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舒小鈴
巡回法庭開庭了
文/本刊記者舒小鈴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中,設置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如果僅從字面上看,巡回法庭、巡回審判對普通群眾來說并不陌生,如“馬背法庭”、“漁船法庭”等都早已為大家熟悉。和這些基層的巡回法庭比較,此次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的目的何在,和基層巡回法庭又有何不同呢?

(制圖/鐘曦)
2015年3月2日,設在深圳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開庭審理了設立以來的第一案:上訴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該案經電腦隨機分案并隨機組成合議庭,由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長周帆承辦并擔任審判長,李偉、于泓兩位主審法官作為成員參加合議庭,案件審理首次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負責制。
不同于基層巡回法庭給人的簡陋印象,在庭審現場,雙方當事人、旁聽人員均可以通過法庭配備的數個電子屏幕實時查看庭審筆錄,沒有進入庭審現場的記者、旁聽人員可以在其他法庭或者會議室實時收看庭審直播。同時,設立了專門的律師更衣室,應訴律師得以全部著律師袍出庭,使庭審更加莊嚴。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這個全新的事物,一開門面就站在了高起點上。
“巡回”這個概念在我國的司法文化中并不陌生。唐朝時,中央派監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和大理寺評事充當“三司使”,到地方審理特別重大的案件。宋朝時,御史臺設有推勘官代表皇帝分赴各地審案,加強中央對地方司法的監督。明朝時,刑部下設司務廳和十三清司使,掌管中央和各省司法,同時代表皇帝去各地錄囚和典理大獄。前述官員設置中雖未出現“巡回”二字,但“中央派員到地方代表審理案件”的制度運行方式卻與我們對“巡回法庭”、“巡回審判”的理解頗為一致。
我國真正具有近代意義的巡回審判制度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在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開始建立巡回法庭,其中還誕生了著名的“馬錫五審判法”。當時曾擔任過隴東法庭庭長、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的馬錫五同志,打破陳規束縛,不問形式、不管田間地頭,只要有冤就可申,有屈就可訴,巡回審判的民事訴訟模式漸漸形成。
新中國成立后,巡回審判制度寫入成文法。《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需要進行巡回審理,就地辦案。”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巡回審判點,由人民法庭定期或不定期對案件進行巡回審理。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大力推廣巡回審判方便人民群眾訴訟的意見》,全國各地法院紛紛開設巡回審判點,巡回審判獲得了很大發展。
長期以來,人們所熟知的“馬背法庭”等巡回法庭,多是設在邊遠山區,其作用主要是便民。但是,依照法律規定,每一級法院都可以進行巡回審判。在司法實踐中,最高法也存在派員到地方直接審理特殊案件的情況。巡回審判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形成制度,這導致當事人如果需要到最高法院處理案件時,都要到首都出席法庭,其訴訟成本之高,當事人進行訴訟之不便,并不亞于邊遠山區。
巡回法庭的設立無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給巡回區內民眾提供便利。不過,這僅是其中一方面,巡回法庭設立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這被法學界視為破解行政案件和民商事案件“地方保護”的有效途徑。
比如,A省的龍頭企業和B省的龍頭企業之間的民商事案件,如果案件的審理在A省,A省的法院在自由裁量過程中,很可能判決傾向于A省的企業,而不是完全按照法律來辦事。如果在B省審理,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設立巡回法庭,最大的優勢是巡回法庭是中立的,它不代表任何一方,或者說它和任何一方都沒有利益勾連,審理判決也會更加公正。
除解決“地方保護”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認為,最高法院設立巡回法庭還可以加強最高法院對各個地方法院審判的指導。
阮齊林表示,當前地方法院的審判尤其是基層法院確實存在著審判業務專業能力、審判經驗不足的問題。最高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可以對地方審判進行有效指導,并對地方的疑難案件直接審判,促進地方重大疑難案件審理的公正性和專業性。
作為最高法院的派出機構,巡回法庭并非獨立的法院,它在審級上等同于最高法院。巡回法庭的法官均來自最高法院,判決效力等同于最高法院判決,均為終審判決。在許多法律界人士眼中,巡回法庭可喻為“開在老百姓家門口的最高法院”。
同時,巡回法庭要體現“巡回”的特點,法官不會僅待在設立地,而會根據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到巡回區內不同的地點去開庭審理案件或接待涉訴信訪。
據介紹,最高法院巡回法庭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力圖落實“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
“巡回法庭實行的全新的審判機制和管理模式,對法官司法能力要求特別是獨立辦案能力要求非常高。”第一巡回法庭庭長劉貴祥說。同時,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實行扁平化管理,不設固定合議庭和固定審判長。
最高法院還規定,巡回法庭庭長、副庭長應當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合議庭審理案件時,由承辦案件的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庭長或者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時,自己擔任審判長。巡回法庭作出的判決、裁定,經合議庭成員簽署后,由審判長簽發。劉貴祥說,由審判長組織合議并簽發判決,就是要讓法官真正負起責來。
巡回法庭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負責二審和再審民商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巡回區內案件一審在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二審就會到巡回法庭審理;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再審就會到巡回法庭來審理。按照職責,巡回法庭還將受理一審案件,而最高法院過去受理一審案件可謂鳳毛麟角。巡回法庭將嘗試對一些對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進行一審終結。
責任編輯:黃穎