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鄭州450011)
六經辨證
王長林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河南鄭州450011)
六經辨證是東漢名醫張仲景在《素問·熱論》的基礎上,吸取前人辨證之思想,結合自身經驗創立的辨證理論,是《傷寒論》的核心辨證方法,其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證論治。
六經辨證是以臟腑氣血經絡的生理功能為基礎,根據病因屬性、體質強弱、正邪盛衰、病勢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病發展過程中可能表現出的各種證候,歸納為太陽證、陽陰證、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厥陰證六個類型,作為外感病證的基本證候類群,以此說明病變部位的深淺、病性、正邪的盛衰、病勢的趨向,同時以六類病證之間的轉變關系說明疾病發展變化,以六經證群(證候)所表現出的不同癥狀和體征作為臨床診治外感病證的基本依據。
分析六經辨證方法體系,亦應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具有時間和空間的整體觀念。從太陽到厥陰,時間上,表現出從前到后,空間上,表現出由表及里或由淺入深的基本規律。作為外感病證,病初,外邪一般先侵襲衛表,隨著時間推移,疾病的發展,外邪將由表入里,病位也隨之由淺入深。在此發展過程中,疾病性質和機體正氣都隨正邪抗爭而呈現出各種可能的變化。看六經辨證應注意時序和空間次序及其時空關系,用聯系和發展的整體思想去分析六經辨證具有提綱挈領之意。
2.1 病因
六經辨證作為《傷寒論》之核心辨證思想,其主要用于外感病證,因此六經辨證所涉及病證多發于外感邪氣,病因主要為外感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熱)。由于六淫致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轉化性、兼挾性,因此在分析六經辨證時亦應注意六淫的這些特點,注意許多外邪入里郁久化熱,疾病性質發生寒熱轉化,陽邪易傷陰津、陰邪易損陽氣等這些基本規律。個人認為,學習六經辨證,可以將外感寒邪,即風寒感冒作為一個開始,然后按外感風寒逐步發展為次序,去聯系和對照六經病證,這將比較容易理解六經證候。當然六經辨證所辨之證病因不限于寒邪,六經病證也不限于從外感風寒開端,六經辨證也不限于只辨外感病證,亦可用于分析內傷雜病。
2.2 病機
作為外感病邪,多先侵襲衛表,先犯太陽,以表證為先;但外感病邪亦可直中臟腑,起于陽明、太陰、少陰;較多情況下,外邪一般多由表入里,疾病多以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的次序發展。外感六淫侵襲機體,在其與機體正氣相爭過程中,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在六經辨證中得到充分體現。風、暑、熱、燥陽邪因易傷津,當外感病證起于此因或這些陽邪占據優勢時,臨證表現出一系列燥熱傷津癥狀;而寒、濕陰邪因易損陽氣,當其致病時臨證多表現出一系列陰寒和功能受限之癥狀。另外六經病證在發展變化中隨時間推移,當正氣不能復蘇、治療不及時,將表現出病位由淺入深,病性由寒轉熱到寒熱錯雜,再到虛寒、虛熱,病證多由實轉虛,虛實夾雜,直至亡陰、亡陽。當然,在邪氣不強,正氣恢復及時,加之治療得當,病證轉化將趨于向好。
六經病證中,三陽病證,病位多在表、在腑,病性多以實、熱為主;三陰病證,病位多在里、在臟,病性多以虛、寒為主;但各證具體表現,又存在諸多不同。
3.1 太陽病證
太陽主表,因此太陽病證多為表證,是外感病證最為常見之證,多見于外感病的初期階段。根據患病機體正氣虛實,一般分為太陽傷寒和太陽中風證兩個常見證型。
太陽傷寒:屬外感風寒表實證或風寒感冒,病因為外感風寒,受邪患畜正氣不虛。其辨證要點在于惡寒重,發熱輕,無汗,咳嗽,流涕,脈浮、緊。
