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余 娜
黨員“蘇醒” 老社區注新活力
文/本刊記者 余 娜

社區干部走訪群眾,收集民意。
“自從退休后,黨員身份有些淡忘了。如今社區找到我,鼓勵我參加組織生活,并服務社區,日子過得非常充實。”69歲的李龍志是川西化工的退休職工,自從退休后就再也沒有參加過黨組織的活動。他感慨去年社區黨小組長通過多方聯系找到了他后,讓自己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同時重新發揮了黨員的作用。
去年開始,什邡市方亭街道利民社區黨總支按街道黨工委的要求,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在社區建設和居民自治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喚醒社區“沉睡”黨員,開展“干群心連心、利民大走訪”,“我是黨員、我為黨旗增輝”等活動,讓黨員感受到組織溫暖,有效地激發了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利民社區內破產改制的原國有企業多,下崗工人生活困難、‘三無院落’管理空白等問題錯綜復雜。尤其是黨員管理,工作完全停滯。前些年,隨著單位改制,組織轉移合并,一些黨員也由于年齡大、身體狀況欠佳,或隨子女遷往他處生活,漸漸與組織失去了聯系。”利民路社區黨總支書記龔科告訴記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社區眾多老黨員處于“沉睡”狀態,既不交納黨費,也不參加活動。
方亭街道利民路社區黨總支現有黨員254人,其中退休黨員170人,流動黨員54人。去年統計顯示,利民社區“失聯”的黨員多達170名,而這些“失聯”黨員又多是高齡老人。“感覺被遺忘了,就連我們有時也忘了自己還是個黨員。”老黨員唐述軒說。
“2013年底換屆選舉后,我發現社區黨員的電話號碼都沒有統一登記,開會更是找不到人。”為使這些黨員“蘇醒”,利民路社區黨總支在2013年換屆后立即對社區黨員全部進行摸底,建立了詳細的“社區黨員花名冊”、“社區流動黨員花名冊”、“社區困難黨員花名冊”,對流動黨員進行每季度電話訪視跟蹤管理,并建立了流動黨員QQ交流群,做到底子清、情況明。
通過電話聯系、入戶交流,短時間內,社區“失聯”的黨員開始“歸隊”。“請黨員回來,照搬文件做事留不住人。現在我們把黨員定期組織在一起,通過‘三會一課’、黨員志愿服務、黨員‘雙報到’、每月15日組織黨員進行學習交流等活動,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增強他們與黨組織的凝聚力,也提升了他們的黨性和覺悟。”龔科說。
“社區是黨員群眾的共同家園,也是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社區‘雙報到’、志愿服務開展,不能僅僅考慮是否報到、是否服務,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服務的溫度。”龔科說,他萌生了開展“大走訪”的想法,得到了街道領導的支持和肯定。
說干就干,今年3月初,由該社區干部牽頭,工作人員分成黨務走訪和居務走訪兩組,在社區范圍內全面開展“干群心連心,利民大走訪”活動,把黨員服務“沉”到每家每戶,了解社區居民的家庭情況、對社區黨總支的建議及居民微心愿等。
活動中,利民社區黨總支重點走訪了找回的“失聯”黨員,對黨員一個一個進行上門走訪,給他們贈閱黨報黨刊,了解他們的情況,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感受組織的溫暖。
上個月,社區黨總支在走訪中得知過幾日是黨員夏勇全60歲生日,工作人員一行提著蛋糕和牛奶,來到夏勇全住的老年托管中心,共同為他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生日。由于2007年出了一場車禍,夏勇全腿腳不便,出行困難,女兒又在外地,所以一直住在老年托管中心。“這些年,從來沒有黨組織找過我談話,更沒有人想到為我過生日。你們前幾天打電話給我時,我以為只是做下表面文章。”黨組織的關懷讓夏勇全備感溫暖,他當即從衣兜里掏出了100元錢交給工作人員,并說道:“感謝組織對我的關心,自己也沒為組織做過多大的事,交上這點黨費既是我的一番心意,也希望把這幾年因身體原因無法交的黨費補上,希望組織能收下。”
黨員身份“喚醒”了,但眾多社區無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仍處于“沉睡”狀態。同時因為歷史原因,利民社區老舊“三無院落”眾多,存在環境衛生差、安全隱患多、人員成分復雜、利益訴求不統一等諸多問題,整治工作難度較大。
基于上述原因,利民社區黨總支今年開展了“我是黨員,我為黨旗增輝”活動,讓所有的黨員亮明身份,將黨員干部的身份、照片、基本信息等在公示欄、宣傳櫥窗等突出位置公示出來。同時,號召在職黨員樹立“服務居民群眾,共創和諧社區”的理念,積極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在社區建設中爭當社區志愿者。
前幾天,利民路社區能化小區居民曾大爺、李大爺主動將自己2008年搭建的兩個帳篷拆除了。這兩個違章搭建的帳篷,既影響環境美觀又有隨時垮塌傷人的危險,小區居民意見很大。居民小組長多次做工作都未能解決,還發生過多次口角糾紛。據居民小組長榮惠反映,這次自覺拆除,是因為兩家居民看到了小區黨員帶頭履行“居民公約”,群眾反響熱烈,老大爺覺得自己再不改正就要招來笑話了。
為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利民社區還將“雙報到”工作納入具體的工作方案中,對轄區內所有小區院落樓幢,都落實有“雙報到”單位的聯系點和具體的聯系人,社區內的孤老和殘疾人以及困難群眾都有對應的支部和黨員聯系和幫扶,基本做到社區各式群體有社區聯系和黨員干部聯系雙覆蓋。
責任編輯: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