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曉娟 董園園
葫蘆彩畫繪人生方寸之間有天地
□鄧曉娟董園園
11月3日下午,筆者走進四師七十三團烙畫葫蘆愛好者牛雙虎的家中,同往常一樣,他正在自己的一尺工作臺前一手托著葫蘆,一手拿著電烙鐵在葫蘆上烙畫。不一會兒,一幅栩栩如生的彩畫輪廓就烙在了葫蘆上。每天下午的4點到6點,是老牛潛心彩繪葫蘆的時間。
牛雙虎說:“我做這個葫蘆也是受到別人的啟發,是去伊犁參觀,展館里有葫蘆,我一看,也可以在家里種點葫蘆呀,我現在也退休了,可以做點自己的事情,我看人家做好的葫蘆挺好的,我回來就在院子地里種了點葫蘆,冬天買點工具,買點染料,自己想做什么葫蘆,畫個畫就畫個畫,我現在做這個已經有15年了。”
筆者觀察老牛創作的烙畫葫蘆發現,葫蘆上不僅烙有人物、花草、鳥獸、山水和風景,許多還配有詩詞歌賦,再加上疏密有致的各種裝飾花紋,葫蘆圖案十分豐富。除了用于觀賞,老牛還將烙有字畫的石頭、樹根制成各種藝術品。
除了烙畫外,老牛還拓展了彩繪和鏤空雕刻,并根據葫蘆天然形成的各種造型,順勢進行藝術加工,創作出許多獨特的藝術作品。筆者現場嘗試在葫蘆上作畫發現,用電烙鐵的硬鐵頭在圓滑的葫蘆上“寫”字“畫”畫,并非易事,不僅需要掌控烙鐵恰當的溫度,還要注意力度和速度,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燙出花紋的深淺和神韻。
在葫蘆上,老牛不僅限于烙畫花鳥魚蟲等傳統字畫,最近他還以團場產業發展、民族團結為背景,在葫蘆上烙畫了葡萄架下的民族團結情。
除了對在葫蘆上繪畫感興趣以外,老牛還有一套自己種植葫蘆的經驗。
牛雙虎說:“你要看你需要哪一種品種,比如這個葫蘆我看著挺好的,我今年就想種這個,就把這鉆個洞,一搖,葫蘆籽就出來了,第二年要種得早一些,我們這受光時間短,3月份必須要種,10月份就可以成熟。”
葫蘆諧音“福祿”,是中國傳統吉祥物,燙畫葫蘆則是將燙畫藝術和葫蘆特質相結合。談起葫蘆,老牛滔滔不絕,他從箱子里拿出自己做的葫蘆作品,他希望自己的葫蘆作品被更多人欣賞。□
欄目責編: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