太陽中風:屬外感風寒表虛證或風寒感冒自汗。病因為外感風寒,受邪患畜正氣不足、衛陽不固。其辨證要點在于惡寒重,發熱輕,表虛自汗,咳嗽,流涕,脈浮、緩。
3.2 陽明病證
屬里實熱證。病因多為太陽病未愈,病邪入里化熱,也可由少陽病轉化或外感燥熱之邪直中陽明所致。根據病位之側重和具體臨床表現,陽明病證一般分為陽明經證和陽明腑證兩個常見證型。
陽明經證:病位側重肺,辨證要點為高熱、大汗、呼吸粗喘,口渴欲飲,苔黃燥,脈洪大。
陽明腑證:病位側重腸腑,此證多因陽明經證發展而來,因此具有陽明經證基本表現。辨證要點為身熱,呈日晡熱,汗出,糞便燥結,糞球干小,甚至燥秘,尿短赤,脈沉而有力。
3.3 少陽病證
少陽主半表半里,故此證屬半表半里證,多因太陽病失治、誤治,病邪傳入少陽;或因體質素虛,病邪亢盛直入少陽所致。辨證要點為寒熱往來,不欲飲食,脈弦。
3.4 太陰病證
3.5 少陰病證
少陰病位在里,屬心、腎之虛證,根據陰陽虛衰之側重,分為少陰虛寒證和少陰虛熱證。
少陰虛寒證:是少陰病中較多見的一種證候,多為疾病發展過程中陽氣虛衰所致,呈現出全身性的虛寒證候,又稱少陰寒化。辨證要點為惡寒,嗜唾,立少喜臥,耳鼻發涼,四肢厥冷,體溫偏低,脈沉細。
少陰虛熱證:為少陰病陰虛陽亢,從陽化熱的證候,又稱少陰熱化。辨證要點為口燥,咽痛,煩燥不安,舌紅絳,脈細數。
3.6 厥陰病證
病位屬里,是外感病發展的最后階段,根據外感病發展至極的臨診表現一般分為寒厥和熱厥,寒厥是陰寒之邪盛極,陽氣衰絕的表現,熱厥屬陽熱蘊于內,阻陰于外,陰陽之氣不相順接表現。
寒厥:辨證要點為四肢厥冷,口色淡白,無熱惡寒,體溫偏低,脈細微。
熱厥:辨證要點為四肢厥冷,口色紅,惡熱,口腔干燥,尿短赤。
公司秉承南粵大地勇于創新、敢于開拓的改革精神,不斷完善體系管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以“天道酬勤,厚德載物”為理念,向著“管連中國,道通全球”的目標不斷邁進。
六經病證可以單一發生,也可以在一個患畜上同時表現出幾經病證,幾經病證同時發生,可能存在因果發展關系,也可能只是幾經病證同時發生而已。
4.1 單發
臨床上,六經病證單獨發生者多見,如單發太陽傷寒證、太陽中風證等,單發病證病位相對集中,病情相對輕,診治較易。
4.2 錯雜
六經病證在發展過程中受正邪力量盛衰和防治措施等影響,可能表現出幾經同病的錯雜情況。一般將兩經或三經的病證同時出現,稱為“合病”,而把一經病證未罷,另一經證候出現的,稱為“并病”。比如太陽少陽并病,少陽陽明并病,太陽陽明合并,此同八綱辨證之表里錯雜,寒熱錯雜等。
4.3 傳變
受機體感受病邪的輕重,機體正氣的盛衰,治療養護的當否,機體發病后,可能在六經證型之間發生傳變。所謂“傳”可以理解為病位的變化,如表里轉化,局部與整體的轉化,所謂“變”可以理解為疾病性質的變化,如寒熱變化,虛實變化。
4.3.1 基本規律 六經病證的傳變按外感病的常見發展變化特點,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疾病隨時間的推移病位多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單一臟腑擴展到多個臟腑,疾病的性質多呈現出由寒轉熱,再由熱轉寒,正氣受邪氣制約與損傷多由盛轉衰,病證多由實轉虛,或由實轉虛實錯雜。
4.3.2 具體形式 六經病證傳變的各種可能形式如圖1:
六經病證,其中三陽病證多熱證、實證,治療重在祛邪;三陰病證多寒證、虛證,治療重在扶正。但臨診治療,需將扶正祛邪、治標治本、治療養護和“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靈活應用。
5.1 太陽病證
太陽主表,屬外感病初起,一般機體正氣尚實。治以祛邪為主,多用汗法。但應注意機體有無表虛自汗,以把控發汗力度,防大汗傷津。如太陽表證起于寒、濕陰邪,注意溫通散寒祛濕和保護機體陽氣,如起于熱、暑、燥之陽邪,注意清熱通下和生津養陰。其中太陽傷寒證治以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黃湯加減;太陽中風證治以解肌祛風,調和營衛,方用桂枝湯加減。
5.2 陽明病證
