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了解到,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預計將于今年9月出版,共四冊,分別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和《道德經》。至此,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高中國學教材將在各地開展成規模的教材試用工作。
此次即將出版的高中階段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共有四冊。高一學習《論語》和《孟子》,高二學習《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原文全本講解,另外三冊則是按主題歸類講解。如《大學·中庸》一冊,分為“慎獨”“齊家”“格物致知”“中和”“為政”等章節。此外,每一章節在講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較等拓展閱讀素材。
課題組表示目前在研發高中傳統文化教材的同時,就已開展了另一個重點子課題研究,即傳統文化教學評價與考試模式研究。
張健強調,高考改革的幾個信號均指向國學,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降分后其所降分數分給了語文,而且還更進一步明確指出了就是將分數轉移給所增加的“傳統文化考試內容”部分。又如今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均招收國學特長生。
張健坦言,能否在高考語文中出現一個新的形式——政論或申論形式的傳統文化論述題,這一方向應該是研究和創新的改革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