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從擺地攤艱難求生存,到“抱團”參加展會和商演,再到嘗試民間手工藝品產業化,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正積極地探索中國民間藝人的新出路。
長期以來,中國民間手藝人大多處于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雖然制作的手工藝品十分精美,但是因為個體分散的經營方式而難以形成商業化規模,導致手藝人收入微薄,艱難度日。2007年10月,吉林省長春市7位民間手藝人自發組織成立了“紅高粱手工藝聯盟”,以“抱團”方式求生存,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成員的收入,還朝著產業化方向一步步邁進。
從一盤散沙到大家庭
今年32歲的馬雁是紅高粱手工藝聯盟中最年輕的手藝人,她不僅會捏面人,還擅長吹糖人、做糖畫。在加入聯盟前,她一個人在街邊擺攤,不僅風吹日曬,還得跟城管斗智斗勇,一天下來收入也就幾十元錢。加入聯盟后,她就像找到了組織,跟著其他手藝人一起參加大型展會,“有時一天賺的錢比以前一個月賺的還要多,而且也不像以前那么辛苦。”
“我們這里好多人的手藝都是家傳的,大家都有不同的拿手絕活,只是以前分散經營,沒有形成氣候。”紅高粱手工藝聯盟發起人,如今擔任聯盟會長的杜力說,他自己的絕活就是易拉罐浮雕。2007年,杜力參加了一個大型博覽會,當時主辦方征集了很多像他這樣的民間手藝人,給了他們一個專門的展區,但是由于去的手藝人很少,并且各自為政,不懂得通過表演吸引觀眾,結果大家都沒有得到實惠。“和名氣大、作品價格高的工藝大師比起來,民間手藝人的生存能力本來就很弱,只能‘抱團才能更好地生存。”杜力深有感觸地說。
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成立后,為了吸引更多民間藝人,聯盟規定只需繳納100元公用基金即可加入,之后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外出參加活動均采用AA制。如今,聯盟會員已超過100人,擁有易拉罐浮雕、魚拓畫、草編、剪紙、面人、中國結等四十多種手工藝,堪稱長春民間藝人的超強陣營。
千方百計闖市場
起初,為了給聯盟成員提供表演和賺錢的平臺,杜力想方設法聯系各個展會,吃了不少閉門羹。后來,隨著紅高粱手工藝聯盟的知名度越來越大,逐漸有商家主動聯系他。如今,紅高粱手工藝聯盟已成為長春市各個廟會、展會上的常客。為了讓成員能抓住機會多掙錢,杜力提出“一專多能,一家多能”的新“戰略”。蘆鳳云夫婦是聯盟中有名的“夫妻手藝人”,以前,他們都以捏制蘆家祖傳的“蘆氏小福豬”系列泥塑作品為生,如今,夫妻倆還學會了手編自行車這門手藝,“和以前相比,出售的手工藝品更豐富了,收入也大大增加。”像蘆鳳云一樣靠“一專多能”嘗到甜頭的聯盟成員不在少數。“藝多不壓身,多掌握幾門手藝,在市場搏擊中就多幾枚籌碼,也多幾份收入。”杜力說。
然而,民俗表演和展會在時間上極不均衡,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在春節和其他重大節假日期間忙不過來,而在其他時段則無所事事。“靠等,肯定不是辦法,我們還要主動出擊。”除了長春市,紅高粱手工藝聯盟還積極向周邊城市拓展業務。為此,聯盟成立了兩個表演團,分赴省內其他城市,進行循環商業表演和民俗展銷活動。2014年4月,紅高粱手工藝聯盟和吉林大學創行團隊(Enactus)達成合作,雙方決定共同開發“傳統手工藝品大禮包”項目,將集合聯盟成員的優秀手工藝品,以“大禮包”形式向景區、酒店、網店等多方拓展銷售渠道。目前,大禮包樣品正在緊張設計制作中。
“自從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成立后,大家開始轉變思想闖市場,不再像以前那樣靠擺地攤討生活,日子也過得更體面了。”如今,紅高粱手工藝聯盟還擁有了七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并且走進高校、社區舉辦各種手工藝講座,“這在以前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沒有看起來那么美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主任田青曾說,民間藝術商業化是大勢所趨,如果不進行商業包裝,實行產業化發展,在如今這個時代很難傳承下去。在這一點上,紅高粱手工藝聯盟走在了前列,其“抱團”的生存方式也不失為值得借鑒的范例。然而,杜力也坦言聯盟在運作中遇到了不少急需突破的“瓶頸”。首先,成員制作的傳統手工藝品主要依賴民俗廟會和展會銷售,規模小,難形成產業化;其次,聯盟成員年齡普遍偏大,在信息采集、網絡營銷和產品包裝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再次,聯盟成員雖然已經有一百多人,但專職從事手工藝品制作的還不到10人,核心力量仍然十分薄弱。雖然“傳統手工藝品大禮包”曾讓杜力看到一絲“產業化”的曙光,然而目前雙方就大禮包究竟裝哪些手工藝品還沒有達成最后一致的意見。更讓杜力擔憂是,一個大禮包六七百元的價格或許會讓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
杜力曾寄希望于政府部門,希望當地旅游局能以官方的名義把聯盟的手工藝品當成東北特色旅游紀念品進行推薦,結果得到的回復是“不夠入選條件”。長春市旅游局一位負責人解釋說,要入選特色旅游紀念品,起碼的條件是能夠批量生產,“目前,他們的手工藝品還不符合這個基本條件。”
縱觀全國,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發揚光大不僅需要民間藝人的發力,也離不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扶持,像紅高粱手工藝聯盟這樣的自發性民間組織,如果缺少政府這只強有力的推手,單靠自身力量闖市場,未免顯得有些單薄。如果政府在規劃整個創意文化產業時,把民間手工藝組織納入其中統籌考慮,或許會為民間手工藝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助推項目:組織民間手藝人﹁抱團﹂闖市場
支持對象:長春市民間手藝人
項目活動:從事民間藝術表演、民間藝術教學培訓、民間藝術品及特色旅游紀念品開發、民間藝術和民俗事務的咨詢服務等
開展機構:紅高粱手工藝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