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為進一步落實兵團促進職工多元增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十師北屯市圍繞兵團打造團場職工多元增收升級版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結合師市工作實際,堅持組合出拳,持續發力,以六項組合,推動師市職工多元增收工作提檔升級。
內,做好“增減”文章。以“良種、良法”促增。堅持市場導向,把優良品種與優化結構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優質品種的覆蓋率和產出率。堅持“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引導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職工瞄準市場需求,適應消費者選擇,增加市場緊缺和適銷對路產品生產,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以集約降本促減。通過加大農資統采、良種供應工作力度,在保障優質、安全、低廉的農資產品供應職工的同時,僅上半年降低職工農業生產成本支出近1000萬元,實現了減支增收。
外,做好整合文章。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市場對接點,整合建立產業、企業、職工的產銷、利益聯結機制,構建“龍頭企業公司+生產基地(合作社)+職工”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多渠道增加職工收入。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突破點。制定了《關于鼓勵、支持團場農業經營公司、連隊干部入股參與農工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意見》,引導和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促增收。通過實施項目帶動,培育額河草原食品公司、匯祥農業、金屯油脂等龍頭企業,拓寬拉長產業鏈條,打造供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全產業鏈,讓職工從產業鏈增值中獲得更多收益。二是加強農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的融合促增收。依托師市地緣優勢、旅游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實現農業生產與文化、餐飲、休閑旅游等有機融合,形成職工增收新的增長點。三是加強信息技術對農業的滲透型融合促增收。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探索農產品銷售的電商模式和農資電商、互聯網金融、農業信息化等發展方式,突破行政區域界限,更大范圍配置資源,提高職工收入持續增長的空間和潛力。
一是積極探索加快土地流轉辦法和措施,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市場,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團場內實現土地流轉10.25萬畝,占土地承包總面積的12.11%。流轉土地職工979人,轉移到二三產業職工134人,域外通過地方土地流轉,增加種植面積43.01萬畝,涉及職工641人。二是搭建創業平臺。圍繞“三化”建設,大力發展商貿、餐飲、運輸、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和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為團場職工就業創業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引導職工創業就業2580人。三是加強創業培訓。通過不斷加大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力度,采取訂單培訓、分類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加大對團場職工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四是完善公共服務。要進一步規范團場勞務市場,積極發展勞務中介組織,建立團場勞動力資源數據庫,為職工轉移就業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五是加大支持力度。通過綜合運用創業投資引導、小額擔保貸款等辦法,加大對團場職工創業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職工自主創業典型項目,制定了《十師北屯市活畜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幫助職工解決融資難題。
一是放活農業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推廣師團、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職工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形成團連引導、干部帶頭、能人牽頭、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按股分紅的多元增收機制。使職工有本生錢、有地生錢、有房生錢、有股生錢。二是放活資金投入方式。探索將面向團場和職工的興邊富民資金、扶貧資金和有關項目資金等作為國有資本金或職工投資,入股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實行動態管理和滾動發展。制定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和支持團場發展的具體辦法,引導社會資本在團場興辦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社會服務等各類事業。三是管好團場金融服務。加強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擔保公司、典當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網點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職工的信貸資金投放,保障團場職工金融服務需求。積極推進活畜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等融資形式,拓展職工貸款渠道。
一是強化精準扶貧。師市制定了《十師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對貧困群體“量身定做”對口幫扶辦法,制定了具體的幫扶措施和脫貧時間表。試點探索將扶貧資金“折股量化、配股到戶”,使貧困戶以股權入股合作社或農業公司,提高貧困戶的長期收益和財產性收入。二是推進產業扶貧。不斷完善產業扶貧機制,加快原連隊居住區轉型政策落實,利用農業貼息和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為貧困職工轉型就業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引導貧困職工由被動“輸血”向主動“造血”轉變,實現脫貧致富。三是促進社會扶貧。鼓勵示范戶、協會、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幫扶貧困職工。對帶動困難職工增收的示范戶、各類組織和龍頭企業,按照帶動人數、收入情況等年終予以獎勵。
一是認真總結。把原有的職工自發、市場調配開展冬季創收,轉為團場引導、企業組織、市場調節推進冬季創收常態化。二是及早謀劃。開展調查研究,制定今冬明春促進職工多元增收的目標、措施和具體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三是抓好落實。層層量化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完善制度辦法,強化服務機制建設,使閑置的勞動力資源發揮效率,資金產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