展基礎——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基石
爭取國家和省上有關項目支持力度,將把柴達木地區的園區、主要礦區的給排水、污水垃圾處理、配套管網、道路、電網、通信等建設項目納入國家和省上項目支持范圍,加快區域內機場建設、格爾木至敦煌鐵路、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格爾木至成都鐵路及柴達木地區支線鐵路等建設力度。加強水利樞紐、綠洲灌區改造、節水農業項目建設,解決柴達木產業發展、社會發展用水問題。進一步支持資源開發區、產業園區、主要礦區的公路建設,重點建設區內高速公路以及具有重要通道功能的國省道建設。加強電網建設,將33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向開發區、產業園區、主要礦區延伸,實現大電網覆蓋整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開發項目。
(三)制定優惠政策——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催化劑
制定優惠政策是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主要一環。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產業扶持發展的制度,特別是產業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解決產業發展到了關鍵時期就止步不前的具體問題。省政府、州政府制定重點產業扶持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對柴達木枸杞產業、昆侖玉產業、黃金產業、鹽湖產業、煤炭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多產業耦合鏈接技術開發的扶持力度,杜絕重點資源開發領域輸出原材料為主的開發模式,規定初級產品盡可能省內精深加工利用。要全面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領域發展。鼓勵企業利用先進技術回收利用資源,減少廢氣、廢水、尾礦等廢棄物排放,確保高污染企業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或收回利用達標。研究出臺礦山生態補償費優惠政策,將礦山企業生態補償費按原生礦征收改為按礦產品(產值)征費的辦法,確保生態補償稅費征收的公平性。提高礦產原產地政府分成比例,征收辦法以先征后返改為按比例上交,留予地方政府所需稅費,實行??顚S?,提高交稅費的積極性,保證生態補償稅費按期如數征收。
(四)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保證
立足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基礎,建立和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加大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政府、企業、社團組織要通過聘請科技顧問、返聘掛職干部,引進高層次人才,引導高層次人才向重點產業領域集聚。著力培育高端產業鏈、重點產業領域多產業耦合鏈接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加大產業鏈接技術的研發,設立產業耦合鏈接技術研究課題,對多產業耦合鏈接技術攻關課題項目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全力推進高端產業鏈鏈接。充分利用柴達木地區大中型企業現有的技術設備優勢,建成企業開放型課題研究、生產試驗室,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優勢產業關鍵技術攻堅克難提供保障。通過建立產業耦合鏈接技術攻關研究中心,組織企業、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廣泛研究,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和創業潛能,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科技創新——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支撐
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延長產業鏈,有效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水平,高效利用資源的多種有用成份,鼓勵企業循環利用尾礦、廢水等,保障后續資源供給能力。建立柴達木地區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園,搭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相結合,集科技人才培養、課題攻關研究、生產試驗為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鼓勵企業研究室、科研機構入園開展技術攻關研究,研發一批高端產業鏈鏈接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并重,把增強自我創新能力建設作為循環經濟發展的著力點,重點對高端產業、多產業耦合鏈接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究,推動重點產業發展。積極主動提供企業高端產業鏈接項目申報、科技評估、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科技研發基地,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急需的關鍵技術難題,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企業科技發展水平。強力支持資源節約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建設,以提升生態保護和產業鏈鏈接技術為目標,積極研發和引進能源的梯級利用技術、產業一體化開發鏈接技術、工業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環境工程技術等為重點的一批具有廣泛推廣前景的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深加工能力。要廣泛推介先進的產業發展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如,都蘭金輝礦業有限公司成功應用無毒提金劑進行尾礦綜合回收利用,增加了企業效益,促進了礦山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形成新型礦山發展理念。同時,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監督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問題。
(六)拓寬融資渠道——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的關鍵
先行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資金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柴達木地區企業生產規模不大,地方財力十分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投融資政策,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行銀行、政府、企業三方合作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鼓勵企業上市,發揮證券市場的融資作用。爭取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面參與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是解決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關鍵,積極鼓勵和支持多種形式的集團公司投資,參股推進循環經濟項目,大力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推進循環經濟。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工藝,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1]堅持綜合開發、循環利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柴達木報,2010-04-16.
[2]景芳,青海綠色經濟發展戰略的政策思考,革與戰略,2011-12-20.
[3]李莎莎,格爾木跨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創建地區,柴達木日報,2013-12-10.
[4]王曉霞,我國地方政府集群升級政策的問題探析,科技管理研究,2013-03-08.
[5]武磊,循環經濟評價與政策,2014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三章),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