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谷
扶貧攻堅動員令
——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
·張 谷

圖/邱海鷹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對推進我省新階段扶貧攻堅作了整體布局、系統部署,發出了扶貧攻堅的動員令。以全會形式對扶貧攻堅工作專題研究部署,這在四川的扶貧開發史上是頭一次,在全國也開創了先河,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向貧困宣戰,向全面小康邁進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
全會精神集中體現在東明書記的重要講話和省委《決定》中。其主要精神和亮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決定》提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要求,全省每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497.6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01個貧困村和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覆蓋,實現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網,戶戶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
全會明確提出了“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
一是扶持對象精準。聚焦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做到底數清、任務清、責任清。
二是扶貧項目精準。結合實際編制扶貧項目規劃,確定實施內容、投資規模、進度安排、受益對象、責任分解等內容,做到項目規劃到戶、脫貧效果到戶。
三是資金使用精準。以縣為主體,加大資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資金精準投放到村到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扶貧措施精準。根據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需求,因人因地施策、確保產業發展扶持、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戶。
五是駐村幫扶精準。因村派人、強化責任,按需選派各級干部組成駐村幫扶工作組,針對扶貧工作薄弱環節強化支持、落實舉措。
六是脫貧成效精準。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縣、村、戶減貧檔案,分年度逐級驗收脫貧成效,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現在扶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為此,省委精心謀劃和部署,在這次全會上鮮明提出“3+10”扶貧攻堅組合拳。
“3”就是,1個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1個扶貧開發《條例》、1個扶貧攻堅《決定》;“10”就是,與《決定》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新村建設、教育與就業、生態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惠民、社會保障、社會扶貧、財政金融等10項扶貧開發專項方案。其中《綱要》是整體規劃和總藍圖,《條例》是法制保障和硬約束,《決定》是行動指南和動員令,《方案》是操作手冊和施工圖。四者緊密對接、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共同構成了我省扶貧攻堅的總體設計、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全會為我省新階段扶貧攻堅指明了“五個結合”的主攻方向:在目標任務上,注重脫貧致富與全面小康的有機結合,確保同向同步達標;在總體思路上,注重加快發展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聯動攻堅;在實現路徑上,注重精準扶貧與區域開發的有機結合,走雙輪驅動的路子;在著力重點上,注重夯實基礎與提升能力的有機結合,徹底改變貧困面貌;在推進方式上,注重政府主導與社會動員的有機結合,切實增強整體合力。
“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主要是聚焦具體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抓手。
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主要是對有勞動能力、可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服務,讓其在發展生產和務工中穩定增收。
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主要是針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的地方,以及居住過于分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難的地方的貧困人口,有計劃地開展移民搬遷。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主要是針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
醫療救助扶持一批。主要是針對患大病、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建立與新農合制度有效銜接的大病保險制度。
災后重建幫扶一批。主要是針對地震、洪澇、泥石流等災區貧困人口脫貧,通過災后重建和發展振興,解決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問題。
全會提出著力抓好1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確保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變化,讓貧困群眾時時感受扶貧攻堅新成效。
著力建設幸福美麗新村。重點是以新村建設作為提高貧困地區發展能力的重要載體,解決貧困群眾安居問題。
著力培育增收富民產業。重點是建設60個現代農業、40個現代林業、4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對不適宜發展工業的地區,支持與省內發達地區共建“飛地產業園”。
著力加快道路交通建設。重點是實施交通大會戰,規劃投入2578億元用于改善貧困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交通條件,到2020年實現所有鄉鎮通油路、建制村和新村聚居點通硬化路。
著力改善農村水利條件。重點是決戰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今年確保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以及藏區農牧民喝上干凈水,并加快55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改造以及小型農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
著力升級改造農村電網。重點是在全面消除無電村的基礎上,今年全面解決2.33萬戶、10.4萬人無電群眾用電問題。
著力抓好通信網絡覆蓋。重點是以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為契機,推進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和“寬帶鄉村”建設,實施藏區州縣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到2020年基本實現村村有寬帶、戶戶有電視。
著力加快發展教育事業。重點是全面落實義務教育“五長”責任機制,鞏固提升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在民族自治地方51個縣穩步推進“15年免費教育”。對在藏區普遍推行的“9+3”免費教育計劃,逐步拓展到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著力強化醫療衛生服務。重點是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培養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到2020年貧困地區每千人口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
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是在取消限制開發和生態脆弱的54個貧困縣GDP考核基礎上,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探索向貧困地區傾斜的生態補償機制和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機制。
著力塑造農村新風正氣。重點是加強鄉村社會治理,深入開展“法律七進”,以村規民約為抓手深化基層法治示范建設。
為提升扶貧攻堅實效,全會和省委《決定》設計了“五大扶貧機制”“五大政策構架”“六大保障舉措”等一套完整的保障體系。五大扶貧機制,即目標責任機制、投入增長機制、資產扶貧機制、社會扶貧機制、績效評估機制。五大政策架構,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強化政策兜底功能,統籌整合各類要素,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六大保障舉措,即建強領導班子,夯實基層基礎,落實駐村幫扶,突出群眾主體,加強鄉村治理,強化法治保障。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對貧困群眾是一個希望的“春天”,對扶貧開發是一個火熱的“夏天”。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愿我們攜手并進、共同奮斗,用嚴和實的作風,全力推動扶貧攻堅邁入豐收的“秋天”,使廣大扶貧對象早日走出貧困的“冬天”。(作者系省扶貧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