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涵
廣西沿邊金改在眾望眾漸行漸遠
□ 文/林涵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合作領域的不斷推進,區域內資本、產品、人員和信息的流動在全面加快,跨境貿易與投資的發展日益增速。要達成更高要求的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的支持和配合。但從目前情況看,金融體制的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
4月1日,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國南寧召開201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武在會上表示,2014年廣西沿邊金改實現了良好開局。2015年,廣西應繼續結合實際,緊緊圍繞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三大主線,逐步增強人民幣在東盟地區的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打好沿邊金改試驗區建設攻堅戰。
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范圍包括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崇左市六個市,處于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最前沿。為此,廣西的沿邊金改被賦予了一定的希冀。而廣西沿邊金改的主線和目標何在?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金融工作辦公室李正友副主任介紹,按照國家批復的總體方案,建設廣西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要以人民幣國際化試點為主線,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范圍,積極探索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多種途徑,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逐步增強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把廣西打造成中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
有了行動主線,還要明確前進目標。“廣西沿邊金改的總體目標是經過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建設相適應的多元化現代金融體系。”為此,進一步增強金融創新能力,提升金融開放水平,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讓沿邊經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高,廣西與東盟、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關系才會更加緊密。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廣西進行沿邊金改,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的優勢或者說底氣何在?
貨幣國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較長的漸進過程,需要滿足一些基礎性條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健全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
“當今世界,貨幣國際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先是貨幣在周邊地區的現鈔流通和使用;再者貨幣成為周邊地區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計值、結算和貨幣流通,即貨幣的區域化,這是貨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最后是貨幣成為儲備貨幣,實現真正的國際化。”李正友副主任表示,簡單說來,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可概括為“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國際化” 。
隨著中國與東盟雙方貿易額不斷擴大,東盟各國在進出口貿易中對人民幣的使用率猛增,人民幣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
在中國云南相鄰的緬甸邊境地區,人民幣成為當地居民日常使用的貨幣,緬甸北部第四特區首府甚至出現了人民幣取代緬幣的現象;越南官方已經承認人民幣在其邊境的合法流通性;在越南和老撾地區,人民幣可以進行消費、結算和計價等,幾乎可以全境使用;在柬埔寨,當地政府鼓勵居民積極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在湄公河次區域,可以掛牌買賣人民幣,當地居民可以用人民幣直接購物、消費和結算;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人民幣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接受和使用,許多商店甚至可以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和直接兌換。
如此看來,人民幣的周邊區域化前景已經清晰可見,接下來,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在這一基礎上呼之欲出。而這一重任就落到了與東盟國家接壤的中國省區身上。
目前,廣西已經完全具備人民幣國際化先行先試的條件。據李正友副主任介紹,2010年6月23日廣西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結算試點以來,廣西在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和服務區域上實現了新突破,人民幣結算從邊境貿易擴展到一般貿易、進出口貿易、服務貿易、收益及經常項轉移、跨境投融資等,逐步從企業擴展
廣西將如何重點實施一些“金融工程”,以提升金融服務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除了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跨境人民幣清算、交易、融資等服務,試點人民幣與周邊國家貨幣的銀行間區域掛牌交易外,“簡化外匯收支事項審批手續也非常關鍵。”李正友副主任說,目前,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內注冊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可在完成資本金驗資手續后,根據自身意愿隨時向銀行申請結匯,從而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效率和匯率風險規避能力。
隨者跨境貿易的不斷興起,“建立跨境零售支付平臺,允許試驗區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已獲全國牌照的非法人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合作”也成為廣西沿邊金改的重要內容。因為,通過這樣的途徑,“可以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人民幣結算,促進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物流產業發展。”李正友副主任解釋道。
沿邊金改的目標歸根結底就是促進投資與貿易的便利化,而目標的實現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驗。為此,李正友表示,“所以,探索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和外資市場等改革政策在試驗區先行先試,推動在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個人開展境外投資,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在試驗區內開展境內投資的試點,是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必然途徑。”到個人,范圍由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截至2014年底,廣西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2135億元,在全國8個邊境省區西部12個省市區中一直排名第一。
獨特的區位賦予了廣西獨特的優勢的同時,也使廣西肩負起更多的沿邊金改重擔。在接下來的建設進程中,廣西應該如何順勢而為,將沿邊金改推向更高層次,探索創新勢在必行。
具體到廣西沿邊金改的具體推進,“通過金融組織、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的創新,進行普惠金融工程是一條雙贏的途徑。”李正友副主任表示,這樣才可以使得金融能夠全方位、有效率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
一是大力完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支持試驗區內民間資本發起和參與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或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開展民間融資登記服務公司試點,積極向國家申請開展組建民營非銀控股公司作為村鎮銀行主發起人的試點。
二是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試驗區的金融同城化,將北部灣金融同城化政策擴展至整個試驗區,優化金融資金配置。
三是積極培育發展多層次的地方資本市場,加快籌建廣西區域性股權交易所,建設區域性的礦場權、碳匯權、林權、文化產品等要素交易市場,為試驗區小微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
四是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產品創新,在試驗區推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工作,探索開展科技型、創新型小微企業履約保證保險,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book=44,ebook=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