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宇 宋婉婷
白領返鄉創辦“留守兒童托管中心”
文/雷 宇 宋婉婷
洪瑪莉的“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在社區居委會一棟三層的小樓上,已經有些破舊的房子與附近低矮雜亂的居民樓毫無二致。在照顧孩子們的間隙,偶爾抬頭眺望,遠處的高樓讓她有些恍惚——兩年前,這個80后女孩在廣州天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每天出入高樓林立的商務活動區。
告別一線城市的多姿多彩,而今,在家鄉湖北黃石的城市邊緣,洪瑪莉的生活顯得有些乏味:早上去菜市場買菜,中午11點多去學校門口接學生,輔導學生寫作業,下午放學繼續接學生,晚上9點才能送完最后一個學生,日復一日。
2009年,洪瑪莉從華南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在廣州一家上市公司上班,拿著一份不菲的工資。
2010年夏天,她的母親回到湖北省黃石大冶市保安鎮的老家,聽到了讓人揪心的消息:因家長外出打工,村里連續兩個小孩溺水身亡,還有的孩子上網吧,一連幾天不回家。
當過村小老師的母親找來幾位昔日同事,共同辦起一家“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洪瑪莉常常回老家幫助母親照看孩子們,看著他們一天天的成長和進步,她的心里總有一種暖暖的感覺。
幾年后,因為種種原因,老家的托管中心停辦,但在洪瑪莉的內心深處埋下一顆種子。
據了解,我國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有4390萬,由于監護不力、缺乏撫慰、疏于照顧,他們中一些人暴露出的學習、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瞄準留守兒童的需求,在城鄉邊緣地區開連鎖托管中心的念頭一直縈繞在洪瑪莉的腦海里。
2013年9月,在母親的指導下,洪瑪莉的“樂普奇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正式成立,她把托管中心的地址選在了黃石市花湖小學附近,這里地處黃石市與鄂州市的交界,匯聚著許多從農村遷移過來的人群,大部分青年都外出打工創業,孩子交給老人看管。
兩年來,除了個別轉學到外地的,托管中心一直保持著40人左右的規模。
班上學生小田的父母在深圳打工,平時由外公外婆看管。兩位老人家庭負擔很重,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輔導力不從心。學生小峰,父母都在海南打工,平時由姑姑一家幫忙照顧,兩人也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無奈之下,只好把小峰送到托管中心。

(圖/CFP)
洪瑪莉說,留守兒童有的學習習慣不好,有的生活習慣不好,有的性格孤僻,所以要進行家訪,然后制定個性輔導方案,同時形成親情定期聯系制度。
每個學生每月300元左右的收費,除去房租、請老師的錢,所剩無幾。為了節約開支,洪瑪莉的婆婆過來幫忙給孩子們做飯,老公也特別支持她。“最開心的事是學生慢慢變好,有進步了,這也許改變的就是他們一生的命運。”
(摘編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