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年3月12日刊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的文章說:就中國來說,歷史上凡是外來宗教,都必然要經歷一個中國化的過程。宗教要適應今天的中國。
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最基本層面的要求是宗教界愛國守法,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在我們國家,不允許有法外之宗教,也不允許有法外之教徒。
“相適應”的第二個層面,要求宗教界不僅滿足信眾信仰上的需求,還要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多做有益于民眾幸福、社會和諧的事。近些年宗教界積極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支持教育衛生事業,保護文物,保護自然環境,參與抗災活動。隨著社會發展,宗教界要進一步豐富參與公益事業的形式并拓展渠道,同時杜絕借神斂財、無序擴規模現象,努力減輕信眾因宗教活動而產生的經濟負擔,樹立濟世助人的良好社會形象。
“相適應”的第三個層面,要求宗教界進一步挖掘和弘揚教義教規中有利于國家發展、社會穩定和道德提升的內容。近年來佛教提倡“人間佛教”;道教開展“生活道教”;伊斯蘭教開展“解經”活動;基督教開展神學思想建設,鮮明提出“促進基督教中國化,而不是中國基督教化”。佛教界深刻揭露達賴集團歪曲佛教教義、煽動制造自焚事件的惡行,針鋒相對地闡釋佛教珍愛生命、不許殺生的基本教義;伊斯蘭教界提出堅守中道、遠離極端,堅決反對宗教極端主義和一切打著宗教旗號的暴力恐怖行為,都有力維護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贏得社會尊重。
當前有必要強調堅持外來宗教中國化的傳統,防止“去中國化”“逆本土化”傾向的發生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