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慶慶,吉建培,王曉迪,吳 璇
(1.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100830)
1∶1萬DLG數據質量控制探討
閆慶慶1,吉建培1,王曉迪1,吳 璇1
(1.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100830)

為保證基礎測繪成果數據質量,在分析1∶1萬DLG數據生產過程及質檢工作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1∶1萬DLG數據生產過程中設置質量控制關鍵節點技術,并提出一些有益建議。
1∶1萬DLG;質量控制;關鍵節點
全國以DLG為主的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約覆蓋我國國土面積的46%,它的生產及更新不僅是縮編更新比例尺地形圖、專題圖的基礎資料,也是國民經濟建設各部門進行勘察、規劃的重要資料,更是地理信息國情普查的一個重要信息源[1]。如何避免不合格成果的出現,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產品質量,不僅是測繪生產單位關心的問題,也是擺在測繪地理信息產品質檢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
DLG數據成果的生產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
1.1 航測成圖
航測成圖的作業方法為利用飛機從空中獲取測區的航攝相片,在野外進行實地相片聯測和調繪,獲得測量控制點的坐標、高程及相關地物信息,然后利用專業航測儀器或航測數字化軟件從航拍影像中得到地形信息并形成相關的數字地形成果[2]。航測成圖將大量的外業工作轉向了內業測圖,減少了野外測量的工作量,節省了生產成本,縮短了成圖周期,且制作出來的地形圖直觀、現勢性強、精度高[3](圖1)。
1.2 利用DOM更新
根據現勢性較好的DOM,套合檢查現有的數字化地形圖數據,對變化的地物或區域進行重新采集和編輯,對在影像上難以判讀的地物(樹木陰影遮擋的裙房、圍墻等)以及影像上新增的地物進行標注,由外業人員調繪核查,并標注相應的屬性信息,內業人員根據外業的調繪成果進行修測,從而更新現有的DLG數據成果[4](圖2)。
其作業方法是利用滿足生產規范要求、現勢性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圖,通過地圖綜合縮編和數據整合處理等技術進行較小比例尺地形圖數據的更新[5](圖3)。

圖2 利用DOM更新DLG數據
1.3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縮編更新

圖3 大比例尺地形圖縮編更新DLG數據
1)在像控測量、空三加密、立體模型下采集及DLG編輯過程中,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如外業作業人員對測量儀器操作不當、像控點布設不當、選刺不合理、加密點選取不準確等;內業人員在立體模型下進行要素采集時切準程度不高或編輯時不認真,都會造成測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降低和要素位移。
2)由于外業調繪人員沒有“走到”、“看到”,致使內業人員在要素采集或編輯時遺漏地物要素,無法更新發生較大變化的區域,不能確定的要素屬性得不到核實;外業調繪人員對圖式不夠熟悉,在調繪過程中對地物標繪采用了錯誤符號,導致內業采集或編輯時出現錯誤。
3)在對要素采集或編輯過程中,由于內業人員對設計書理解有誤或認真程度不夠,出現要素多采集、遺漏、屬性錄入錯誤、拓撲關系處理不合理、要素關系和方向特征錯誤等問題。
針對上述質量問題,可從以下4個方面設置數據質量控制關鍵節點。
1)像控測量、空三加密質量控制。主要通過野外實測、空三加密、立體模型或其他成果(精度不低于被檢成果)采集平面(或高程)檢測點,與成果中同名點平面或高程值(等高線應根據檢測點相鄰等高線內插出相應的高程值)比較,經過分析剔除粗差后,計算地物點平面絕對位置中誤差、高程注記點的高程中誤差、等高線的高程中誤差,核查該成果精度是否符合技術設計或標準要求。
2)外業調繪質量控制。主要是核查外業調繪的地物是否完整,要素屬性是否正確,調繪地名、地物名稱注記是否正確等內容[6],還包含新增地物或更新區域的修補測。采用外業實地巡視、室內檢查2種方式對其正確性進行質量控制。
3)內業數據采集質量控制。利用DOM套合檢查DLG數據中點、線、面要素的平面位置是否偏移[7]、要素幾何位置是否接邊、屬性接邊是否正確;通過外業實地巡視或對照調繪片、DOM等數據源資料比對分析是否有要素多余、遺漏、放錯層等情況。
4)數據編輯質量控制。①屬性精度,除采用實地檢查或對照調繪片、相關資料比對分析各要素屬性值的正確性外,還可利用程序自動檢查,如要素分類代碼值和屬性值錯漏、不接邊等情況;②邏輯一致性,依據相關資料檢查要素屬性項(名稱、類型、長度等)定義、文件格式、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利用人機交互方式檢查要素是否存在不重合、重復、未相接、不連續、未閉合、未打斷等情況;③表征質量。檢查要素是否由于圖形概括造成地物地貌局部特征細節丟失;檢查是否存在點線矛盾、等高點落水等要素關系不合理的情況;根據等高線的走向判斷河流流向是否正確;根據調繪片或其他輔助資料檢查要素注記內容是否正確。
數據質量控制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除了在生產過程中設置數據質量控制節點來控制質量外,還可輔以管理上的控制。
1)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DLG成果質量。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生產單位進行基礎測繪質量控制的前提,也是生產單位提供優質測繪成果的重要保證。由于一個DLG數據成果的完成涉及到外業測量人員、外業調繪人員、內業采集人員、內業編輯人員及檢查技術人員等眾多人員,涉及到從外業測量、外業調繪、內業采集、內業編輯、質量審核、成果驗收等多個工序,所以,在DLG數據成果生產過程中,唯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控制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有效控制每道生產工序的質量,堅持“層層負責,責任到人”,才能保證高質量的DLG數據成果。
2)加強培訓與交流,提高作業能力。在工作開展之前,圍繞技術設計中的采集內容、技術標準、作業要求、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培訓,注重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培訓相結合,加強作業人員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在項目開展過程中,針對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實時的培訓和交流,避免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提高作業員在質量盲區的警惕意識,進而提高生產成果的質量水平。
3)強化過程質量控制,減少中間環節的出錯率。在進行地理信息產品生產過程中,定期對作業人員作業方法的正確性和儀器操作的規范性進行監督,對地理信息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質量跟蹤控制,對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及時糾正,杜絕大的質量問題直接流向下一個生產工序。
[1]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信息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地理國情普查基礎知識[Z].北京:測繪出版社,2013
[2] 謝贛南.淺析大比例尺地形圖的航測數字化成圖[J].三晉測繪,2002(2):20-22
[3] 李倩.四川省1∶1萬數字線劃圖質量檢查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4] 王波,張亮,陳春華.1∶10 000 DLG數據的更新方法[J].地理空間信息,2012,10(3):46-47
[5] 張金盈,鄧潔,孫興業,等.利用縮編方法更新1:10 000 DLG實驗研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4):91
[6] 鄭鳳嬌,王祥.1∶10 000地形圖(DLG)數據生產的質量控制與檢測[J].地理空間信息,2009,7(1):91-94
[7] 王琦,李桂杰,于靜華.淺談如何提高1∶10 000數字線劃圖DLG的產品質量[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9,32(3): 105-107
P283.1
B
1672-4623(2015)02-0162-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5.02.057
閆慶慶,碩士,從事測繪地理信息產品質檢工作。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