陽明屬里,多為肺、腸腑實熱。此證群仍以邪盛為主,正氣尚不虛,多用清法、下法。注意邪熱傷津之輕重,病癥燥結之表現,考慮生津潤燥、通腸瀉下及導熱下行。其中陽明經證治以清熱生津,方用白虎湯加減;陽明腑證治以清熱瀉下,根據具體證候表現選用系列承氣湯加減用之。
5.3 少陽病證
屬半表半里證,應和解表里營衛,采用和法。此證唯有和解少陽一法,方用小柴胡湯加減。
5.4 太陰病證
太陰屬里,為脾胃寒證。此證屬陰盛或陽衰,如因外感陰寒直中脾胃,治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為主,方用桂心散加減;如因六經病證發展導致脾胃陽氣虛衰,治以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方用理中湯加減。
5.5 少陰病證
少陰屬里,為陰陽虛證。此證群以正氣虛衰為主,具體表現為陽虛或陰虛,治時多以扶正,陽虛則溫補回陽救逆,陰虛則滋陰退虛熱。其中少陰虛寒證治以回陽救逆,方用四逆湯加減;少陰虛熱證治以滋陰瀉火,方用黃連阿膠湯加減。
5.6 厥陰病證
厥陰屬外感病寒熱盛極,治時辨清寒熱真假,寒厥以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為主,方用四逆湯加減;熱厥治以清熱養陰,方用白虎湯加減,根據病證表現可配合下法、汗法。
5.7 六經錯雜
對于六經錯雜情況,治療時需分清幾經病證之間的關系,是合并還是并病,另外比較各經病證輕重緩急,首先堅持幾經病證同治,如條件和用藥不允許幾經病證同時治療,則堅持先治急、后治緩,先治本、后治標,先治表、后治里。如太陽少陽并病,采用太陽少陽同解,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少陽陽明并病治以雙解少陽陽明,方用大柴胡湯加減;太陽陽明合病,治以表里雙解,方用防風通圣散加減。
2006年8月24日,湖南省保靖縣水銀鄉某村民3歲水母牛就診。癥見:精神沉郁,耳耷頭低,反芻停止,體溫40.5℃,呼吸促迫,口紅欠津,舌苔黃白,尿短赤,糞干小,排糞困難,脈洪大。診斷為陽明型,屬于里熱實證。方選白虎湯加減,服藥1劑,精神略好轉,體溫39.6℃,治用抗生素、強心、補液等藥物;26日體溫38.5℃,喝少量溫水,有食欲,又服加減白虎湯1劑,治愈(摘自《中獸醫醫藥雜志》2007年第5期,家畜外感證的辨證施治,黃文淵)。
中醫臨床對仲景之六經辨證研究頗深入細致,歷代中獸醫名家中也不乏對六經辨證頗有心得應用嫻熟者,總之六經辨證對后世中醫和中獸醫影響深遠,其辨證方法和體系至今對臨床中醫和中獸醫診治外感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呈上對六經辨證一己之見,以供獸醫同行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編輯:狄慧)
復習思考題
1.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之間的關系?
2.六經辨證各經證型的辨證要點和治則治法?
【執業獸醫考試標準模擬題】
(1~3題共用題干)【2010年真題改編】
馬,證見發熱,腸燥便秘,腹痛,尿短赤,口津干燥,口色深紅,舌苔黃厚,脈沉實有力。
1.該病證可辨證為( )
A.少陽證 B.少陰證 C.陽明腑證 D.陽明經證 E.太陰證
2.該病證的治法為( )
A.清肺化痰 B.清心開竅 C.通便泄熱 D.清肝利膽 E.清熱利濕
3.該病證最適宜的基礎方劑是( )
A.八正散 B.清宮湯 C.茵陳蒿湯 D.增液承氣湯E.麻杏石甘湯
(4~6題共用題干)【2010年真題改編】
春季,3月齡幼犬,突然出現咳嗽,證見發熱,咳嗽聲高,鼻流黏涕,呼出氣熱,舌苔薄黃,口紅津少,脈浮數。
4.該犬的咳嗽可辨證為( )
A.太陽風熱證 B.太陽風水證 C.少陽證 D.陽明經證E.陽明腑證
5.引起該犬咳嗽的病因是( )
A.運動過度 B.饑飽不均 C.痰濁內生 D.虛火傷肺 E.外感風熱
6.治療該病應選用( )
A.麻黃湯 B.銀翹散 C.清肺散 D.四君子湯E.百合固金湯
【答案】1.C 2.C 3.D 4.A 5.E 6.B
下期內容:楊柳主講《衛氣營血辨證》。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