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堅,方劍強,葉雪波
(1.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浙江 杭州 310012;3.麗水市測繪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省域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建設的可行性探討
朱雪堅1,方劍強2,葉雪波3
(1.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浙江 杭州 310012;3.麗水市測繪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快速發展,無論其數據量還是形式、內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已經跨入了“大數據”時代,盡快開展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全面整合,加快建設省域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顯得十分迫切。以浙江省為例,對浙江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現有基礎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調研和分析,以探討建設浙江省域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的可行性。
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可行性
1.1 數據基礎
我省的基礎測繪數據較為齊全和豐富。目前,地面分辨率為2.5 m的全色衛星影像數據實現了每年覆蓋全省一遍的頻率;地面分辨率優于0.6 m的衛星影像數據基本覆蓋全省中心城區或城市規劃區;地面分辨率0.2~0.4 m的航空數碼真彩影像覆蓋全省,且平均每3 a更新一遍;1∶10 000比例尺地形圖更新實行按要素準實時更新機制;2014年度,全省所有市縣共完成1∶ 2 0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或更新26 378 km2;1∶ 5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或更新13 096 km2;城市地下管線測繪85 432 km;城市三維精細建模1 379 km2。
1.2 信息化基礎
浙江省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平臺建設已經投入使用,基本建立了跨部門、跨行業的地理空間信息資源交換、共享管理機制。截至2014-12,平臺已集成41個部門和單位的251類、1 636個圖層的信息資源,授權76個用戶使用交換平臺的數據和服務,支撐基于平臺的應用系統94個。目前,省交換平臺正依托浙江省的政務云平臺,進行全面的升級優化,以滿足智慧浙江的建設要求。與此同時,至2014年底,全省54%的縣(市、區)數字城市建設項目也已通過驗收,全省各地基于數字城市和天地圖的應用系統累計已經超過600個,不同類型的應用也已經超過200個。我省將天地圖市、縣級節點建設與數字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目前,浙江省省級節點、11個設區市級節點和26個縣級節點已接入天地圖國家主節點,實現了互聯互通和服務聚合。天地圖·浙江省級節點2014年的點擊量也已超1億次,平均日點擊量超34.7萬次,公眾用戶注冊量達到了888個,二次開發用戶375個,服務申請220個。
1.3 人才與科技基礎
浙江省各地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機構進一步完善,人員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部分市、縣(市、區)還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等地理信息服務機構,落實人員編制。通過引進、培養等方式,壯大了測繪與地理信息人才隊伍??萍挤矫?,構建起了以高校、科研機構、地理信息企業為科技創新骨干,以測繪生產單位為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應用技術研究體系,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無人飛行器航測遙感系統、車載三維激光掃描處理技術、多源遙感影像自動化處理技術、多時態遙感數據變化信息自動提取技術等方面均取得明顯進步。
2.1 基礎條件分析
全省已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體系,目前已有11個設區市、17個縣(市、區)率先完成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地下綜合管線、三維精細模型、海洋測繪等數據也得到進一步拓展和豐富,構建起了地上、地面、地下三位一體、陸地與海洋一體、全方位的數據體系,數據的更新機制、經費、技術等也都得到較好的保障。從信息化基礎來看,我省近年來通過“三大平臺”建設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化的基礎已經得到了較大改觀,尤其是數字城市的全面開展,各地的信息化意識、建設和使用水平都上升了一個臺階,各類信息化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善、先進。從人才和科技基礎來看,我省的測繪科技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尤其明顯,且通過近幾年各項重大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鍛煉,測繪科技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一大批科研成果已在生產和服務中得到運用,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與我局建立了良好的、長期的合作關系,也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來看,德清地理信息產業園目前已經集聚了52家省內外知名的地理信息及相關企業,協議投資金額達86.3億元,作為我省地理信息產業鏈中產、學、研、用的最后一塊拼圖,將能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可靠的生產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
2.2 需求分析
