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 磊
黨員干部是重建中的“主心骨”
文/ 成 磊

重建快馬加鞭 攝影/韓毅
重建后的蘆山縣太平鎮祥和村,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在這個小村莊里,村民何培義的新房建起來后,當地黨員干部建議并指導他發展家庭經濟——建漁場和農家樂。如今,他生意紅火,每月營業收入達到三四萬元。
災后恢復重建以來,蘆山縣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不斷創新服務群眾形式,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服務重建和經濟發展,加快推進了秀美新蘆山建設進程。
龍門鄉古城村重建進度曾一度緩慢,部分群眾對重建、征地拆遷不支持。針對這種情況,古城村支部牢牢站穩災后重建“主心骨”的位置,按照縣委統一安排,開展“黨員紅旗榜”評比等活動,在黨員干部中營造追學比拼的干事創業氛圍,激發黨員干部帶頭重建、帶頭發展致富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和創新群眾工作載體,充分發揮群眾重建主體作用,村上黨群干群關系密切了,重建速度得到加快。
在產業發展中,蘆山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采取多種方式扶持引導群眾發家致富。通過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開展技能技術培訓、技術比武練兵等,增強產業發展技能,提升產業發展動力。通過與省、市、縣聯村幫戶部門、對口援建市縣、社會公益組織溝通對接,多方爭取產業發展資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工業、旅游業等。
在農業產業方面,圍繞獼猴桃、有機茶、生態蔬菜、珍稀林木、林下養殖五大產業,大力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托園區建基地,初步形成了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輻射帶動區。同時,結合災后恢復重建,打造青龍場村、大川鎮等7個旅游示范村鎮,大力發展鄉村度假旅游,爭創中國歷史文化名縣、名鎮、名村,讓蘆山成為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典范。
“鎮干部告訴我,縣上正在打造大川旅游環線,一旦鎮西山隧道打通,太平鎮就有背靠成都旅游大市場的優勢,過往人流多,加上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旅游潛力巨大。”何培義說,自己正在著手擴大農家樂規模,增加住宿房間和休閑娛樂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