我省對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存在比較迫切的需求,主要表現在:①現有各類基于地理信息數據的應用普遍還不夠深入,大多只是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作為空間定位的底圖來使用,缺少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統計、建模等內在價值的挖掘,尚未有效建立起數據與人之間的聯系,導致數據潛在市場價值未完全發揮,需要進行大數據的挖掘。②雖然我省各市縣的機構和人才相對比較齊備,但總體而言,尚不能完全滿足信息化測繪體系下“三大平臺”的服務要求,普遍還存在對承建單位依賴度高、本地化運維層次低、人員結構性短缺、運維經費得不到保障等問題,且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領導重視程度不一,各地的運維能力呈現出極大的不平衡。因此,急需集全省的力量于一體,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整體運維。③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大數據中心的支撐。大數據中心建設的目標并不是把現有分散在各地的數據通過物理或邏輯的方式,簡單地“放在一起”,而是通過挖掘不同類型、不同時期、不同行業數據之間內在的關聯性,揭示現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人們提供決策依據。我省的電子政務建設經過幾年的發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已經基本趨于成熟,部門之間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建共享機制,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及各類智慧城市的開展,傳統的“粗加工型”的數據服務方式——即只提供原始數據的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必須對現有的數據結構、存儲方式、檢索方式等重新進行研究,按照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對數據進行“精加工”,全面提升服務的效率。
2.3 項目風險分析
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的各項基礎已經具備,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①技術風險:大數據中心建設所涉及的相關標準規范、整體框架、數據庫體系設計、總體技術思路和路線等工作均處在前期探索或理論論證階段,尚未完全成熟,導致項目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風險。②資金風險: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行,既需要高性能服務器等硬件設備的支撐,也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整合處理及軟件平臺開發,建設周期也較長,建成后,還需長期、持續的投入資金以保障正常、高校的運行,因此,項目的整體建設所需資金較大,給政府財政資金造成一定的壓力。
本文認為,浙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所需的各項基本條件已基本具備。隨著測繪科技的不斷發展,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在項目前期進行充分的基礎性分析和需求調研工作,制定合理的建設目標和技術路線。項目建成后,通過對數據從概念、邏輯到物理結構的全面研究,對測繪地理信息服務提出全面在線化、實時動態化、服務快速化、分析智能化等要求,達到全面挖掘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潛在利用價值,進行深層次應用的目的。對現有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的全面整合,實現各類資源的“按需投入、個性化服務”,顯著降低資源的空置率,提高服務的效率,降低運維成本,從而使全省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實現從數據到基礎設施、軟件和人力資源的全方位一體化服務模式。
[1] 喬朝飛.大數據及其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啟示[J].測繪通報,2013(1):107-109
[2] 方巍,鄭玉,徐江,大數據: 概念、技術及應用研究綜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5):405-419
[3] 王忠.美國推動大數據技術發展的戰略價值及啟示[J].中國發展觀察,2012(6): 44-45
[4] 姜其平.大數據時代到來[J].互聯網周刊,2012(2): 6
[5] 耿秋,孟劍.大數據時代:機遇?挑戰?[J].中國新時代, 2012(6):60-61
[6] 王元卓,靳小龍,程學旗. 網絡大數據: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學報,2013,3(6):1 125-1 138
[7] 林媛媛,林川,何德.淺談大數據時代下的GIS發展[J].江西測繪,2013(3):15-16
[8] 周曉方,陸嘉恒,李翠平,等.從數據管理視角看大數據挑戰[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2,8(9):16-20
[9]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機遇[EB/OL].http://digitalpaper. stdaily. com/http-www. kjrb.com/ kjrb/html/2013-06/24/content-209820.htm? div= -1, 2014-08-25
[10] 劉瓊.專家解讀大數據時代的美國經驗與啟示[EB/OL]. http: //theory.people.com.cn /n /2013 /0521 /c112851-21551972. html, 2014-08-25
P208
B
1672-4623(2015)03-0077-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5.03.027
朱雪堅,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GIS分析應用、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